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前言     
<正>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溶液的样品,含有关于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成因、演化、温度压力条件及其变化、矿物结晶析出条件、水岩反应的程度、成岩成矿作用中流体的活动与某些地质作用的关系等各种信息,因此,流体包裹体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工作者们的极  相似文献   

2.
<正> 矿物中的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称为成矿流体样品。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成岩成矿时的许多物理化学参数(例如温度、压力、pH、Eh、盐度、密度、体系、流体和岩浆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源和时代等等。利用这些参数,可以有助于解决有关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及指导矿产普查勘探和寻找盲矿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包裹体成分分析的意义。 我们知道,在矿物和岩石中存在的气液包裹体是作为成矿溶液的样品保存下来的。对它的研究可以推知各种地质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解决目前地质科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如成矿溶液的来源及演化、矿床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等。通过气液包裹体来  相似文献   

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Ⅲ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田湾金矿带为例 ,研究了地球化学界面对流体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 ,田湾金矿带流体成矿的最佳地球化学界面主要为 :成矿环境条件变异界面 (区域地球物理条件变异界面、地质条件突变界面 ) ,流体性质演化界面 (温度界面、压力界面、pH界面、Eh界面 )和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相似文献   

5.
1973年6月15日在伊尔库茨克举行了第九届全苏实验和工艺矿物学与岩石学会议,该会议专门讨论了目的在于解释地质体形成和工艺成矿机制的矿物体系的实验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曾讨论了对发展内生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化学问题。其中包括以解决矿床成因理论为目的的实验研究;岩浆体系和其他深部地质体中流体溶液产生条件的研究;成矿物质被类  相似文献   

6.
西藏措勤县木质顶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尼雄木质顶磁铁矿床地质特征。从成矿的控矿因素,矿质来源,及矿物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对矿床的成因作了分析,得出该矿床为接触交代矿床结论,对矿区地质勘查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烟台金斗山金矿非金属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烟台金斗山金矿内的贯通性非金属矿物石英及碳酸盐类的化学成分、晶体习性、流体包裹体和天然热发光特征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 ,矿床的主成矿阶段的环境介质为酸性偏中性 ,富矿和贫矿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均为双峰型 ,但峰点温度、总积分强度有显著差异。碳酸盐类矿物的总体演化趋势为从富镁铁向富钙方向演化 ,碳酸盐热发光曲线的峰型和积分强度是判别成矿期和非成矿期碳酸盐的可信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与一般全岩或单矿物同位素和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相比,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和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对弄清成矿年代和矿源具有诸多优越性。一则流体包裹体大都无渗漏现象,即自形成起就保持封闭地球化学体系;二则可通过阶段加热爆裂法区分后期地质作用与早期地质作用结晶时的流体;从理论上说,凡含有包裹体的矿物,均可作为本方法研究的对象。笔者强调了进一步发展流体包裹体中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计时研究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包裹体。  相似文献   

9.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地质温度是地质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可以用来为找矿评价服务。目前,常用的几种地质温度计包括矿物包裹体(均一和爆裂)测温法、矿物地球化学计温法、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计温法、矿物物理计温法等等。显然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流体包体研究 在野外和室内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矿体、不同水平高度、不同矿物共生组合及不同成矿期,共选择了23个样品,磨制光薄片,进行了显微镜下研究,并对其中13个样品进行了均一温度和盐度测定,对11个石英和白  相似文献   

12.
引言 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研究可使之测定特定地质时期中的压力、温度等某些物理参数,并且这也是了解这个特定时期中出现的溶液化学参数的唯一方法。 随着这种研究的进展,需要了解包裹体中组分的详细化学平衡情况,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显微测温法、矿物压碎法、紫外萤光法等第一组方法可以得出定性和半定量的结果,那末,溶液的离子分析法或气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火山成因的次生石英岩型非金属矿床中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类型及在空间上的分带,主要蚀变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包括标型特征)及其形成与转变;指出这些特征和转变在不同方面指示成矿原岩性质,矿床形成温度,成矿溶液物化条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上述相平衡研究已经提供了许多新资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矿物和矿物组合稳定的压力和温度范围;(2)稳定的矿物组合;(3)固溶休的浓度和温度的关系一地质温度计的应用;(4)在低温或只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稳定的矿物——由固相反应而形成的次生矿物的存在;(5)作为地质压力计的可能性;(6)新矿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 矿物晶体,由于结构、成分、杂质、结晶程度。成矿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晶格缺陷,构成了矿物晶体电导的复杂状况。通过对一些天然矿物晶体微波电导率的研究,发现电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正常掺杂情况下的半导体行为相类似,电导与温度的关系为可逆的过程,即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同一温度下电导率总是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 ,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 ,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 ,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 1km范围与下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长期研究表明,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受地层、构造、火山机构和火山成矿等综合作用控制。寿山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地开石、高岭石和叶蜡石。因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物组成和产出部位的不同,形成色彩绚丽、命名异样、品种繁多、分类殊异。但通常以其成因、产状和历史传统分为田坑石、山坑石和水坑石三类。为便于识别、研究和讨论,将寿山石的主要品种及其特征一并简介。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 矿物及其性质的研究通常是在近25℃温度下进行的,这样做起实验来很方便。但是,对于有地质意义的高温状态下矿物的性能来说,常温实验却只能提供很有限的知识。硅酸盐中的微量“水”对矿物的性质可能有重大的影响。由于矿物中的含水组份既能反应又可迁移,高温下含水组份的种属形式及位置可能与室温时的不同。因此,我们用高温红外(IR)光谱对升高温度时的微量含水组份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它们的行为,并依此构想在地质条件下微量水的状态。我们使用的术语“微量水”,指的是任何其种属未被确认的含水组份。  相似文献   

20.
以成矿组分活化地质理论、金属离子浓度综合平衡方程和硫化物离解平衡方程为基础 ,提出了成矿溶液活化硫化矿物中成矿组分的理论模拟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为硫化矿物中成矿组分的活化及成矿作用研究中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环节提供了新认识 ,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影响因素和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