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智慧警务的前世今生智慧警务热潮是平安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伴生现象。在平安城市发展初期,建设重点集中在视频采集、网络传输、数据存储及计算等安防基础设施方面。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各地的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随之而来的工作重心将转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北京某地数据机房建设情况,分析了数据机房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数据机房基础设施运维管理需求,归纳总结了数据机房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内容,提出了智能运维的解决方案,并对智能化运维管理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以达到数据机房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运维管理工作稳步运行的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向各地、各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通知指出,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云计算技术蓬勃发展,在各领域均得到广泛的应用。私有云、公有云、IaaS、Docker、Serverless、DevOps等概念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将云计算纳入新技术基础设施,将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因此,云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被广大用户提上日程。与传统的数据中心不同,云数据中心具有"高度集成"、"按需交付"、"快速部署"的特点,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本文从云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并提出一套完整的云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一、5G、"新基建"新形势下智慧社区建设背景2020年在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减缓的背景下,"新基建"再次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推动改革创新的有力一招。国家发改委近期对"新基建"概括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  相似文献   

6.
正住建部在2013年公布的两批1 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资金需求总额超过万亿元。其中,智慧管理与服务类项目数量最多,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总投资额最高。在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突出;智慧建设与宜居方面,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务系统、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城乡规划、绿色建筑等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迅速提升,城市发生事故的总量、强度也在提升。因此,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就变得迫在眉睫。安全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强调城市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要建设韧性城市,首先基础设施要有韧性防灾能力,能够对灾害进行快速反应并且快速恢复;其次,对既有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慧运维是实现韧性的先决条件,因此韧性基础设施还要具备智慧运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发展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江苏公路基础设施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水平、通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道路、桥梁、隧道以及供水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限长,因此,在充分调动国内积极因素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吸收利用国际资金,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学习他国经验,采用BOT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道路、桥梁、隧道以及供水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限长,因此,在充分调动国内积极因素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吸收利用国际资金,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学习他国经验,采用BOT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范的法律动作方式,BOT在我国的适用范围还不大,也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热情,因此我国要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通常意义上,市政工程就是指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换言之,市政工程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证整个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未来国家在市政工程上的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正在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自规划到竣工都需要经过可行性分析、立项、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迅速提升,城市发生事故的总量、强度也在提升。因此,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就变得迫在眉睫。安全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强调城市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要建设韧性城市,首先基础设施要有韧性防灾能力,能够对灾害进行快速反应并且快速恢复;其次,对既有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慧运维是实现韧性的先决条件,因此韧性基础设施还要具备智慧运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卢青松 《中国安防》2021,(12):54-57
新基建风口下,城市治理市场迎来全面提升新机遇,也进一步赋能智慧城市市场发展.随着各地新基建行动方案的陆续出台,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既是新基建的重点任务,也是现代城市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载体,智慧城市与新基础设施建设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智慧城市是新基建价值实现的重要需求领域,新基建则是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近期最受关注的是充电桩。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更大力度推动充电桩的建设,明确提出新建住宅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建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对此未来如何布局?前景如何?10月31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震坡教授。  相似文献   

15.
董飞燕 《安全》2009,30(4):47-49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看,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国家规范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公共消防设施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城南在行动     
2009底,北京市发布了《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城南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重点产业功能区改造、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农田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高、任务愈发艰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作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8.
肖容 《中国安防》2021,(5):37-43
一、前言 5G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15年发布《5G概念白皮书》,并于2019年实现5G试商用,2020年实现重点城市规模商用.在国家大力开展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5G安全总体架构、安全机制研究和标准化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5):2355-2356
在过去20年的中国大规模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产业迅猛发展,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属于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下游行业,在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发展状况自然也比较理想.然而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以及建筑行业本身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变得不再乐观.此外,由于粗放式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不再被认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放缓了规模.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变小,风险因素逐渐累积.由于建筑行业具有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规模较大,并且涉及上下游多个产业链联动影响等特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遭遇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对项目正常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无法正常完工,从而带来无法预测的损失.不可抗力事件的存在和发生是威胁建筑企业长远安全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方式来进行研究和防范,降低不可抗力事件对建筑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减少相关损失,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层面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部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交通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必将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们交通需求迅猛增长而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连接和幅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交通,在这种大发展的环境中,必将会发生质的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