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视角下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2003—2012年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转移变化状况。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机会成本每增加1%,对甘肃省GDP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668%、-0.323%,得到真实贡献率为0.345%,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实际变化不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渔业经济增长,是辽宁省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从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来看,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现状是支柱产业稳定、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小、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转移。采用Gompertz曲线预测,得出2015年辽宁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5%,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速10.2%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此为基础提出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成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加速发展."九五"期间,成都旅游业的增长势头迅猛,5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7.2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8%;接待国内游客1.06亿人次,年均增长7.8%;组团出境旅游人数13.82万人,年均增长83.47%.2001年,成都市旅游业产值在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潜力产业,已成为成都市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4.
以虚拟水计算为基础,计算了2006-2012年河南省城乡居民在饮食方面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和年虚拟水消费量.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人均虚拟水消费量远高于农村,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差距造成的;农村虚拟水总量远高于城市,这是由于人口总数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与农村各收入阶层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差异,计算了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多年变化.结果显示,城市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量总体变化不大,农村各收入阶层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城市与农村虚拟水消费量均随收入增长而增加,城市与农村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均随收入增长而变大.因此,应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消费模式和控制人口等方面做到减少虚拟水消费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生态环境水平。以安徽省为例,测算2007—2017年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物质资本存量,高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截至2011年,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12—2017年,由于政府政策影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处于低速、平稳态势。  相似文献   

6.
地方     
《环境教育》2015,(Z1):68-69
<正>上海成首个取消GDP增长目标城市1月25日,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2015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与往年相比,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取消GDP增长目标后,上海把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报道称,上海是全国首个取消这一目标的城市。(新华网)北京将建首座废旧物资回收中心1月21日,从北京市平谷区政府了解到,平谷  相似文献   

7.
运用LMDI-Tapio两阶段方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5年用水量变化驱动效应与脱钩状态,分解脱钩指数,探究脱钩状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稳定且状况较好的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变化过程,3省市总体脱钩状态存在差异性:浙江上海江苏;上海脱钩因素贡献率为:强度收入人口结构,江苏和浙江的脱钩因素贡献率均为:收入强度结构人口。结果表明,产业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促进因素,经济收入增加和人口规模增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抑制因素。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应改善发展结构,优化三大产业的用水比例,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强脱钩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2012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测算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三大产业有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但相对于发达省份,其总体贡献率水平较低.提出安徽省今后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产学研联合等对策与措施,促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实现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旅游业融资“瓶颈”何时打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已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产业。2001年,四川共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超过1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53亿人民币。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四川旅游业发展水平同其资源优势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仅为4%,与先进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产业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仍然较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与旅行社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 欧美地区的旅行社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以美国为例,他们在旅行社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基于2001—2011年中国1988个县的县域GDP和就业劳动力数量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以考察县域经济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增长并不能带动县域就业的增加;相反,县域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从要素贡献角度看,就业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微弱。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在秦巴山区有一个中国西部山区的欠发达城市,他是一个人均GDP只有全国水平的1/3,城市化率只有31%的城市. 震后近3年来,这个地处川陕甘接合部女皇故里的广元市按照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增加碳汇思路,坚持低碳重建与低碳发展,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经济增长点,避免了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在生态环境危机和区域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区际间的差距,促进环境建设,同时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转型动力不足、社会问题突出、地方财政困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法律保障、补偿标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面临的障碍因素,并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能源对GDP的贡献率至多是10%;新能源现在在能源中的比例还不到10%,即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靠此来引领未来发展、引领经济走出低谷,可能性极小。今天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一哄而起,正在变成一个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能源是垄断性的行业,新能源盘子较小,十几家至多几十家公司就够了。国家应发挥建立有限、有控制新能源市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资源依赖背景下,发挥好资源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基于2005—2017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校正整合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城市经济增长,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检验了资源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在资源产业集聚初期将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李玲  薛东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31-135,140
在对区域经济差异识别方法归类总结的基础上,以青海省为案例,选取标准差、锡尔系数和聚类法对1999—2010年7个市和43个县的GDP、人口数据、人均GDP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及1999年、2009年青海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并给出了建议,旨在为今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迅速扩大,呈直线型的增长趋势,相对差异总体呈现逐年扩大趋势,说明青海省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资源、交通条件和科技条件等都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大批房屋空置和土地资源浪费。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户主要以土地经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仍然是土地资源。因此,想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尤其重要。北京市通州区是第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北京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在建设新城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山西省泽州县属于煤炭工业发达地区,当地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北京市通州区与山西省泽州县土地流转情况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转移特征的论述,客观地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开发的几种模式,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西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甘肃省金昌市为例,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5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测度了金昌市2008—2017年的转型绩效,运用障碍度模型厘清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转型总绩效逐年稳步提升,5个维度的分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体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2014年的转型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尚未稳定,分绩效不稳定;第二阶段是2015—2017年的稳健发展期,绩效稳步提高。②主要障碍因子的排序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一、乡镇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状况分析中国的乡镇工业创始于50年代后期的“社队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1979年,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乡镇工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据统计,在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里,乡镇工业的产值以年平均递增率为28%的速度高速增长,1990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数、职工人数、总产值分别是1978年的9倍、3倍和18倍,其中1990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已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9.3%。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