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动因、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在如何处理上下左右里外的关系、如何实现跨行政区的整合、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形成保护的合力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缺少借鉴价值。与我国政治体制相似、而最初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美国相似的法国国家公园,在现实中遇到诸多问题后于2006年开始改革,十年改革基本功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与中国问题相关的经验可总结为三方面:一是形成利益共同体才可能形成生态共同体,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国家公园;二是上下左右里外结合的治理结构才可能兼顾各方需求,才可能形成保护的合力、创造周边有利保护的大环境;三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技术路线和完整体系。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若借鉴其空间上的加盟区、体制上的多方治理模式和绿色发展上的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等,有望针对性地解决上述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时代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公共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的破解亟需一种新的理论工具,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公共道德的重建。通过对共同体理论相关文献的谱系化梳理,对国家公园制度发展与共同体形成的关系分析,研究发现:共同体理论可为国家公园从局域到脱域的制度逻辑提供实践路径和理论分析框架。国家公园制度与共同体样态存在三组关系,即:(1)面向“权利公平”的国家公园制度与抽象性的生态保护正义实践,此亦为欧陆、新大陆国家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初创期的基本伦理出发点;(2)面向“形态之治”的国家公园制度与局域性的社会共同体实践,如北美和非洲国家公园的地方生态保护组织、社区组织的发展;(3)面向“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制度与脱域性的真正共同体实践,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深度情感联结和脱域共同体形成的理想阶段。中国推进共同体建构导向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亟需突破三个关键点:一是为国家公园共同体的建设确立法律基础,二是为社会共同体的形成确定共同利益基础,三是为真正共同体创造多主体参与的制度环境,最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多数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对环境资源依赖性明显,而国家公园资源保护政策会限制社区资源利用,导致国家公园管理与社区发展长期存在矛盾。为了减少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提高国家公园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以适应性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自下而上生成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理论框架。结果显示:国家公园社区作为动态的社会—生态系统,其适应性影响因素包含社会、经济、生态和制度四个维度,适应主体又分为个体和社区二维度。其中,社区适应性治理的核心在于全过程社区参与的自主性和多元主体的协同化,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兼顾整体利益。针对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以部门或区域利益导向为主、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社区参与层次低等问题,从完善协作互动治理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与社会保障、促进社区内生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针对性提出促进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治理路径,以增强国家公园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促进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环境》2019,(3)
<正>"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的基本理念初步形成共识,但民众对国家公园的了解情况和认知态度仍需探索。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国家公园复杂"人地关系"上具代表性,在权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又具有典型性。本文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单位为案例,实地调查社区居民与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结果得知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程度为"国家主导与永续利用"最高;而游客对于"国家公园的主导和保护自然"认知程度最高。要提高民众对国家公园正向的态度,管理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环境教育的功能与成效。唯有让民众了解国家公园是国家重要遗产也是亟须保护之地,并在有效管理与运营下,带动周边的保护与绿色发展,才能让国家公园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公园为国家所有、全民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国家公园体制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国家,其管理体制虽较早成型,但也随着管理理念、国家财力及机构改革在不断创新。加拿大没有采用建禁区的方式来保护国家公园,其在内有社区乃至城镇的情况下不仅不断加强保护,而且调动了各利益相关方"共抓大保护",较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中国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情况下,应明确"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来保护",并在体制试点中借鉴加拿大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的三点经验:(1)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与时俱进,且相关科研确保了这种演进成为长进;(2)保护不是严防死守,而是在细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人为干预并结合合理利用;(3)在基本保持财政支持为主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式形成多种资金来源,既提高效率,又避免财政依赖型懒政。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7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强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钰  雷光春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9):1820-1832
自然保护事业已经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保护阶段,突破传统生物群落保护的要素式思维,从生态特征、生态系统健康和自组织能力等视角系统实施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已基本成为共识。中国经历了长期部门化割裂管理,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要求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基于集合种群等空间生态学理论,提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不仅意味着内部自然空间的完整,更需着眼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战略布局。国家公园只有成为生态地理区的节点并辐射周边区域,有效平衡行政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完整生态系统的长效保护。目前,国内既有研究在指导全域布局和平衡人地关系方面仍考虑不足,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管理型技术方法欠缺、空间边界受限于行政边界、未能从全局着眼构建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网络、未充分考虑差异化的人地关系等问题。未来需要着眼大局,有效平衡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的关系、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长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这成为指导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和践行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原则的依据。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科学地建设、高效地管理国家公园,本文明晰了原真性、完整性、连通性、协调性四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案例,提出国家公园在准入与规划技术层面上,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其核心科学依据,规划需要能够维持和促进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能力和恢复能力;在国家公园规划管理层面上,将国家公园视为社会—生态系统,促进人地关系协同发展,既是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必由之路,也是规划合理性与可行性兼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苏红巧  苏杨  林翰哲 《环境保护》2020,48(15):49-54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许多地方领导因此认为国家公园会成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按国际惯例,保护指的是"conservation(Wise Use)"而非严防死守的"protection(No Use)",国家公园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进行"Wise Use"。在各地生态保护红线都已落地的情况下,将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保护地整合设立为国家公园不仅不会带来额外的约束,反而为各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资源价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了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基地与平台。上海建设生态之城,可以将长江口区域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江、海、岛整合为长江口国家公园,长江口国家公园的建设将使上海不仅整合出世界级的生态资源,还有了促进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带动长江大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且能提升城市生态安全、利于"两山"转化。  相似文献   

11.
资源保护社上保护区得到公众和政界支持的需要。必须指出,自然保护区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评价了一个现有国家公园所创造的对增进人类健康的作用,以及这类保护区对其社区健康状况的贡献。这里采用了一种实例研究的方法。据观测,在巴西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附近的社区生活环境从保护当地自然文化遗产中得到了改善,提出了自然保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当地社区持续生存并提高社区对邻近自然保护区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建立至今,国外发达国家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已进行了150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如下:首先,依法立园、依法治园,要依法确立基本管理制度;其次,要以体现和保护国家资源最高价值为立园之本,空间界定及规划发展要注重与之结合;第三,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规范统一我国保护地分类;第四,要把资源保护和政府管理放在首位,整合理顺保护地管理体制;第五,要突出生态保护,实行国家公园分区管理;第六,要大胆改革国家公园财政机制,创新国家公园管理经营多方参与机制;第七,实行"规划—评估"动态调整,合理规划生态旅游项目;第八,创新探索科学家、社区和公众、民间团体多方参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资讯     
《环境》2019,(9)
<正>Voice声音"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时指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加快国家公园立法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现存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立法基础薄弱、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不协调以及缺乏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立法首先应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理念和立法目的,制定出台统领各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上位法,以及构建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框架,组建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对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范围交叉重叠、多部门多管理目标影响保护效率、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等主要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要构建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国家公园主导、科学规划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区域和规模。同时,建议适时与"大部制"改革相结合,由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管理,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由另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等职能,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经营模式是根据企业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方式方法的总称。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中央集权型、地方自治型、综合管理型三种,中国大陆地区国家公园经营模式是中央集权型及综合管理型。本文将从距离国家公园出入口较远的社区到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之外的区域,根据自然化程度、偏远程度等的不同,划分为五个区域,梯级设计了中国国家公园的游憩活动类型;分别就中央集权型、综合管理型经营模式,指明了这五个区域适宜的旅游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教育是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功能,环境解说系统是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地建设进程,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目标、三维结构、主要功能、本底要素及建设步骤,针对性地总结出了管理体系、规范体系、人才体系、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重点任务,力图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教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云南省老君山为例,就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管理、社区、法律等方面问题,以基层经验思考国家公园基层治理体系的问题。老君山国家公园初步构建基于规划体系、管理机构和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积极推进政府、社区、NGO、民间团体间的合作和探索旅游开发模式,但尚未将社区文化融入到国家公园中去,缺乏社区、社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土地产权混乱。建议将社会文化和生态系统管理纳入到国家公园内涵;寻求社区和社会、市场与管理之间的均衡协调机制;赋予地方创新灵活的国家公园治理结构;尊重当地社区的产权安排,推动共享产权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以及路径。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新目标,浙江仙居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龙头带动社区参与保护、共促发展方式转型,构建了以绿色公约、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为标志的"三绿"治理机制,与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一起初步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使乡村振兴的绿色化道路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土地权属不清、权属类型设置不当等是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区的普遍情况,由此导致保护效率低下、社区发展受限、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在确保国家公园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要求的前提下,设置并配置土地产权束以满足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诉求,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土地伦理认为国家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双重基本功能,且生态保护优先,据此进行功能分区。将土地产权束(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保护地役权)概念与功能分区结合,提出不同功能区土地产权束适应策略,且采取政府行政手段配置和市场交易方式对土地产权束进行配置。研究同时提出利用土地保护地役权对国家公园不同功能分区实行空间用途管制的设想,并对设置土地保护地役权的土地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