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某于2003年3月进上海某电器公司,担任技术人员,劳动合同期限自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2005年5月20日,张某与同事发生冲突,停止了研发工作。5月25日,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以严重违纪为由辞退张某。5月26日,总经理向张某送达了书面《辞退决定书》,告知了辞退事宜,并要求张某当日作好主要的交接工作,次日起可不再上班。由于考虑到研发工作的延续性,为方便接替工作人员熟悉项目进程及一些细节,公司希望张某能在6月底前配合接替人员的咨询,同时考虑到张某需要重新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公司表示工资会支付到6月底。张某收到书面《辞退决定书》后即离开公司,未再上班。6月10日,公司在张某的银行工资卡内汇入5月份全额工资,7月6日汇入6月份全额工资,张某的社会保险费缴纳至5月份。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直至6月15日才到当地职业介绍所办理了退工手续,次日经电话通知,张某到公司领取了退工单。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3日,申诉人某公司与其员工张某(被诉人)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自2003年3月23日至2008年3月22日,工种为销售员。同日双方签订保密合同,约定自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24个月内,张某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否则张某需支付违约金20万元。2005年6月14日.申诉人与张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申诉人一次性支付张某6个月竞业禁止补偿金3360元。张某离职后不久即到与该公司有业务竞争关系的某单位工作。现申诉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被诉人张某支付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违约金20万元,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3):46-47
张某于2004年9月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工作,双方一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年12月9日在张某工作时不慎将左臂绞进机器,造成伤残。张某要求单位为其申报工伤,单位以其为单位临时招用的工作人员为由,拒绝承认与张某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张某能提供他在工作时发放的工作服和工作证是否可以证明他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5年夏,我队(公交车队)司机张某上班时突感不适,在跑完一趟车后向车队告假回家,当晚死在家中。后经诊断:张某死于冠心病。张某的家属认为张某虽死于冠心病,但死因与工作时炎热有关,是因中暑引发的,要求车队按工伤处理。车队领导认为,张某在感到身体不适后未到医院检查,其理由不能成立,便拒绝了家属的请求。请问,张某之死能否按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5.
王某不久前买了一辆小轿车。一个周末,王某载着好友张某、江某、游某外出钓鱼。张某、江某搭上王某的车,在约定的地点等游某上车。车停在路旁,王某禁不住张某的请求,将车钥匙交给了他,张某驾车向前驶去。十几分钟后张某返回,到了王某身旁时误将当油门当刹车踩,车轮碾压王某,末及时抢救致其大出血死亡。随后赶来的游某了解情况后,将牟启动翻下深沟,三人订立攻守同盟,说是王某自己驾车出事。然后,游某从家里推出摩托车,让张某、江某装成骑车路过的见义勇为者,江某电话报案后,游某独自回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7,(11):47-49
案情简介: 张某自2005年开始筹办个人独资企业某纸品包装厂。2005年10月10日,张某以某纸品包装厂的名义与李某签订了1份劳动合同,约定“如有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并追究对方违约金10万元”。12月19日,李某向张某递交辞职书,以工作不顺心为由提出辞职,离开张某所办工厂。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9,(7):46-46
问我的朋友张某与受害人吴某达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张某向吴某出具的欠条中注明了还款期限,我在该欠条上签字担保,承诺若张某逾期未还则由我支付。到期后张某未向吴某付款.吴某未向张某主张而直接诉至法院,要求我承担保证责任。请问:我会被判令承担保证责任吗?  相似文献   

8.
张某于2003年退伍后,被分配安置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机械制造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制造公司)。机械制造公司接收张某后,对其进行了体检和上岗前的培训。经过一个月的试用后,又将张某分配安置在同属机械制造、加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独立法人企业机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加工公司)。张某认为,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2005年5月22日张某与一家制药公司签订了最后一期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5年12月4日止,合同上注明张某的工作岗位是SMR(高级医药代表)。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并向公司指定的客户传达信息。制药公司根据张某拜访客户的次数和频率对张某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0.
经主管部门任命.张某担任了曙光电机厂的厂长。但因经营理念和工作万式小能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其主管部门从保护干部出发.并征得本人同意.决定让张某担任该厂的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企业的技术工作。同时,重新任命了新的厂长。在工作中,张某因企业转产问题与厂长发生分歧.从而影响了企业转产时机.厂长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关系。张某认为,自己是主管部门任命的总工程师.厂长无权代表企业解除其劳动关系。于是向某市劳动保障局举报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14,(2):46-49
2008年5月,张某经应聘到某广告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张某工作岗位为广告销售,月工资8000元。由于张某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和非常强的业务能力,2009年下半年,张某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主任,月基本工资保底20000元,此外,还可按照销售业绩提取5%的奖金。  相似文献   

12.
张某于2000年1月7日到某公司就职,并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劳动合同每年签订一次,最后一次期限为2006月1月1日至12月51日止,月薪720元。2005年10月7日张某在工作中受伤并认定为工伤。2006年11月28日,公司通知张某,12月51日劳动合同到期,公司将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 张桌应聘某贸易公司销售人员,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张某需处理一些事务后方能报到上班,于是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该合同于签订1个月后正式生效并履行。 几日后,张某在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时发生交通事故并留下腿部疾患。1个月后,张某依约去贸易公司报到上班,因腿部疾患不便外出要求公司安排其他工作,并要求佘司对其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时发生的交通事故作工伤处理。贸易奢司认为张某的交通事故与本单位无关,双方发生争议。  相似文献   

14.
张某自1997年起一直在某科技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原公司)担任销售主管工作。去年5月,由于公司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产品销售陷入困境,公司决定专门进行技术研发,暂时撤掉销售部门,与销售部门的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考虑到张某是公司的老职工,工作能力较强,在以前的工作中又为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原公司经过与同属于一个集团的阳光公司协商后,将张某推荐到阳光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7,(8):53-55
案情简介 张某自1985年起在某厂工作。双方于1995年12月25日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2月2日,张某经某医院诊断患有颈椎病,该医院自当日医嘱其病休两周,此后每两周为他出具需病休的证明,直至7月,张某因此未到厂工作并将2月2日至5月8日的病休证明交到该厂,但5月8日到6月5日的病休证明未交予该厂,也未与该厂办理相应的请假手续。张某于6月10日收到企业以张某违反该厂有关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2005年5月5日,张某驾驶自己的大货车到某汽修部更换刹车片,在更换过程中,由于张某违章驾驶操作,导致汽修部的维修工小杨(未满16岁)胸部等处被车轧伤。为此,小杨住院治疗4个月共花费10万元(汽修部经营者李某垫付医疗费1万元)。出院后,小杨将张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精神赔偿等共12万元。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5):45-46
问:张某系某燃气公司员工,2003年2月25日双方签订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1月15日,张某惠肺部疾病入当地某医院住院治疗,5月18日因病情没有好转而转院治疗,5月20日治疗终结,前后共花费医疗费2.8万元。期间2月24日,燃气公司以双方劳动合同到期为由作出终止劳动合同决定,并送达张某。出院后张某可以把两次住院单据一并交到燃气公司,要求报销吗?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07,(8):116-116
我单位一职工张某于7月5日骑电动车下班回家。途中不慎摔倒,他打120电话叫来急救车,去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小腿骨折并给予相应治疗。现张某向我单位提出工伤申请。  相似文献   

19.
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于2008年7月、2009年6月成立,股东相同,两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实际经营地址也为同一场所。张某于2010年1月至甲公司从事电脑销售工作,月薪3000元。后在法定代表人的主动安排下,张某于201O年7月被调至乙公司从事电脑销售工作,月薪同样3000元。在两公司处工作期间,张某曾多次催促两公司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两公司—直未与其签订。  相似文献   

20.
李某,在某有限公司任车间主任兼机修,白天跟班晚上睡在车间楼上,随叫随到。2003年12月某日晚10时左右,李某在本单位工作场所修理属于张某(与李某系同村人且同学关系,同时也是本单位总经理的表弟)所有的硫化机时因电热管爆炸受伤。伤后李某经他人调解与张某达成赔偿协议,由张某一次性赔偿给李某事故补偿费5万元。2004年4月,李某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后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