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自然灾害不断,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后,政府不仅将这一天定为全民防灾日,更把这一周定为防灾周,日后民众要参加不同规模的防灾演习,主妇还要检查和更换防灾背包里快过保质期的压缩饼干与饮料.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5月6—12日是防灾减灾周。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向民众传播防灾减灾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让安全、应急、防灾文化深入民心,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公共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广场上,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20家承办和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5.
一、法律赋予日本每年的国家"防灾日"演练 日本1961年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再次作了修订,强调了预防的作用,从而使坚持多年的9月1日国家"防灾日"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004年9月1日举办的"防灾日"演练,共动员了全国八个都县参加,体现了相互配合与综合减灾的特点.日本各界高宫同普通公众一样参加了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4月份专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正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其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强调不能把减轻灾害风险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进一步行动起来,针对身边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这期间,应急管理部将组织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和网络直播的防震减灾公开课、第五届"中国减灾杯"减灾救灾摄影大赛、防灾减灾综合演练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参与防灾减灾事业,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中旬赴日本参加“中日大城市危机管理研讨会”,笔者的体会是日本不仅有内阁府防灾局的中央级防灾决策系统,还有东京都及其新宿区的防灾中心,作为多灾日本其最成功的作法是防患于未然,在城乡遍布许多功能齐全的避难所,并常备有充足的防灾救灾物资,可以设想一旦遭遇大灾,在他地区,他国家援助之先,自己已经能够自救互助,从而赢得了安全少灾的局面。作为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向日本学习加强对社会救灾资源的调研,  相似文献   

10.
<正>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工作。2002年,国务院批准每年6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2014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16日定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集中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5·12”汶川地震之后,2009年起,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2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此外还有“119全国消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以及防灾减灾技能。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福建省各地多方联动,创新宣传形式,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共同推动全社会形成防灾减灾救灾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全面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荷兰  石水中 《劳动保护》2009,(12):108-110
日本 1948年,日本制定了《消防法》。日本每逢举行全国性的重大消防活动,天皇和皇后、内阁总理大臣常应邀出席大会。天皇及皇后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消防团员代表,以鼓励广大消防志愿者无私奉献、奋勇救灾、保卫家乡的精神。在每年的7月1日“国民安全日”和9月1日“防灾日”举行的表彰仪式上,内阁总理大臣将亲自为在社会安全和防灾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获奖者颁发奖章,  相似文献   

14.
近来由于参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笔者认真研究了日本东京2002年的城市规划文本。东京是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的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日本国家《灾害对策基本法》的。所以,笔者从立法入手,介绍一下日本东京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思路。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防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与所有灾害法  相似文献   

15.
为创建安全少灾的城市,防火及防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新千年伊始,为共同探讨防灾的经验及教训,全面推进大中城市安全减灾建设, 2000年2月 22日~24日“2000年中日防灾交流北京研讨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主办者为:北京市消防局及日本国际协办事业团,日本大使馆、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为支持单位。大会共安排了八个专题讲演,以下就中日专家讲演要点作一介绍,以期予发城市各界的关注: 北京市消防局刘瑞祥局长在“世纪之交的首都消防工作思考”一文中,从九个方面回顾了…  相似文献   

16.
<正>舆情5月13—19日,舆情趋势较为平稳,应急管理相关正面舆情占比约58.7%;中性舆情占比约38.9%;负面舆情占比约2.4%。本周舆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走势。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活动经过前一周的宣传推广和舆论引导,相关新闻在13日仍是网络热点,推动舆论达到本周第一个峰值。17日,黑龙江黑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安全与健康》2012,(17):28-29
日本减灾重在预防日本是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国家。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机管理中,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制定决策,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省厅全力配合。面对自然灾害,中央防灾会议作用显著。中央防灾会议的主席是首相,委员包括全体大臣等。灾害发生时,除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此举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舆情5月6—12日,舆情趋势较为平稳,应急管理相关正面舆情占比约67.7%;中性舆情占比约28.8%;负面舆情占比约3.5%。5月12日,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始,经过前期的不断铺垫和预热,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力度空前、规模空前,效果空前,宣传效果明显增强,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推动舆论达到峰值。另外,5月7日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4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同日,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相关新闻迅速成为关注热点。与此同时,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的宣传工作如火如荼,在诸多热点的推动下,本周舆论于5月7日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