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氯代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氯代有机物的降解机理、降解影响的因素和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活跃的几种生物降解新技术:化学、物理与生物联合处理技术、利用共代谢降解氯代有机物、基因工程菌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共代谢在氯代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概述了微生物共代谢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在氯化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提出了微生物共代谢这种尚未被人们透彻了解的生物过程在氯代有机物等难解化合物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物处理含氯代脂肪烃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降解菌种及涉及的酶体系,降解过程机理,降解动力学和所用反应器等4方面对氯代脂肪烃的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了综述,文献表明:通过驯化,某些菌种能在特写条件下降解氯代脂肪族物质。还介绍了降解菌种的特征,降解的可能途径和动力学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氯代脂肪族组分的可生物降解性。同时对降解所用的反应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零价铁作为氯代有机物的发展状况,零价铁、纳米零价铁、含铁双金属体系及固定态双金属体系还原脱氯机理、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零价金属还原技术处理氯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水溶解度低,生物反应活性低,用常规的物化及生物处理方法难以将其去除.零价金属还原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环境污染物治理技术,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非生物降解技术,文章阐述了零价金属还原技术在还原降解氯代有机物方面的应用,包括氯代烷烃、氯代烯烃、氯代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有机氯农药等,并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探讨了零价金属还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氯代有机物(COPs)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和中间体,但其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致癌性及遗传毒性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开发消除COPs毒性的新型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电催化氢解技术(ECH)因具有高反应活性、结构简单、二次污染风险小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本文系统综述了钯(Pd)基催化剂上的ECH反应机制,探究强还原性氢自由基(H*)的定量分析方法,揭示脱氯反应与析氢副反应间的竞争关系. 通过分析H*产量、污染物脱附、电场等因素对脱氯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晶面与效能间构效关系,识别不同反应条件下制约ECH速率的因素. 聚焦阴极催化活性低、易受脱氯产物毒化的关键问题,通过暴露Pd活性中心位点、强化水裂解、调控电子效应和配体效应及几何效应等策略增强催化剂产H*量和抗毒化性能. 开展ECH脱氯反应路径识别、脱氯性能影响因素探讨以及生物安全性评价,并基于当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ECH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设计和发展实用型环境催化新技术和新型催化材料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易降解有机物对氯代芳香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测定微生呼吸耗氧量的方法,从生物氧化程度出发,研究易降解有机物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易降解有机物的存在有利于受试物的降解,生物氧化率的增加值与所投易降解BOD5浓度的关系具有类似米-门公式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水中氯代有机化合物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氯代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汉理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可用水中氯代有机物处理的一些方法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双金属还原法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碱催化脱氯技术处理氯代新POPs研究及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丹作为氯代新POPs的代表,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探讨反应温度、NaOH和石蜡油投加量对硫丹在NaOH/石蜡油碱催化反应体系中的去除和脱氯效率(RE和DE)的影响,并寻找出最优条件,开展示范工程研究.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反应温度、NaOH投加量和石蜡油投加量对硫丹脱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其去除率的影响.当温度为250℃,硫丹和NaOH及石蜡油的质量比为1:3:6和1:3:10时,反应3h后,硫丹去除率和脱氯效率分别达到99.99%和99%以上.采用硫丹和得克隆两种氯代有机物开展示范工程研究,中试设备处理能力达到15kg/批次,在250~300℃下反应3~10h后,对硫丹和得克隆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9.9%以上,表明硫丹和得克隆被有效分解.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前酵母废水主要采用两阶段(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利用紫外扫描(UV)、渗透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一典型酵母企业生产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各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分子量分布及化学组成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酵母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能在厌、好氧两阶段被降解去除,有些厌氧阶段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可以在好氧阶段去除,同时,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产生了微生物代谢产物-新的化合物。生物系统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酵母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生物系统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有4类: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杂环类。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生物系统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卤代产物、杂环醇类、硅代产物等。  相似文献   

11.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重介绍了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条件苛刻,研究进展不大,仍处于分批试验或实验室小试阶段;无色硫细菌脱硫,近年来很活跃,并取得一些进展,已进  相似文献   

12.
优势微生物强化水解—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对优势微生物强化水解—多级接触氧化处理屠宰废水工艺及设计体会进行了讨论。设计进水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为2300~2700mg/L、900~1300mg/L、600~800mg/L、100~120mg/L、70~90mg/L,出水为90mg/L、20mg/L、60mg/L1、0mg/L1、0 mg/L。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主要出水指标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9%、98.6%、93.7%、93.4%、90.7%。该工艺具有占地少、建设成本低、运行可靠、稳定达标、剩余污泥少、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与甲壳素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强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壳聚糖溶液和甲壳素固体应用于SBR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通过平行实验,对多项污染指标进行比较,证实了壳聚糖和甲壳素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强化作用。研究还表明,壳聚糖与甲壳素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原理不同,壳聚糖是通过改善污泥的菌胶团结构强化生物处理,而甲壳素是作为微生物的生长载体强化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上关于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  相似文献   

15.
郭夏丽 《环境科技》2006,19(5):53-55
磷酸盐生物还原的发现使人们对微生物磷循环的认识更加全面。在此,从热力学角度对磷酸盐生物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磷酸盐生物还原反应在废水生物除磷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硝化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生物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而在国外尤其在欧洲已经是一个新热点。该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针对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机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和比较分析,以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复合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我国现有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 ,对于氮、磷的去除往往不能达到新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 0 0 2 )》的要求。而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提供了一条经济、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受污染水源水,采用气浮-生物接触氧化集成技术进行中试研究,考察各影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和运行条件,并进行了冬季低温运行研究.与现有生化-气浮串联工艺比较,处理受污染原水(NH3-N质量浓度为5~7 mg·L-1),集成装置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具有占地小、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化学分析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不断地从环境介质和食品中被检出。尽管这些物质的浓度很低,但是毒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DCs)在很低浓度就能导致生物健康负效应。如何在种类众多的环境化学物质,以及在成分复杂的环境提取物中识别具有低剂量效应的有害物质并加以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EDCs为对象,结合近几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分析了EDCs的作用机制、筛选评估方法及生物检测技术,旨在为今后环境有害物质的筛选与风险识别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霭痒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9-471
在塔式生物滤池生产性处理规模上考察了造气含氰废水在挂膜前后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未挂过氰化物的平均处理率仅为79.29%,挂膜后的处理率平均为95.26%,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量,防止了造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