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研究,分别提出了农田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水稻田渗漏排水、城市地表径流等主要类型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系数,并由此计算出上海市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的五大类型非点源污染排放总负荷为CODCr近265 000t/a、BOD5约88 000t/a、NH 3-N约13 000t/a.畜禽污染和城市地表径流是构成上海市非点源污染的首要原因类型.市郊非点源污染负荷高密度区是青浦、嘉定、奉贤、金山、松江等地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负荷方法,概括归纳出综合分析、城市非点源和农村非点源三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并研究比较各类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具体参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选择和最佳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波  张天柱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32-133,142
在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还没有关于大中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分析。本文运用输出系数线性模型,根据统计资料估算了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TN4、11万t,TP0.60万t,CODl5.62万t。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非点源污染不是辽河流域水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但在辽河的内蒙古段内,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4.
淄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农村地区湖泊水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淄河流域非点源的综合分析表明 ,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比点源的年污染负荷高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总被引:43,自引:11,他引:32  
针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已有的实验和研究多集中在小流域和小区域范围内(10000 km2以下),而缺乏全流域尺度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出了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以适应规划层次下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在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途径的基础上,依据水文产汇流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建立了大区域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分别按城市径流、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和畜禽养殖4种类型,计算了2000年我国10个一级水资源区的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2000年全国范围内非点源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耗氧有机物(以COD计)、TN、TP和NH4 -N的人河量分别达到6.65×106t、3.28×106t、1.56×106t和0.83×106t.最后,采用各流域机构的非点源污染调查数据(2000年),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基本合理,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征及非点源氮素对水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两种形态的非点源氮素NH+4-N和NO-3-N的迁移机理、流失途径(地表径流和渗漏淋失)及其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农田非点源氮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非点源污染产生和迁移的水文过程机理出发,结合中国<水资源分区>和<中国水文区划>,提出了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支持下,基于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的规律分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进而初步绘制全国非点源分区分级图,确定了全国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的空间框架.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体系包括5级,非点源污染一级区为中国主要十大流域;主干河流自然流域分区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二级区,共80个;在二级区基础上,依据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水文气候特征,划分三级区共214个;在三级分区内,以影响非点源污染产生、迁移和转化的产汇流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地形条件等为指标,划分非点源污染的四级分区322个;五级分区以非点源污染类型为标准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8.
以分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为研究目标,在傅立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污染负荷时间序列中分辨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新方法——数字滤波法,探讨了数字滤波方程的参数与滤波次数的关系,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东江流域CODMn负荷的分割上. 应用实例表明,分割的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系列曲线符合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的产生特点,使用者能够在污染负荷分割过程中通过滤波参数的选取比较方便地加入自己的经验. 一般取较大滤波参数时,只需要3次滤波就能得出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RS和GIS的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已被确认为地表和地下水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性因素。讨论了非点源污染与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利用组件GIS技术,实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最后,以上海市松江区作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及开发的模块在非点源污染分析中基本上能满足要求,可以为环境建模提供必不可少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非点源污染是绝大多数受污染河流及湖泊的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对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为非点源污染的防治规划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郊4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地表径流属于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复杂的降雨过程,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径流深度,产流面积是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3大要素,该文对上海郊的4种地表径流进行了调查,并在污染源评价的基础上与市郊非点源污染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郊进入水全的污染负荷,CODcr约为62634.7t/a,总氮为6288.2t/a,总磷为1244.6t/a,此结果说明地表径流是上海市郊仅次于畜禽类尿的重要非点污染  相似文献   

12.
郝殿钰  郭亚伟  刘红 《环境科技》2006,19(Z2):54-55
连云港市区主要饮用水源蔷薇河为南北走向,汛期易受东西走向的过境洪水影响,水质经常受到农业面源的污染。通过分析农业面源的来源、污染途径,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 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构成,列举了国内外目前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就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 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流域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首要污染源,其研究正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文中分析了平源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现状、进展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法的矿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提出矿区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将矿山地区的土地类型分为尾矿库区、降尘污染区、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4类,分别计算各类型土地的输出系数.考虑到重金属在水中的溶出率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了溶出率因子,以构建适应矿区流域的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浑河流域重金属面源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占总污染负荷的77%左右.从模拟过程和模拟结果可知,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所需原始资料较少,参数计算较方便,是计算矿山地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楚雄市农业面源污染背景调查,分析了污染现状,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进行时空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输出系数模型在我国中、大尺度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时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文章通过洪湖地区为例,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GIS技术,模拟洪湖地区污染物负荷空间分布及估算污染物总负荷。结果表明:(1)非点源污染高负荷区占洪湖市大部分面积,主要是农业耕作区带来的面源污染;沿路以及沿湖一带林地、草地为非点源污染低负荷区,这部分面积占洪湖总面积较少。(2)1995-2000年5年中耕地对TN的贡献率下降0.19个百分点,对TP的贡献率下降0.15个百分点,城镇用地对TN的贡献率上升0.18个百分点,对TP的贡献率上升0.13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的贡献率略有上升,这与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有关。(3)耕地对TN、TP贡献率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主导地位,贡献率其次为城镇用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开展黄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过程,内容、方法和原则;在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浦江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掌握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及其来源,是在区域尺度上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基于DPeRS面源模型,从农田径流、城镇径流、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土流失5大污染类型,选取TN、TP、NH3-N和COD 4个污染指标,对甘肃黄河流域9个市(州)58个县(区)面源污染进行污染负荷估算、污染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从模型估算结果看,2018年整个流域TN、TP、NH3-N和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均值分别为65.6,11.8,19.1,77.2 kg/km2。从区域尺度分析,甘肃黄河流域TN、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兰州市安宁区,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10.83%和5.16%;NH3-N和COD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26.23%和56.56%。从污染产生来源分析,TN、TP、NH3-N和COD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为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从空间分布分析,黄河流域各县(区)面源污染总负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兰州段、大夏河临夏段、渭河天水段等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