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湖泊水体的水质恶化,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水的大量注入和湖泊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主因;提出了加快东湖截污与城市污水治理的工程建设、从单纯的点源治理转向综合治理、重新开启通江调节闸门恢复通江湖泊功能、实施环湖绿色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2.
东湖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加速湖泊功能恢复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东湖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促使水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已成为浮游植物响应型的城市富营养湖泊,极度影响了东湖游览景观等多功能作用。为加速湖泊功能的恢复,必须实施截污补水工程,减少或避免湖区点源污染,采用生态调整措施,强化健全城市湖泊景区管理,建立新的湖泊生态良性循环系统,不断增进湖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虽然经过“十一五”阶段的治理,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仍然是目前我国水环境领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根据长期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立足流域进行统筹规划和治理,建设湖泊绿色流域”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思路. 通过梳理和提炼,提出了湖泊绿色流域构建的六大体系,即“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低污染水处理与净化、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将“湖泊绿色流域建设”思路应用在洱海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针对洱海水污染特征与治理定位,提出了洱海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构建了洱海绿色流域建设的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造纸厂废水对湖泊水污染和对农、牧、渔业的影响调查 ,采用市场价值法估算了湖水污染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 ,并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水污染治理经验,剖析我国湖泊保护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湖泊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启示: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湖泊保护和治理提供保障;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各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做好平台服务,将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政策与水领域政策相结合;划定湖泊保护红线,建立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系统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源头控制、过程截污,加快构建湖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在武汉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区域内TOC、TN等营养物质向湖内大量输入.东湖I站沉积物中TP在0~5cm的高值区主要与建国以来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作用加强有关,是湖泊营养程度逐步提高的结果.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湖泊藻类大量繁衍,沉积物中保存的硅藻也相应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湖泊使用功能损害程度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提出了一处以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对湖泊水体使用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被岍予鲜明的物理意义。对东湖水体进行的表明:东湖水已不适合饮用和游泳水源(重损害,损失率分别为69%和56%),其主要污染物来自营养物质,且以磷为限制性因素;东湖水人体非直接饮用的旅游娱乐用水也已构成严重威胁(中损害,损失率20%);作为养殖、农灌及一般居住环境用水尚好(损失率〈8%);其综合损害程度为中损害(损失率36  相似文献   

8.
城市湖泊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子——以武汉东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湖泊是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生态系统之一,正面临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压力.研究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素对城市湖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武汉东湖进行为期1年的氮、磷沉降连续监测,研究了大气混合沉降对武汉东湖的氮、磷输入动态,并探讨了氮、磷沉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东湖大气氮、磷年沉降通量分别为22.80、1.37 kg·hm~(-2)·a~(-1);总氮年沉降负荷为76.94 t·a~(-1),氨氮年沉降负荷为31.83 t·a~(-1),总磷年沉降负荷为4.61 t·a~(-1),分别占其东湖年入湖污染物的7.28%、7.61%和4.41%.从时间格局看,总氮沉降通量的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春季(9.03 kg·hm~(-2))夏季(6.01 kg·hm~(-2))秋季(3.90 kg·hm~(-2))冬季(3.86 kg·hm~(-2));而总磷沉降通量呈现出仅春季较高(0.52 kg·hm~(-2)),占全年的38%,其他三季总磷沉降通量变化较小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沉降负荷量与降雨量、降雨时间间隔及空气颗粒物浓度(PM_(10)、PM_(2.5))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控源、截污等措施对城市湖泊氮、磷输入的控制,氮、磷沉降对城市湖泊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经验对"十二五"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里湖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以五里湖21 a水质变化特征,分析水环境治理的3个主要阶段,探明了五里湖水污染的成因,回顾、评价了采取的重点措施及实施效果,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认为五里湖"十二五"治理应正确处理好的4种关系,提出了"流域控制与湖泊治理相结合,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是关键,控源减污是基础(重点面源污染控制),制度创新是保障的五里湖治理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引水冲污工程治理东湖磷污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东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的污染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截污和清淤工程只能截取和清除部分磷污染源 ,对于剩余部分的污染源则有必要通过引水冲污工程来治理。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水注入沙湖 ,随后将长江江水引入东湖。同时 ,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从而减少东湖污染物的总量 ,降低东湖的污染程度 ,增强东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东湖水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选取兰州市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市地表水(黄河岸门桥断面)2009年-2014年全年各项水质平均值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更加综合的评价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物,科学的分析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兰州市地表水2009年-2014年环境质量呈日益改善的状态,2009年-2010年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属于V类,2010年-2014年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Ⅰ类,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总氮.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各主要地市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乐  吴宜进  毕旭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82-86,94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人口数量压力、水资源数量压力、水环境压力、水资源技术压力、水资源经济压力和水资源紧缺压力6个角度对2009年湖北省各主要地市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内,武汉市水资源压力最大,鄂州次之,宜昌和黄石市等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大,黄冈、荆州和十堰市等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小;武汉市的人口数量压力和水资源紧缺压力大,鄂州市的水资源数量压力大,宜昌和十堰的水环境压力大,随州和黄冈市的水资源技术压力大,孝感市水资源经济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水足迹是基于消费基础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指示器,通过虚拟水贸易获得最大利益是水足迹分析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基于虚拟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2009年水足迹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江苏省水足迹为866.75×10^8m^3,人均水足迹为1829m^3/人·年,水匮乏度为217%,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33%,较高的水资源自给率和水足迹给江苏省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实施虚拟水战略、改变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地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对安徽省境内的116个城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田径流以及水产养殖方面的污染情况,并对安徽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水质评价。最后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理对策。结果表明,全省116个饮用水水源地达标个数为105个,达标率为90.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3.3%,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7%,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8%。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业灌区水循环特征及对土壤水运移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引黄灌区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及灌溉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从灌溉引水、用水、排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切入点,以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了河套灌区在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灌区内的水循环过程为灌溉(降雨)-下渗-潜水蒸发类型,降水的影响较小,以灌溉水的垂向入渗和潜水的蒸发蒸腾消耗为主,地下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HYDRUS模型模拟计算了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时期(作物生长期和秋浇期)葵花根层(0~40cm)土壤水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灌区葵花土壤的水含量在生长期呈下降趋势;在秋浇期呈上升趋势.土壤水渗漏动态与灌溉或降雨关系密切,生育期、秋浇期土壤水渗漏量分别与相应时期的灌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对河流水环境资源中水质、水量二要素的评价以及对定量、定性数据的综合评价进行方法论上的探讨。文中提出了模糊数学评价的改进方法,建立了一套水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了“优势度”概念并提出了水质、水量多目标定量、定性数据综合评价方法。以四川省沱江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根据评价结果划分河段,并对各河段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环境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六磊塘2005~2012年间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和全年的水质达标情况,计算了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得到了水质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六磊塘水质呈现改善趋势,水质整体呈现轻到中度污染;枯水期水质污染最重,丰水期和平水期水质污染相对较轻;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的污染负荷最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负荷最小。研究结果为六磊塘的地表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邹锐  董云仙  颜小品  赵磊  贺彬  刘永 《环境科学》2011,32(11):3193-3199
以云南省程海为例,基于CE-QUAL-W2计算平台开发了水动力-水质模型.由于程海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开发可靠的流域水文与污染物负荷模型,为弥补由此引起的水质模型边界条件缺失的限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逆向模拟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负荷-参数识别方法来实现对水质模型的校正和鲁棒校验.应用校验后的模型对程海不同水位调控情景的水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源切换可能造成水厂出水微生物风险的问题,以北京某水厂由本地水源切换为河北水源期间原水和出厂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潜在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厂水的细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原水,原水和出厂水中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为11.99%~95.48%,其中包括α,β和γ变形菌纲(α, β, γ-Proteobacteria),但相对丰度有较大差异.水源切换后的原水中优势菌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且该菌在切换后的出厂水中也存在.出厂水中检测到部分潜在致病菌,优势菌包括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和代尔夫特菌(Delftia),增加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风险.PCoA结果显示,水源切换前后原水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但改变水源对出厂水的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小,水厂能够维持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从水质角度论黄河干流水资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1997,1998和1999年黄河干流水质监测数据及取水口水质水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体用途,从水质的角度对黄河干流水资源做出相关评价,并提出了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取水口处水质对取水水体用途的影响显著;1999年黄河干流具备水资源功能的取水量为159.42亿m^3,不具备水资源功能的取水量为80.94亿m^3,与水资源功能容量相比,黄河干流水资源功能亏缺相对较大;且在1997-1998-1999年间,干流水资源功能亏缺存在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