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万和7万     
二十世纪,全世界的森林以每年1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而土地沙化的速度却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17万和7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组沉甸甸的数字。 不要以为我们在玩数字游戏,在这一组数字背后是什么呢?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大自然的“疯狂”,是降临人间的无情“天灾”。而大自然的“杰作”,正是人类无节制地砍伐森林和历代战争对森林草原破坏的“产物”,致使大片大片的森林草原相继沦为裸地。从天山脚下到大兴安岭南麓,纵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2.
放慢脚步     
又是一年的夏天,周围的好多同事利用休假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而越来越多的人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去远离城市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摆脱钢筋水泥的围城,放慢自己的脚步,投身大自然之中。当从大自然中获取的闲情逸致离我们越来越远,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渴望“慢生活”。“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  相似文献   

3.
丘医生 《环境》2001,(4):35
邹嘉翔读者: 在猪出栏前约20天喂添加“瘦肉精”的饲料,令猪快速增长,同时提高瘦肉的含量,这在国外曾盛行一段时间。然而,1970年西班牙发生2起因进食猪肺造成100多人的中毒事件后,“瘦肉精”的危害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盟国家作出反应,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将“瘦肉精”残留量作为肉品的必检项目,允许最高残留限量为0.2微克/千克肉。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进化发展、繁荣昌盛的总体标志。因此,城市建设首先应为人的生存环境创造适生、优生条件。人类发祥于大自然,人的生存不能脱离大自然。所以。城市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所谓城市绿色工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城市横向与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量空间,尽可能  相似文献   

5.
久未谋面的一位朋友,听说我现在干的是环保,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好啊,现在环保的人气很旺。”听了,我心里很是热乎。“环保的人气很旺”,言下之意是环保现在很热门,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很多人也在关心它。的确,环境问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与人类生存、观念、行为息息相关。清澈的小河、碧蓝的天空、披上绿装的高山,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少人心中的渴求。顺应民心,顺应潮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作为新世纪党的重要历史任务,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竹子与君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古来君子的生活写照,以此为标准,那么6岁以前的我应该算是君子吧,这也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加工厂,屋后是一片小竹林,竹林后是美丽的左江。对于“宁可食无肉”的“宁可”二字,对我就不是太合适了。我出生在“食无肉”的年代,盼望父亲出差回家是我儿时的惟一牵挂,父亲年轻时是一位业务员,经常是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而只有父亲回来的那一天,母亲才会烧上一小碟肥肉,这时我才能“俗”上一回。因父亲有规定:“一碗饭就只能吃三块猪肉。”于是平时两碗就饱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齐鲁石化储运厂有894名员工参加“三无”(无违章、无违纪、无未遂事故)员工竞赛活动,844人取得了“三无”员工资格,占参赛员工总数的94.4%。“三无”员工活动的开展,使储运厂安全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安全工作获得了齐鲁公司2008年度第一名,被齐鲁公司总经理常振勇称赞为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个好范例。  相似文献   

8.
朱岚 《环境导报》2003,(24):56-56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 园内的“快乐农庄”是大自然的缩影、是人工设计的微型自然界,那里种植了各种蔬菜,还饲养了龟、兔、鸡等多种小动物,园内的草地和花草树木也使孩子们更贴近大自然,是幼儿极为喜爱的游戏场所。我们注重让幼儿对这一环境进行探索发现,在充满生机和趣味的大自然中,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一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谚语,出自宋代文坛泰斗苏东坡的一首小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宁可没有肉吃,也要在住宅周围栽上竹子,这说明苏东坡对竹子十分偏爱。不论他出于什么动机,但他把优化住宅环境看得比吃美味佳肴还重要这一点,就很值得称赞。至少不象现在有些  相似文献   

10.
张晓芒  宋丽丽 《环境》2022,(3):33-35
<正>南海浩瀚、罗浮巍巍、东江蜿蜒、西湖如镜……大自然慷慨赋予惠州这座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连同千百年来融汇于大量古典诗词中的生态烙印,一同成为惠州宝贵的城市财产。为保护惠州珍贵的生态资源,惠州生态环境人努力付出,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治污攻坚,惠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繁荣,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突出、愈重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一个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城镇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才能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一个清  相似文献   

12.
海青 《环境》2009,(4):40-43
北美大陆,地大物博,经济发达。不知是否受到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当你在这些发达的大城市旅游时,总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似乎所有这些城市不自觉地都采用了计算机中“复制”与“粘贴”的功能,尽管气宇轩昂,气势磅礴,但总让人有一种无血无肉,拒人千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方兴未艾的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华 《环境》1995,(7):18-19
生态旅游,通俗地讲就是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壮美景色和原始情调的旅游活动。走向森林,回归大自然,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者将达10亿人次,其中就有5亿人要到森林中去,观赏自然风光,进行“森林浴”,开展野营、登山、探险、狩猎、滑雪、垂钓、摄影及科学考察、观赏野生动物和进行标本采集等活动。随着当代工业化、都市化步伐的加快,“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  相似文献   

14.
题图是唐锡阳于1996年登上川滇交界的罗尼神山上的留影。看他神采奕奕,高扬右手,仿佛又向大自然呼唤:“我来了!”他和他的异国伴侣马霞女士都打心眼里认定:“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17.
古代风水理论与当代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舜田 《环境》1999,(1):35-36
对风水理论的探索,剔除其神秘莫测的迷信糟粕,重新认识其科学内涵,不但有助于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环境理论。美国城市规划权威林奇认为,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向”,要“研究推理,谋求发展”。天人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部风水学的思想理论是“天人合一”(亦即“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人是万物之根本,“天生万物,地养众生”,而在大自然中,确立了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一切。正如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六节藏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天地就是自然界。人类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朝友麋鹿,暮猿与栖”,从吃到穿到用,哪一样不来自于大自然?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水是人类万物之母,因此,人与自然,鱼水相依。然而人类出于无智或自私吧,对自然界不仅拼命地吮吸、挥霍,还丧心病狂地猎杀珍禽异兽。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9.
"全球公域"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公域”是超越国家主权和管辖范围,使一切人共同受益而存在的区域,对其保护关乎全人类利益。“全球公域”的保护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国家主权观念存在不协调之处。国际法目前不接受用国内环境法的域外效力来实现“全球公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车伟 《环境》2002,(10):39
在韩国用餐,那牙签是碧绿透明的,简直像是翡翠制成的。用来剔牙,软硬适度,比用竹子或木头削成的不知舒服多少倍,这种牙签决不会伤着牙肉。当我用完牙签准备丢弃在桌上的时候,主人竟说出一句使我发愣的话来,他说:“你可以把它吃下去。”我的发愣分明透出了我的怀疑,主人便直接地告诉我:“不信咬咬看。”主人拿起了另一根牙签介绍说,用泔脚水养猪是韩国的传统,但过去用木制的牙签,往往因牙签混入泔脚而导致猪的伤病,甚至发生过牙签戳穿猪胃的事故。能不能造出一种能够吃进去而不会伤害胃的牙签呢?同时,韩国虽然多山,但森林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必须找出可以替代木材制作牙签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