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有效微生物(EM)的组成、特点及其处理废水的机理;通过与传统的生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比较,指出了利用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势,认为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污泥产量,而且能够缩短反应器的响应时间;并介绍了EM制剂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对今后EM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利用有效微生物 (EM )对广西南宁某污水塘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 ,在考察污染水体pH、水温等环境因素对EM影响的基础上 ,较系统地研究了EM技术对池塘水体各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各项污染指标已达到GB1 2 94 1 -91景观娱乐用于C类水质标准。EM技术容易操作 ,处理费用低廉 ,是废水稳定塘治理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产品(肉、蛋、奶)生产的路子。试验方法:1.利用EM发酵精粗饲料,提高饲料品质,抑制腐败微生物对家畜排泄物的腐败分解;2.用EM饮水,促进体内的消化吸收机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对家畜排泄物的腐败分解,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排放;3:利用EM稀释液净化粪尿槽和家畜棚舍,抑制腐败分解,形成EM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试验结果表明EM工程技术可有效改善畜牧养殖场环境质量,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减少对周围水域、土壤、空气的污染,做到无害化排放。并能将污染源变为有效能源,进行再生利用。表3X38 9901515利用EM技术改善畜牧养殖场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EM有效微生物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养殖、环保、种植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EM生物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技术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茵群进行改良土壤,发展绿色农业、畜牧养殖,环境治理,资源再生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环保技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EM技术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地发展农业,净化环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江上游旬阳段开展野外考察,在罗家滩(LJT)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slackwater deposits,SWD)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对采集的沉积学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利用Gen.Weibull函数分布的参数化端元模型反演得出4个端元,结合吸湿水等环境替代指标分析,探讨了各个端元所指示的不同沉积动力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在黄土层和土壤层中,EM1代表的主要是沉积物沉积后在亚洲夏季风影响下,经历强烈风化成壤作用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组分;EM2代表高空西风和东亚冬季风翻越秦岭而搬运的远源细粉砂组分;EM3代表山谷风从河谷中分布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以低空短距离形式搬运而来的粉尘物质,并且受到后期气候变化控制下的淋溶作用影响;EM4则代表山谷风从近源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搬运而来的粗颗粒物质。在古洪水SWD层中,EM1、EM2和EM3主要来源于汉江上游暴雨洪水侵蚀搬运的河谷两岸分布的表层沉积物;而EM4则明确代表河流特大/大洪水环境下搬运沉积的粗颗粒悬移质泥沙。该成果能够为区域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通过堆制过程中pH、温度、速效养分含量、种子发芽率指数的变化以及添加EM菌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结果表明:加EM菌能显著提高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对蚯蚓日繁殖倍数影响不大,以添加EM菌质量分数0.4%为宜。整个堆制过程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温度均未超过30℃,但在最初7d加EM菌处理的堆体温度略高于气温,在夏季利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应注意翻堆散热,以利于蚯蚓生长。加EM菌能使鲜牛粪的初始pH从9.28降至8.76,利于蚯蚓适应环境。加EM菌能增加堆肥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加EM菌和未加EM菌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随堆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堆制50d后种子发芽指数均达85%左右,且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蚯蚓处理鲜牛粪时,添加EM菌不能加速鲜牛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8.
其他     
X799 .3032(X) 101149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李捍东(中国环科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冈环科院一2(X)0,23(5)一14一16环图X一6 利用有效微生物(EM)对广西南宁某污水塘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在考察污染水体pH、水溢等环境因素对EM影响的撰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EM技术对池塘水体各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污染指标已达到GB12941一91景观娱乐用于C类水质标准。EM技术容易操作,处理费用低廉,是废水稳定塘治理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图6表1参4X799 .303 200101 147分丑式膜一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水体微生物除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利用微生物群技术(effectivemicroorganisms,简称EM)进行除藻试验的方法以及除藻效果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投放EM初期对去除蓝藻(尤其是优势种铜锈微囊藻)有一定效果,试验后期除蓝藻效果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EM技术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EM有效微生物技术的特点、作用及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的介绍,表明该技术应用于水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有效微生物群(EM)抑藻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培养温度、培养时间、EM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对EM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EM发挥良好抑藻作用(绿藻)的适宜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5d,EM投加量(V(EM)∶V(源水))为1∶1000~1∶10000,培养基pH为6 0~8 0。   相似文献   

12.
EM菌组成鉴定及其消除垃圾渗滤液恶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EM原液加入到适合不同菌种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分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落形态和数量,结合培养基适合培养的细菌种类,鉴定出组成EM有效微生物的主要菌种,并将其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除臭。结果表明:组成EM原液的有效微生物的主要菌种是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乙酸菌。当EM菌剂浓度为10%时,除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EM微生物技术由于具有微生物基质作用、原生动物基质作用、有机物的发酵分解作用等功效,在水环境修复方面表现出色。把EM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徐州老房亭河水质污染治理,结果表明水体经EM微生物技术修复后,黑臭现象逐步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也逐步得到提高,而且该工程设备简单,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EM微生物技术修复城市水域环境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有效微生物对生物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和生物降解技术的手段,采用投加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生物膜的方法,对轻质陶粒填料的生物膜系统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值6-7时,EM 复合茵群的生长状况良好,光密度(OD)在第三、四天达到最大值;在水温为15-25℃的条件下,可在20天左右完成挂膜过程,投加EM复合液的试验样可比对照组提前5天左右完成;生物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表现出一定的降解效果,投加EM复合液的试验样对CODcr降解效果可比常规生物膜系统提高10%~15%,最高时可以达到25%.它对生物膜系统的有效作用周期约为5天.  相似文献   

15.
EM在污水生物降解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亮  汪?  王超 《环境工程》2001,19(6):15-17
利用有效微生物EM富集培养液进行污水处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1)EM富集培养液能有效处理高浓度污水 ;(2 )与单独的活性污泥处理相比 ,在活性污泥中投加EM富集培养液可以大大增强对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脱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工艺和方法。生物脱氮技术具有易操作、能耗低等优势,在实践中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A/SBR+EM工艺原理、特点,以及应用效果,该工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EM技术在黄姜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混合种属的协同优势对废水的降解优于单一菌属,采用EM技术处理黄姜加工废水,投资费用低,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只要加强中控管理:pH值、温度、处理时间,即可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最适宜的技术之一,但堆肥产生的有害和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肥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以堆肥前20 d较大,堆肥中后期降低;微生物总量和种类在不同堆肥处理间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CO_2和N_2O排放速率与细菌、真菌和甲烷氧化菌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整个堆肥期间,以菌渣为主料并添加EM菌剂的堆肥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相对其他3个处理温室气体减排0.7%~10.2%.由此认为,以菌渣为主料和通过添加EM菌剂的堆肥方式可以作为降低菌渣-发酵床废弃垫料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EM及有效微生物群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是日本琉球大学农学博士、日本地球财团理事长、B本自然农法国际开发中。C理事比嘉照夫教投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这种菌剂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乳酸菌等5科10多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不含任何化学有毒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自然界存在大量微生物,大体上可分为腐败系列和发酵系列两大类。EM有效做生物属于发酵系列类,在合适的条件下既可迅速促进有机物分解又可抑制腐败类微生物及某些病源菌的生长,还会产生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以促进动植物的生长、抑制病害发生。1国际上应用概况目前,EM技术除…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稻田水体环境中农药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EM1对二氯喹啉酸-Cd~(2+)复合污染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EM1能在以二氯喹啉酸为单一碳源的条件下对Cd~(2+)进行吸附.在温度为35℃,p H为6.0的条件下培养7d,EM1对50mg/L的二氯喹啉酸和Cd~(2+)的降解及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0%和60%.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复合修复过程中菌体形态发生变化,菌体表面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红外扫描分析显示,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降解二氯喹啉酸和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酰胺基、糖环中的C-O-C及脂肪族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