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识别出动火作业所遵循的法律法规 ,利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动火作业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削减措施 ,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天然气集气站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并利用JHA进行危害识别,找出了重大和重要危害,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层单位在利用作业危害分析方法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层单位在利用作业危害分析方法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拳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再生塑料袋由塑料废弃物经加工处理后制成,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市场竞争力极大,在熟食包装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文章运用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设计了两种典型模拟场景试验,测试了不同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在一定条件下,有害物质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溶出量;并对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装的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美国EPA定义,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0-6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危害;非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非致癌危害。根据评价结果,五种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均不存在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风险,蓝色、黄色和和白色再生塑料袋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而黑色和红色再生塑料袋中非致癌风险值和总风险值均超过临界值1,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危害,其中红色再生塑料袋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6.
项平 《环境导报》1995,(5):36-37
环境风险是在自然环境中产生或者通过自然环境传递的对人类健康和物质财富产生不利影响、具有某些不确定性的危害。环境风险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结果。目前,各类危害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降低这些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目的在于了解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频度和影响的措施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1 易燃、易爆物品危害范围确定 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一般程序为:识别危害—→确定危害范围—→分析环境影响通路—→风险评价。危害范围的确定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及风险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起决定作用。如果危害范围划得过大,风险管理在选择并实施降低风险的行动时,就会因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耗费;危害范围划得过小,对危害事故防备不足则易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危害范围。危害范围通常用事故的“影响区域”来表示,以事故发生点为圆心、有效影响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都应重复计算。下面就一实例计算来介绍易燃油品及易爆液(气)体的危害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轿车内有害挥发物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轿车内有害挥发物来源,通过对轿车内饰用品实施样品监测,提出了主要有害挥发物种类;基于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国内相关空气标准中有害挥发物限量要求,对9种有害挥发物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危害指数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轿车内空气中苯和甲醛对人致癌风险为低风险,二甲苯、丙烯醛对人存在非致癌危害。建议国内车内空气标准中考虑有害挥发物总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微小环境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在北京市区的初步调查为例,选择了几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甲醛、氡、苯和甲苯作为检测评价的对象,评价了北京市居民的各污染物的暴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其对北京市居民所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大部分暴露量源于室内环境;对于非致癌风险,在非新装修环境中。除苯之外,各年龄层次人群对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商值均〈1,基本不对人体构成危害,苯的危害商值都〉1,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在新装修的环境中,甲醛、苯和甲苯的危害商值明显高于非新装修的环境,甲醛和苯的危害商值都〉1,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危害更大。评价结果还表明,对于致癌风险,北京市区居民来自甲醛和苯的风险值都超出安全值范围(10^-4~10^-6),氡对吸烟人群的致癌风险远大于非吸烟人群,每年因氡、甲醛和苯而产生的癌症病例约为285人,共占北京市区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的1,57%。室内污染特别是因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交通污染事故对河流水质影响的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拟建的成都-南充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交通污染事故对河流水质影响的风险评价方法。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汽车在桥上翻车引起的水质污染作为风险危害,划分危险河段、监察河段和超标河段3种危害类型,并以危险河段长度作为主要的危害后果,从而可以计算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风险高,实现对高速公路风险评价的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不少企业正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改善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因而全面识别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搞好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实施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甲苯二异氰酸酯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装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光气合成及光气化反应,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对国内新建TDI装置的风险评估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辨识出了TDI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及定量风险评估(QRA)技术,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方案;确定了“影响距离”法和“选择数”法进行设备单元选择的技术方法及设备失效模式选择原则;论述了事故后果分析、频率分析及风险计算的技术原理、方法和实施途径;解析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应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活动强度大,研究以四川省5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以及181个县级市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划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介绍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营理的概念、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相互关系。并介绍了西方国家用风险概念制定环境政策的情况。认为环境与健康的风险评价已成为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展望了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研究和管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natural hazards will always be dealing with risk. With climate change bringing a new set of risks, each with its uncertainties, the risk manager has new challenges. Since natural hazards like tornadoes have large impacts and divert resources towards mitigation and recovery, changing natural hazards are a factor affectin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of tornado risk in Canada in the context of a changing climate is given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risk-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assume more frequent ev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可燃气(液)体排放、设备、化验分析、电气设施、消防器材等方面对用火作业过程中的火险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火作业过程中预防火灾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归纳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个体风险和社会风险,首次提出以人群自然死亡率为基础,确定个体风险制定的基础,把化工企业个体风险分为三类,分别为单个或少量暴露人员场所、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和特别敏感的目标对应的个体风险,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产生的个体风险基本吻合.采用ALARP原则,合理确定社会风险并划分为不可接受区、尽可能降低区和风险可容许区.风险标准值的制定为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参考,也为化工企业开展定量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存在的HSE风险,分析了各作业环节的主要危害因素,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management of climate-related risks, has become central to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agenda. Reducing hazard-related loss and damage relies heavily on scientific inputs. Science, in turn, relies on data—in this case 1) risk-related data on hazards, exposure and vulnerability, and 2) data on associated loss and damage outcomes. The latter, data on losses and damage, are also post-2015 international policy outcome indicators at the highest level, required for countries’ monitoring of progress in reducing disaster risk,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quant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loss and damage data are improving, a number of issues continue to constrain their potential. These include needs for more consistent cataloguing of hazards and extreme events, mor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documentation of per-event losses and damage, more precise cross-referencing of hazard events with associated loss and damage, and improved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among databases. We identify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in this regard, both for research purposes and for post-2015 intern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