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测高可靠、长寿命的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寿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压力传感器的退化机理具有复杂性、波动性和非线性等特征。本文通过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利用性能退化数据,预测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寿命。首先,对压力传感器的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将输出电压作为其性能退化参数。然后,通过推导试验数据,得到了Gamma过程漂移参数和扩散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从而获得了压力传感器在正常工作温度条件下的可靠度函数和可靠寿命。  相似文献   

2.
老化是舰载武器装备上的材料、电子设备发生失效或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加速老化试验属于可靠性试验范畴,是评价产品寿命和预测产品退化趋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分析舰载武器服役环境和出现的老化问题的基础上,利用Peck加速模型和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温度-湿度两应力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高温、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等应力条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加速试验获取数据,分析了各应力造成电池性能退化的趋势与机理,研究并构建了导致电池性能退化的单应力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通用性强等优点。这既为分析应力对性能与寿命的影响提供定量依据,也为未来开展多应力耦合的退化模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装于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天然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三类材料开展加速老化试验,获得贮存质量变化规律,并对其寿命退化趋势对比分析。根据三类材料装配时所受不同敏感应力的特点,分别设计压缩永久变形试样、哑铃型试样开展恒定应力加速试验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对各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进行退化分析,评估得到天然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的库房贮存性能退化规律和常温(25℃)退化速率,并科学比较了三类橡胶退化规律的差异性。对比评估过程,给出性能数据的线性相关性差别,提出了不同材料最合适的评估模型,为其他型号相似产品的寿命预测提供支撑。评估结果,获得寿命薄弱环节,从而帮助型号应用时改进设计、增大失效判据,有助于延长导弹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特点、失效机理和退化失效模式,阐述可靠性强化试验工作思路和试验剖面选择的注意事项。通过试验证明,可靠性强化试验可以在短期内激发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潜在缺陷,还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可靠性增长所需时间、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6.
加速退化试验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是离散分布的,导致难以适用于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加速退化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研究方面,提出了使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来分析加速退化试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加速退化试验获得的量纲和时间长度均不相等的实验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灰色关联度考查并建立灰色离散模型,实现初始数据同一性。最后以某电子组件加速退化试验数据为例,通过数据预处理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两大步骤,实现对70℃下的加速退化试验原始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了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始试验数据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评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绝缘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综合应力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应力的绝缘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绝缘结构加速寿命试验的设计和实施。首先通过对绝缘结构进行失效机理及应力分析,确定影响绝缘结构寿命的主要应力,选取适当的综合应力加速模型。其次,确定各加速应力水平,进行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的设计。最后,基于失效数据对绝缘结构进行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完成了依据有限元疲劳分析为基础的传感器寿命预测研究工作。阐述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定义影响系统寿命的参数组,既包含力学环境参数,亦包括材料属性、几何形式等结构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属性,依据疲劳强度计算需求,构建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影响传感器寿命的传感单元单晶硅S-N(应力-循环)分布,完成变载荷输入条件下模型疲劳分析,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完成该压力传感器寿命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使用寿命在7.068E8次数以上。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摆脱了传统依靠试验完成多种材料组成结构体的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窘境,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线束为汽车电气连接的核心组件,在汽车电路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线束的失效不仅影响整车信号的通断,甚至危及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汽车线束进行可靠性指标的量化评价及疲劳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失效物理"的角度出发,根据线束失效机理模型及使用环境要求进行加速试验设计,预测线束疲劳失效寿命。研究方法供汽车行业在进行线束可靠性量化评价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讲述了对新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这些产品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失效。本方法适用于有参考产品现场数据、参考产品加速老化数据,并了解由环境引起失效机理的情况。该方法利用可靠性原理和失效机械一模型来建立高精度的模型,然后用它来预测新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两个实例:一个是采用化学与物理方法证明聚烯烃的现场数据与加速氙灯老化仪所测得的数据具有相关性;另一个是评估乙烯基产品及现场驱动失效的故障模式。所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了环境区域风险、整体新产品风险。及与现有参考产品的相对风险。  相似文献   

11.
加速退化试验需要开展多组试验,投放多个试验样品,应力值的选取和样本量的投放以及截尾时间或截尾数的确定直接影响了加速退化试验的效率和质量,加速退化试验的最优设计问题成为试验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开展试验方案优化分析时,必须知道退化函数,而开展加速退化试验的目的就是估算退化函数中的未知参数,如何事先估计退化函数中未知参数的大致分布情况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预计的加速退化试验方案优化问题经验参数粗略估计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速寿命试验是预测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简要分析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并探讨它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功桂  肖慧  李晓延 《环境技术》2012,(3):26-30,57
在向无铅化过渡的过程中,封装材料与工艺改变所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无铅焊点的可靠性问题。由于焊点区非协调变形导致的热疲劳失效是电子封装焊点的主要失效形式。到目前为止,仍无公认的焊点寿命和可靠性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统一型粘塑性本构模型描述SnAgCu焊点的变形行为,在对焊点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能量的寿命模型进行焊点寿命预测;在有限元方面采用子模型的处理技术,并采用节点平均化以及体积平均化方法计算寿命模型相关参数。力图从理论方面和有限元处理技术方面改进以达到提高焊点寿命预测效率及预测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中COD浓度的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旻昱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2):26-27,31
基于进行的室内模拟试验,推导了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COD浓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结果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1,该模型可用于该类填埋场COD浓度的预测。本研究可为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参数Var(ΔQ_(100-10))的锂离子电池加速寿命试验评价方法,给出了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退化V-Q曲线敏感参数Matlab数据分析和神经网络拟合算法,设计开发了高稳定高精度高频采样的加速寿命试验系统,实现对锂离子电池10_~20年长寿命指标的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实际中长寿命电子设备寿命评估困难的问题,基于派克(Peck)模型建立电子设备寿命消耗与温、湿度复合应力的物理化学关系,获得电子设备在加速试验应力下相对于正常工作环境下的加速因子,结合指数分布以及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理论,利用加速因子建立寿命消耗等效折算关系,计算电子设备加速寿命试验时间,通过提高经受的应力量级,刺激薄弱环节,提高试验效率,在较短的试验时间内验证了电子设备寿命满足研制的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教学触摸一体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可靠性验收试验,并以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加速。试验采用序贯截尾试验方案,利用阿伦尼斯模型计算出加速因子,极大的缩短了试验时间,为探索相关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检验方法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艳涛 《环境技术》2010,28(3):8-11
首先陈述了贮存寿命加速试验的基本原理,介绍电磁阀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后,采取恒定应力加速试验方法,然后运用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其贮存寿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逆幂率模型的随机振动疲劳加速试验方法,在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为提高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准确度,依据加速试验前后振动疲劳破坏机理不变原则,通过理论分析与推导,给出了加速模型中材料疲劳指数选取方法和服役寿命内振动循环次数修正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实际服役工况仿真分析结果的极限加速因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某型变频器电气设备振动加速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加速振动试验,验证了本文所述随机振动疲劳加速试验改进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展轴温传感器防护胶管高温加速寿命试验研究,研究样本为全新样品及轨道交通车辆三级修、四级修样品.通过全新样品热失重试验获得防护胶管材料高温试验加速因子,通过全新、三级修、四级修样品高温老化试验、拉伸试验,获得的高温试验退化与实际使用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