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3,(12):15-17
始自20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达到惊人的程度,从而使人与自然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第一、二次世界战争,非但没有减弱对自然的破坏,反而加速了破坏的进程,对自然的破坏力超出了历史上任何年代的洗劫.  相似文献   

2.
交通幽默     
《安全与健康》2011,(24):24
爬水管大学时宿舍在五楼,晚上十二点后有门禁,进不来。有次跟隔壁的师兄外出,我们先回来,他后回来。我们爬到二楼就翻窗户进楼梯上来了。过了一阵子突然看见师兄抓着五楼窗外的水管爬进来。  相似文献   

3.
大名鼎鼎的刘青山,在中国老一代人中可谓家喻户晓。刘青山在战争年代不愧为英雄人物。但谁会料到像他这样的人却成为腐败分子而被枪决!上个世纪50年代,天津地委机关只有一辆从战争中缴获的美国吉普车。当时干部下乡都是徒步,进城办  相似文献   

4.
始自20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达到惊人的程度,从而使人与自然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第一、二次世界战争,非但没有减弱对自然的破坏,反而加速了破坏的进程,对自然的破坏力超出了历史上任何年代的洗劫。当代公认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美国的“多诺拉烟雾事件”,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痛痛病事  相似文献   

5.
位于苏中某镇中心的“绿缘茗品轩”,总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一层为店面房,二层为茶吧,三至四层为餐饮,北侧有一至三楼楼梯,南侧有二至四楼楼梯,操作间设在二楼楼梯口西侧。2008年3月25日19时左右,店面房已关门,几位客人在茶吧喝茶,三楼、四楼分别有三桌、四桌客人用餐。19时33分,厨师季某开油锅炸鱼,在炸鱼过程中,油因温度过高而起火。起火后,季某没有立即用锅盖盖住油锅将火窒息,引起火灾。随后火势蔓延,  相似文献   

6.
镟木之美     
<正>木雕艺术能做到像非洲法裔艺术家阿兰·梅尔德那样显得飘飘欲仙、自然灵动的,实属少见。参观建材城时人们经常能见到许多漂亮的木质楼梯,尤其是那些楼梯柱子,曲线灵动、非常好看。每根柱子的两头是正方体底座,中间造型是两头窄、中间粗,好似一只古典花瓶,整齐地随楼梯一一排列。看见工艺复杂的楼梯柱子,大家都会认为楼梯一定造价不菲吧。但据一位懂行的人说,这种楼梯柱子确实就叫"花  相似文献   

7.
楼梯井内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和溢出烟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对着火房间燃烧速率、补风速度、羽流温度等的影响.实验在一个模拟尺寸的十二层的楼梯井实验台内进行,实验时开启楼梯井顶层直通室外门.火灾时楼梯井内的烟囱效应加速了空气在楼梯井内的对流,使火源区从外界单侧卷吸空气,形成着火房间单侧强补风下的燃烧,燃烧速率比开放空间下的燃烧快,同时使得火焰向前室一侧倾斜,出现火焰"分岔"现象.与火源位于一层的工况相比,当火源位于六层,且首层门开启时,楼梯井内下部空气向上部烟气的掺混较大,着火房间门口进风速度减小,羽流的倾斜角度变小,温度较高,而当首层门关闭时,则减小了楼梯井下部空气与上部烟气的掺混,使得楼梯井内的上部烟气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徐君儒  邱榕  熊才溢  蒋勇  黄玥 《火灾科学》2017,26(3):147-156
高层建筑竖井火灾中影响因素众多,并且各因素对高层楼梯井火灾中重要现象、关键数值等的影响大小不一,使得此类火灾中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成本较高。通过建立全局敏感性分析平台,定量考察了高层楼梯井结构所涉及因素的影响大小,并能够方便地筛选掉对所考察量影响较小的因素,以降低实验或计算成本。使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CFD软件对包含阶梯几何框架的高层楼梯井结构火灾进行了共计60次工况计算。并且根据计算结果,使用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建筑尺寸、热释放速率、环境参数对高层楼梯井内烟气湍流特性及输运特性的敏感性排序。结果表明,火源热释放速率对各输出参数的影响均占38%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事故发生时楼梯宽度对多层建筑疏散效率的影响,结合多层建筑楼梯疏散特点,建立多层建筑楼梯疏散模型。基于多层建筑疏散过程,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分析多层建筑行人疏散方式,构建楼梯疏散汇流模型;计算各楼层行人汇流时间以及楼梯汇流疏散效率;以某多层教学楼为仿真案例,构建不同楼梯宽度组合疏散场景,仿真多层建筑物疏散过程,获取各楼层汇流时间及楼梯疏散效率。结果表明:楼层平台汇流持续时间与楼层所在位置正相关,楼层所在位置越高,汇流持续时间越长;低楼层楼梯宽度增加有利于优化中间楼层行人汇流作用,提高多层建筑疏散效率,而高楼层楼梯宽度增加则会加剧中间楼层行人汇流对疏散的不利影响,降低多层建筑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0.
单跑楼梯井内火灾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单跑楼梯井内的火灾过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改变单跑楼梯井顶层门的面积,探讨了门面积的改变对楼梯井内火灾过程中空气卷吸量、排烟量、楼梯井内平均氧气浓度以及楼梯井内外压差的影响,分析了火灾烟气流动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跑楼梯井门开口面积的增加,空气卷吸量和排烟量均增加,井内平均氧气浓度增加而井内外压差逐渐降低。计算结果显示,在火灾场景中,当单跑楼梯井顶层门面积较小时,以上物理量对门高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层建筑楼梯疏散过程中的汇流行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楼梯间入口设置方式下的人员疏散过程。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的各楼层人员进入楼梯间的疏散时间与楼层符合线性关系;楼梯间入口临近平台上段楼梯比临近下段楼梯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楼梯对面比位于楼梯两侧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平台上段楼梯对面最有效地促进了人员在平台的汇流行为,减少建筑中人员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楼梯汇流过程中被疏散者流的运动规律,提高楼梯疏散时间计算的准确性,首先,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分析汇流过程中人员受力情况,运用动量方程与能量守恒方程,推导计算出汇流过程中被疏散者的动量变化率与动能变化率,进而构建楼梯疏散汇流模型,用以描述楼梯疏散过程;然后,以实际楼梯疏散环境为背景,模拟被疏散者流汇流过程,计算楼梯汇流时间,归纳汇流过程被疏散者流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汇流时间的增加,楼层人流量逐渐增长,并达到稳定状态;被疏散者运动速率先增后减,最终趋于稳定。对比实际疏散时间与模拟疏散时间,各楼层最大疏散时间差异值为4. 4 s,证明楼梯疏散模型有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大型厂矿里,由于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场地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除了设置常见的普通楼梯以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专用梯来解决一定高度上的人流疏导问题。交错式楼梯(亦称莱培尔楼梯)是因空间、场地狭窄而研制的一种特殊专用梯,它适用于人流小、坡度在45°~90°之间的狭小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贵阳花溪孟关汽配城内,一家商铺发生火灾,造成7人不幸身亡!该铺面单层面积约35平方米,一层为门面,高5.8米,搭建有夹层用于仓储和住人,二层、三层用于厨房和住人,内部设有一部楼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次火灾发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屋内7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开口位置对楼梯井内烟气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1/3尺寸的高层建筑楼梯井实验台内开展火灾烟气运动试验,对不同开口位置情况下,楼梯井内烟气的竖向温度分布、进出风口速度以及烟气前锋上升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温度沿楼梯井竖直方向衰减较快,并且开口位置对井内的竖向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着开口高度的减小,其上方楼层的烟气温度降低.开口的存在也会减缓烟气向楼梯井上部蔓延,且开口位置越低,烟气的蔓延速度越慢;反之,升高开口位置,楼梯井上下贯通的竖向结构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加强,烟气在楼梯井内的竖向蔓延速度也会加快.  相似文献   

16.
<正>建国初期,我东南、东北等地区持续遭受国民党军和美军轰炸。为应对空袭威胁、保护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50年10月31日,新中国人民防空正式创立。第一次大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面对苏联对我国实施武装挑衅和核讹诈、战争一触即发的严峻局面,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  相似文献   

17.
楼梯着火,楼上的人如何脱险楼梯上着火,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在楼上的人,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发生这种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层经营性自建房建筑结构及火灾荷载特点构建典型建筑全尺寸模型,进行火灾动力学模拟分析及拓展研究,以提高火灾初期处置效能。设置系列火灾模拟场景输出表征项,采用雷达图等方式量化对比不同初期处置战术措施效能。结果表明,自建住宅因多层、内设楼梯井等建筑结构特点,火灾过程中热烟气易在楼梯井、采光井等结构内大量蓄积。在建筑二层或以上空间有人员被困的火场,二层出水冷却、破拆顶窗联用出水等2种战术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二层及以上空间温度及烟气浓度;对一层火势控制作用虽不明显,但反作用影响亦不大。一层出水冷却虽可对一层火势形成有效控制,但易驱赶、加剧热烟气向上层流动扩散,有人员被困时不利于内攻搜救。二层排烟、破拆顶窗等2种战术措施用于一层火灾荷载较大、二层以上空间已有大量热烟气聚集的火场,易引发回燃,应谨慎使用。涉及出枪射水的战术措施,建议应尽量选用能够形成较小粒径液滴的灭火器具,在压制火场火势降温、吸附烟气粒子降毒方面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志涛  李轶杰 《安全》2020,(4):15-21
教学楼人员在紧急状态疏散过程中极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合理设置教学楼出入口与楼梯宽度是保障人员快速安全疏散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采用Pathfinder软件平台以某高中教学楼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通过变换出入口位置,改变楼梯梯段宽度等方式设计调整教学楼疏散场景,设置不同场景,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教学楼出入口和各楼层楼梯处的人员疏散情况。根据对疏散过程及疏散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出入口数量、方式及增加楼梯梯段宽度可有效提升人员疏散速度,且仅通过增加出入口并不能显著增加疏散速度,需同步考虑出入口与楼梯宽度之间的协调。以期为该类建筑紧急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灾害中如何有效疏散人员的问题,依托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通过pathfinder软件对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人员疏散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电梯楼梯协同疏散在人员密集地下空间建筑疏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梯楼梯协同疏散相对于传统楼梯疏散具有更大的优势,疏散时间相比传统疏散方式减少了约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