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2):58-58
<正>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今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中国体坛,最风光的两个人物全部来自上海,上半年属于姚明,下半年属于刘翔。刘翔对中国体育的贡献是田径短距离径赛项目的突破;对于世界体育界,他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人种论"的偏见,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谁说中国人不能进入世界前8名,我,是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3.
《绿色视野》2013,(6):26-27
今年5月30号到6月5号是安徽省第三个环保宣传周。围绕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安徽环保宣教主动出击,全省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宣传和纪念活动,为大气污染防治贡献力量。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发布今年4月22日,国家环保部发布消息称,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今日向媒体通报:2012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地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强调气候变化和更广范围的环境变化.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7.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14,(1):4-4
正联合国设立"世界城市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近日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 4年起将每年的1 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有望大大提升国际社会对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关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2011年4月12日向媒体通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璇 《环境教育》2010,(5):71-72
<正>在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2010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是全球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国高原地区,集户外体育、环境保护、教育援助、科技、民生于一体的长期综合项目。2010年项目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青海省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怒江十年     
汪永晨 《绿叶》2014,(3):19-22
正怒江,现在是中国唯一没有被水电大坝截断的大江。怒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的一条。2003年,怒江在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又在《云南日报》上被宣布要建十三级电站。怒江在世界有关地质的教科书上被列为世界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十年来,中国的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呼吁,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最后的自然流淌的大江。自然流淌的大美怒江我已经去了怒江13次。2003年7月,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中国现在仅存两条没有被大坝截断的大江,一条是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部4月22日向媒体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李然 《绿叶》2012,(9):87-91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孔子学院事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偶然中的必然事件"。当前,国际涉华舆论对于中国的曲解、偏见仍然很深。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磅礴厚重的底蕴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必将成为世界文明舞台上的奇葩和翘楚。但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恰当的、能够被国际社会接受的、符合人类文化传播规律的方式,加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点燃人类共有情感的火炬。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于2012年4月16日向媒体通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08,(4):8-10
"中国60%以上的地区适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我国目前尚有900万户、2800万人口还没有用上电。""去年全世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是3.7G瓦,其中有1G瓦来自中国。但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总量不到世界总量的1%。"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公布,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17.
余谋昌 《绿叶》2014,(5):73-78
中国的农业文明达到了世界最高成就,曾经拥有世界话语权。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农业文明的道路惯性,中国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被迫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失去了世界话语权。未来世界是生态文明的世界,未来的世界话语权是生态文明的话语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新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重建世界话语权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把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了。恰逢万众瞩目的里约+20峰会召开前夕,2012年的世界环境日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注定将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明察秋毫的看官们一定注意到了,在原先写有"北京欢迎您"的地方,已经改换成了"北京欢迎您来旅游"。诸位,不可小觑这一细微的变化,在这背后正是欣欣向荣的旅游产业在向全世界的人们挥动着极具诱惑力的双臂。目前西班牙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第二,其旅游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中国也正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推动其发展。预计到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收入将增至107000亿美元,从业人数将扩大至2.7亿,而日渐富裕的人们"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去旅游的路上"。与前现代不同,旅游不再仅是个人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对自然界幽美风景的欣赏。在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保产业发展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环保产业首先是OECD的发达国家发展越来的,而且至今仍占据世界环境市场的90%以上,因此,通过透视世界环保产业-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为认识中国在世界环保产业中的位置,促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与世界环保市场接轨,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