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5,43(3)
欧盟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实践较早,经过40多年的发展,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其工业领域处置废物的龙头行业.本文对比分析了欧盟与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行业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行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现状剖析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置取得长足进步,一批水泥窑废弃物协同处置企业稳步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废弃物处置能力。基于此,介绍了我国协同处置行业整体状况,分析了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提出了协调水泥窑协同处置与其他危险废物处置设施之间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监管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行业之一。为了揭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的碳排放与常规水泥生产进行对比,并对水泥行业碳减排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和煤炭消耗组成的煅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52.37%~62.84%。各工艺类型水泥生产排放的CO2量顺序为常规水泥生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分别为883.65,772.67,656.30,609.79 kg/t,说明协同处置废弃物在减少CO2排放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政策管控、能源结构调整、原(燃)料替代及提高能效技术、余热发电技术和CCUS技术也是实现水泥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该成果可为水泥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5,43(1)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技术已在我国研究应用十余年,作为国家规划的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辅助设施,能有效地缓解我国焚烧设施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和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发展战略定位、工艺技术局限、鼓励政策缺乏和技术研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既能实现生活垃圾的减容,同时垃圾可为水泥工业提供能量和原料,降低水泥行业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但与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置技术相比,该技术的环境效益仍有待考察。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的环境影响,并与传统的垃圾焚烧技术和垃圾填埋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泥原料制备和水泥生产过程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产生环境影响的主要环节;相比于垃圾焚烧技术和垃圾填埋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在全球变暖潜值方面表现最优,分别降低了2.4%和3.6%;在富营养化潜值方面,该技术高于垃圾焚烧技术但低于垃圾填埋技术;在酸化潜值和人体毒性潜值方面,该技术表现不佳,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的成熟与优化,其环境表现将会越来越好,是一项环境友好的固废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2016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面世;2017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核指南》发布……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日渐受到重视。政策利好的释放与市场需求的爆发,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产能和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7-2018年,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分别新增19个与26个,新增规模分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4,(1)
正近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8.
陈泽斌 《环境》2015,(1):57-59,56
<正>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近年来方兴未艾,被视为破解城市垃圾问题以及帮助水泥行业走出困境的新路子。然而,这个看似双赢的处置方式,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能简单地大干快上。我国水泥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水泥生产大国。然而,水泥工业属于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水泥行业被列为我国重点减排对象,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水泥行业也在遭遇产能过剩危机,从2008年国务院发布抑制水  相似文献   

9.
石化行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石化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分析了石化行业危险废物进行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潜力,并对石化企业与水泥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对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和熟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O2、NOx、HCl、Hg、As、Ni、Pb、粉尘、二 的排放量均低于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规定限制,与空白试验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烟气中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没有显著增加.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满足相关规定,熟料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因此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是一种环境友好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水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水泥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了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规划环评、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全面推动烟气脱硝、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和加强矿山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的二(口恶)英大气排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现场监测方式调查了西南地区6家干法水泥窑废气中PCDD/Fs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未协同处置废物的水泥生产企业PCDD/Fs排放浓度范围(以TEQ计)为0.002 9~0.006 2 ng·m-3,平均0.004 3 ng·m-3;添加污泥作为原料和燃料的水泥企业的PCDD/Fs排放水平为0.028 ng·m-3.所有水泥窑的二英浓度都明显低于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0.1ng·m-3).6家水泥企业PCDD/Fs排放因子为0.008 9~0.084μg·t-1,接近或低于UNEP发布的水泥行业最低排放因子(0.05μg·t-1);其中协同处置污泥水泥窑的最高,约为其他5家平均排放因子(0.011μg·t-1)的7.6倍.另外,两类水泥窑废气PCDD/F异构体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采用现代预热干法工艺的水泥企业的二英排放水平较低,可进一步开发我国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河源金杰水泥协同处置环评项目进入施工期,将协同处置危险废物10类合计7.58万吨/年。""惠州塔牌水泥将协同处置工业废物(铁)30万吨/年,其中一般工业固废5万吨。""台湾水泥(贵港)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30万吨/年项目顺利通过环评,进入动工期,成为我国最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企业。"  相似文献   

14.
尹会燕  李珊  刘俊新  李琳 《环境工程》2014,32(11):108-112
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特性协同处置城市污水厂污泥,在无害化处置污泥的同时实现能源再生利用。通过检索水泥窑处理污泥的世界范围专利和中国专利,重点综述了我国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专利技术,为选择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水泥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之路。针对水泥企业协同处置不同种类的固废制备的水泥产品进行了耐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泥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泥窑高温的特性协同处置污泥,能达到彻底无害化处置目的,且能实现污泥中能源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的典范。文章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漂染污泥生产中试的过程及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4,(1):26-27
正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 3)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8.
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成为目前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生态友好型城市十分有效的途径。针对这一新型的生产技术,通过介绍并对比分析中日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现状发现,我国废弃物产量大,但协同处置的方法发展缓慢,在协同处置废弃物种类、替代燃料水平、水泥窑固废利用水平、法律法规、政府管理、企业意识等方面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技术发展、加大科研力度、完善管理体系等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固体废物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废物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减小了固体废物引起的环境负荷,使废物资源化的同时,为水泥工业提供了能源和资源,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认可与广泛应用。在分析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的特点与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必须遵循的要求与原则,以保证水泥产品的质量,减小环境负荷。发达国家的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废物的利用处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发利用新技术、扩大利废范围。  相似文献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星宇  张芸  戚昱  蒋慧  张琳  曲殿利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112-4119
以废白土、废催化剂和污染土壤等工业废弃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生产过程输入、输出清单,从全球变暖潜值、资源消耗潜值、人体毒性潜值等方面,基于Gabi5.0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对水泥窑常规生产工艺与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功能单位(1 t)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常规生产工艺和协同处置工艺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5.78×10~(-11)和5.61×10~(-11),协同处置工艺使得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降低了2.94%;水泥生产过程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全球变暖和人体毒性,其中,协同处置工艺下这两种环境影响分别降低了0.80%和1.80%,资源消耗相比常规生产降低了11.1%;从全生命周期看,水泥生产中熟料煅烧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协同处置工艺下熟料煅烧阶段的环境影响相比常规生产降低了8.0%.协同处置工艺相比常规生产工艺有更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