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的东北农田畜禽粪便施用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便产生量也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处置和利用畜禽粪便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IS平台,从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对东北三省畜禽粪便农田施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三省78.9%的耕地适宜施用畜禽粪便,总面积为211942.7k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区.总体来看,与居民区、水体和道路之间的禁施距离,是限制东北三省畜禽粪便耕地施用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差异是影响耕地施用畜禽粪便适宜性地区差异的主要因子.结合适宜施用畜禽粪便的耕地面积和现有畜禽养殖水平,以畜禽粪便排放P2O5为评价指标,36个城市的养殖可发展潜力从四平市超出耕地负荷181.3万头到齐齐哈尔市1120.3万头的盈余,差异较大.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区域还有284.2万头的养殖发展空间,西部地区的辽宁中部和吉林中部近一半城市畜禽养殖量已经超过耕地可承载能力,而典型山区林区的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25.2万头的盈余量),应该适度控制和调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祖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36(2):52-55
海南省畜禽养殖粪便产生总量从1990年的1006.44万吨增加至2008年的2314.16万吨,增加了1.3倍。随着畜禽养殖粪便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和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和利用水平低,对生态环境的安全,尤其对水体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在确定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畜禽粪便排泄系数的基础上,根据2009年南通市畜禽养殖数据,估算南通市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主要养分含量,并对畜禽粪便的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南通市畜禽粪便总排放量约为792.3万t,其中以生猪和鸡排放量较高,分别占总量的44.9%和27.0%.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17.23 t/hm2,农田N、P养分负荷量分别为112.79 kg hm-2和34.86kg·hm-2,畜禽粪便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造成污染,但粪便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决定其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包括通过堆肥生产肥料,通过青贮、脱水干燥、生物处理等手段生产饲料,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提出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技术发展的前景仍以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及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1998年-2003年之间,江苏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污染特点及主要的几种环境污染类型。结合江苏省畜禽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阐述了目前江苏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及所采用的综合利用的生态技术,并提出解决江苏畜禽粪便污染的最根本出路是树立可持续农业的思想,发展生态型畜牧养殖业,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为江苏省畜牧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确定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畜禽粪便排泄系数的基础上,根据2012年大庆市畜禽养殖数据和耕地面积,估算大庆市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主要养分含量,并对畜禽粪便耕地消纳负荷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大庆市畜禽粪便总排放量约为710.45万t,其中以牛和生猪排放量最高,分别占48.1%和29%.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9.45 t·hm-2,农田N、P养分负荷量平均为57.8 kg·hm-2和17.96 kg·hm-2,大庆市各县区耕地对畜禽粪便仍有消纳能力,畜禽养殖业发展仍有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畜禽养殖较为集中、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辽河源头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流域内畜禽污染物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总量,总结流域内畜禽养殖污染特点,在次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畜禽污染防治对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畜禽粪便污染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禽粪便污染综合防治的措施就是畜禽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畜禽养殖、粪便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畜禽养殖业应该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研制饲料及废物综合利用,达到畜禽粪便污染综合防治的目的,对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农作物质量品质、提高畜产品质量、良化人们生活环境,增强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Ecological niche suitability model with an application in Taojiang land use plann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cologicalnichesuitabilitymodelwithanapplicationinTaojianglanduseplanningOuyangZhiyun;WeismanJason;WangRusong(ResearchCenterf... 相似文献
12.
13.
1IntroductionLandscapeconnectivity,asoneimportantparametertodescribetheecologicalprocesesandecologicalfunctionsinlandscapeeco...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70,自引:12,他引:170
利用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SPOT)3个时段北京市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研究,分析其变化机制。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主要以轴向扩展、卫星城建设、工厂郊迁、郊区大型中价商城建设、郊外别墅区等为主,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形式有:①内城更新与改造;②商贸街的重建;③粗放型用地向集约型用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EcologicalplanningforlanduseandruraldevelopmentofTaojiangCountyOuyangZhiyun;WangRusong;JasonWeisma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空间配置——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空间布局优化是推进陆海统筹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以海南岛为例,基于环境损益分析思想构建海岸带“潜力—限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乘积及空间叠置等方法,对海南岛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并依据功能空间判别条件识别“港—工—城”区、滨海旅游区、农林牧渔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四类海岸带功能空间。研究表明:海南岛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区总体呈现“西岸多,东岸少”的空间分布格局,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785.32 km2、1724.57 km2、812.86 km2、4051.67 km2,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重叠交错,给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带来巨大压力。海岸带地区四类功能空间面积依次为1813.39 km2、2138.26 km2、1831.62 km2和2591.15 km2,分别占海岸带面积的21.65%、25.53%、21.87%和30.94%,海岸带的功能空间呈现“一环”“两极”和“多点”的空间格局。依据归纳出的三类典型功能空间冲突,对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优化,增强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集聚性和连通性,但仍存在海域与陆域的相同功能空间不连片,海陆经济联系不够通畅,相互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开发还存在较多的陆海矛盾和冲突。研究结果指明了各类适宜性等级区域的开发或保护模式,丰富了适宜性的应用条件,也是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适当拔高。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与农田利用过程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归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兽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了畜禽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提高,而畜禽养殖废水所携带的抗性基因在生物处理及其农田利用过程中的转归规律尚不明确,存在抗性基因从畜禽养殖场向周边环境的传播风险.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畜禽养殖废水中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抗性基因在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和农田利用过程中转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揭示畜禽养殖废水在生物处理和农田利用过程中抗性基因的消减规律、降低抗性基因传播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的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原则,以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省份——辽宁省为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海洋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特尔斐法、木桶原理法则、线性加权求和法及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空间分异明显,适宜建设区与基本适宜建设区呈明显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沿沈大轴线、滨海轴线集聚分布;不适宜建设区以滨海线为轴带南北对称分布;基本不适宜建设区以沈大线为轴带东西对称分布。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5504.39 km2、22645.34 km2、66833.96 km2、68720.99 km2,分别占陆海国土的8.93%、13.04%、38.48%、39.56%。自然环境对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不同区域自然环境适宜性集聚与分散特性差异显著;经济社会对自然环境的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建设区修正作用明显。海洋功能区的引入,极大拓展了辽宁省国土空间范围。但海洋功能适宜性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由于海洋国土本身属性,其可供直接开发建设空间有限,而保护空间广阔,国土空间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9.
郊野森林是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的重要游憩资源,郊野森林游憩功能开发利用的依据是进行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采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游憩资源、游憩设施、游憩区位三个方面10个指标构成的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此评估了上海64个郊野森林2000年、2006年和2012年游憩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将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上海郊野森林的游憩适宜性呈增加的趋势,处于低适宜性等级的郊野森林向高适宜性等级转化。并基于不同的游憩适宜性等级提出了优先开发高度适宜郊野森林、积极开发中度适宜郊野森林、适度开发勉强适宜郊野森林的分类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