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富营养化问题正在污染地球上宝贵的饮用水资源.因此,防治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是全球的一项紧急任务.早在上个世纪,很多欧洲国家在富营养化的控制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对欧盟的立法与国家政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政策.中国太湖也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文章选取荷兰和英国作为案例分析,通过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太湖水域的该问题的缓解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4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由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就中国环境问题答中外记者问.会上向记者散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到会的中外记者80余名,就我国环境状况及环境问题、北京的大气污染、上海的水污染、三峡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关于我国环境状况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问题.曲局长:1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按可比价格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全球化使中国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因为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由世界造成的,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影响到世界.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重视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严防国外环境污染向国内转移.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包括国家、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加强对环境保护及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主编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知识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措施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得到显现,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是解决中国能源紧张的重要突破口.发展生物质能的战略措施是建立生物质能源的产业体系,即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的第二产业体系.具体战略阶段是:2000-2010年实验探讨阶段(初级阶段);2020-2030年推广应用阶段(发展阶段):2030年-2050年优化提出阶段(提高阶段).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同时,本刊还获得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期刊奖是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联合组织进行的,此次参加评选的全国科技类期刊有522种,社科类期刊449种. 《中国环境科学》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同时,本刊还获得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国家期刊奖是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联合组织进行的,此次参加评选的全国科技类期刊有522种,社科类期刊449种.《中国环境科学》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同时,本刊还获得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期刊奖是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联合组织进行的,此次参加评选的全国科技类期刊有522种,社科类期刊449种. 《中国环境科学》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同时,本刊还获得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期刊奖是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联合组织进行的,此次参加评选的全国科技类期刊有522种,社科类期刊449种. 《中国环境科学》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会德班会议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将问题转化为机遇,将现有体系持续提高形成各种转型解决方案的契机.但同时,各国也面临一个转折点,即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将起核心作用.对于中国以及那些最近开始对低碳问题深度关注的其他国家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目前西方国家政府和组织上正在进行的工作已经变得过时.  相似文献   

11.
2014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紧随其后,2014年5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了《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彰显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生态补偿这一法律制度的重视.农业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的一个具体分支,法律制度的建设,将对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一个现实的解决路径.文中找出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以及更好地进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建立底线思维.中央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文献和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生态红线的类型和划定的思考,结合生态红线落地问题,对宁夏生态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山西的土焦炉、热回收焦炉、机焦炉炉顶及周围环境进行采样监测,大型机焦炉颗粒物单位排放浓度高于土焦炉和热回收焦炉,同时超过《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中国家二级标准限值3.5 mg/m3.机焦炉炉顶在出焦环节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5倍.在此种污染物暴露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生活,对人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看出全国焦化行业存在着污染物排放治理问题、环保设备更新应用问题以及焦化工人的身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棕色区域"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逐渐开始应对.棕色区域问题涉及到各种因素,如法律,税收,财产权,土地开发等多种因素,所以是一个复杂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以起步较早的美国为例,以联邦立法为重心,论述了美国在"棕色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棕色区域问题实质上是土壤污染的治理问题,这对中国缺位的土壤污染立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宇威 《环境》2012,(4):7-9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对南海的主权地位.但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挑起所谓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钰 《环境保护》2012,(1):56-59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可以反映过去,也可以映照未来.回顾和总结历史,把握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脉络,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带来重要的启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环境保护》杂志就中国环境保护的创始和发展等问题,对中国环保事业初始和发展阶段的创始人和见证者——原国家环保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设法采取对策.本文通过对日本和德国在各历史阶段的环境政策的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其环境政策的演变规律,总结了对中国环境保护策略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3):4-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近日,本刊记者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安全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金鉴明.  相似文献   

19.
国外自然保护区立法比较与我国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灿发 《环境保护》2006,(21):73-78
中国是进行自然保护区专门立法较晚的国家.在中国进行自然保护区立法之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立法.尽管这些立法名称不同,形式多样,但对我国目前进行自然保护区立法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班气候变化谈判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诉求各国气候谈判代表和国际组织都希望德班谈判会议取得“全面平衡”的积极成果.而对全面和平衡的解读在各个国家集团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体现了他们不同的诉求.在欧盟和其它的伞形国家(不包括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对平衡和主要进展的理解是:在双轨制之间和各轨内的发展是平衡的,即美国、中国、印度等排放大国要承担减排责任,各个议题要按坎昆决议去推进.美国对全面平衡的理解是:其它主要经济体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都应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各个议题要与资金问题脱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