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红河谷哈尼梯田的灵魂。云南省红河县每个哈尼村寨的高处都有三五个石雕龙头,清澈的泉水从龙嘴中日夜不停地流淌,不仅养育着哈尼人,还把红河谷中的哈尼梯田妆点得如同水晶宫一样晶莹透亮。在红河谷的哈尼梯田中,撒玛坝梯田以其面积之庞大,景色之壮观,气候变化之复杂而成为红河谷中最为雄奇壮丽的风景,有"万亩梯田"、"云雾梯田"的美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民族生态学实践,阐述了哈尼梯田民族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哈尼梯田民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为民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的文化生态伦理观的确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尼梯田旅游区的市场特征调查研究和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表明要做强做大哈尼梯田旅游,首要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同时要做到有规划地展开市场营销工作.从营销行为的旅游市场营销定义角度出发,对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营销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整体性营销策略和具体的营销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千百年来,哈尼人用双手在大自然中"打磨"和精心"雕琢"的哈尼梯田,才是一个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大地艺术,其线条、韵律、节奏无不浸透着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行走在哈尼族的村寨,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林田湖的图画中。仰望山上,那是一众郁郁葱葱的森林矩阵;俯瞰山谷,那是一览层层叠叠的壮美梯田。那经流不息的汩汩清泉,把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山高水长,千年  相似文献   

5.
哈尼梯田遗产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梯田持续发展的基础。定量评价两者之间的供需状态对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考虑到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梯田的复合生产功能,引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元阳县全福庄为例,对遗产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为:全福庄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37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72hm2/人,人均生态盈余为0.35hm2/人,全福庄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盈余空间不大。从主要组成项目看,耕地的生态亏损最大,为0.44hm2/人;水域的生态盈余最多,为0.89hm2/人。因此,大力发展"稻—鱼"农业模式是扩大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提高居民收入、维持遗产地生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发展为手段”的原则,实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学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域理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行为仿真模型,实证研究研学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游客保护行为影响作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由周边环境与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地方依恋、信息干预、自我概念共同作用;(2)从研学游客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对游客保护行为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游客劝导型保护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解说活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研学强度、环境质量对衍生型研学游客和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同;(3)对衍生型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文化遵守型保护行为更为明显。对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劝导型、消费传播型保护行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青岛市首届环保雕塑展览在青岛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后开幕了。环保雕塑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很难想象破铜烂铁、旧报纸这些废品和雕塑这种高雅艺术怎能结合在一起,怎能产生相互联系,这也正是环保雕塑其独有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之所在。环保雕塑也称废品雕塑,国际上统称为Junk Sculpture,它源起于著名的艺术家杜桑和毕加索,盛于50~60年代的欧美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青岛市首届环保雕塑展览在青岛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后开幕了。   谈到雕塑,大多数人就会联想到高雅艺术。然而环保雕塑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很难想象破铜烂铁、旧报纸这些废品和雕塑这种高雅艺术怎能结合在一起,怎能产生相互联系,这也正是环保雕塑其独有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环保雕塑也称废品雕塑,国际上统称为 Junk Sculpture,它源于著名的艺术家杜桑和毕加索,盛于 50- 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是 20世纪雕塑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Junk Sculpture的出现,反映了 20世纪工业、科技…  相似文献   

9.
时事     
《环境教育》2023,(4):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06,(9)
本刊讯(记者翟建伟)8月30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北京海洋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蓝色空间——环境文化与人文奥运主题雕塑展”在北京海洋馆揭幕。本次展览以完全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开放。本届雕塑展吸引了众多专业单位的参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班、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北京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等艺术院校、机构纷纷拿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与人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是人类明的根基 大自然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它通过进化之手奇迹般地创造出了生命创造出了人类。和生命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恩惠。但是人类又是生命进化旅程中一个特殊的旅客,由于他的到来.生命进化的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大地母亲”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雷毅 《绿叶》2014,(10):18-24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在都市的夜晚,想透过尘世的喧嚣看一看天上的星,面对灰蒙蒙的天空,在霓虹闪烁的瞬间,我想起了荷尔德林的那句话:“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这句名言从一位哲人到另一位哲人被耐心地诠释了多少年以后,海德格尔又说:“诗意已远远不止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生命的终极哲学的重要依据,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到如今.当我们站在早已变得浑黑的河水边,看远处没得几点绿意的秃山,滚滚的黑烟自由地在天空随风游曳,“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早已成为一种奢侈的妄想,尽管它徘徊在每一个文明人的心头久挥不去。全球环境污染不…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亚洲开发银行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罗哈尼首次来到中国,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与中国政府部门特别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合作。20多年来,罗哈尼为中国环保系统的机构建设和环境管理做了大量至关重要的工作。2006年,当亚行获知中国政府将组建国家环保总局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后,及时向中国政府提供了技术援助,组织开展了区域中心的方案设计及相关人员的考察培训,罗哈尼先生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贺震 《环境教育》2009,(10):67-69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大地因河流而灵动,城市因河流而兴起、而发展。看吧,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身旁都有一条河流静静在流淌着。河流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如果说树林、草地是“绿地”,那么,河流的水岸就是“蓝地”。“蓝地”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06,(12)
12月9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柯蓝、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罗哈尼、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兼林业管理局局长许兆君、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等八人获得“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特别奖。颁奖典礼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白岩松、中国环境大使杨澜主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水     
我的伟大的祖国,曾经有着丰沛的水资源,绚丽多彩的动植物种群,万紫千红的大地植被。那时候到处是蓝天碧水,茂树繁花,鸟声如织,祖先们对未来美好的预期与祝愿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称是“龙”的传人,这实质上就是对于“水”的崇拜,因为龙生活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不能有人类本身,水是生命之源啊!  相似文献   

18.
紫鹊界梯田有着悠久的垦殖历史,是苗、瑶、侗、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稻作梯田景观,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以特色饮食、传统习俗和其他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分析了紫鹊界梯田传统文化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相应的发展演变、物质载体、文化信仰和与生产活动的关联性等特征,总结了各个文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了相应的关系图谱。结果表明,湿润的气候、良好的自然保水条件、较突出的人地矛盾、稻作生产与山地渔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共同驱动紫鹊界梯田景观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深入挖掘和保护紫鹊界梯田景观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高种植密度旱作的节水、集水、高效低耗栽培新系统,简称“GPB法”。“挂膜”之一,是指在梯田直壁挂覆塑料薄膜,以减少蒸发,聚集露水;“挂膜”之二,是在大棚后墙挂覆塑料薄膜,凝集棚内多余水汽,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铺底”,是指底膜覆盖,即在耕作层底下铺设PE薄膜。“遍地孔”,是在种庄稼的田里按设计要求普遍打孔,孔中塞包根材料,供灌施水肥与汇集雨后迳流之用挂膜铺底遍地孔高效综合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吴蓓 《环境教育》2005,(12):54-55
如果你去印度旅行,将有许多有趣而且重要的停靠地。但第一个应当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山坳的“大地”。这个印度最北边的村庄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非暴力生态运动——抱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