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苯并噻吩脱硫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对二苯并噻吩(DBT)进行高效脱硫的微生物菌种,初步鉴定为红串红球菌USTB-03(RhodococcuserythropolisUSTB-03).该菌种可以按特异性脱硫途径(简称4S途径)将DBT转化为2-羟基联苯(2HBP)和亚硫酸作为最终脱硫产物.在葡萄糖、甘油和乙醇分别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时,葡萄糖是支持该菌生长和提高其脱硫比活性的较好碳源,使培养出的微生物对DBT的脱硫比活性达到了68.63mmol2HBP/(kg·h).该菌株还可以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进行脱硫.  相似文献   

2.
苯并噻吩脱硫菌株的筛选及脱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孤岛油田油浸土样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苯并噻吩(BT)的脱硫菌,经初步鉴定该菌为戈登氏菌属(Gordona sp.).实验证明:该菌能以类似于4S途径脱除BT及其衍生物中的硫,但是不能脱除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中的硫.GC-MS分析表明该途径的终产物为邻羟基苯乙醛或其异构体苯并呋喃.在以BT为唯一硫源的培养基中30℃培养48h,Gordona sp.C-6能降解0.15mmol/L的BT,终产物占发酵培养基中BT加入量的50%,其余BT在有氧培养过程中挥发.通过Matlab拟合曲线确定以邻羟基苯乙酸为标准品进行产物定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DBT(dibenzothiophene,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分离得到了一株能降解DBT的微生物HB2,应用HPLC对其脱硫特性进行了检测。应用PCR技术克隆到16S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16SrDNA全序列与假单胞菌存在98%的同源性,初步确定该菌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负载二元金属NiCe-Y沸石的制备以及吸附二苯并噻吩的动力学性能。试验考察了二元金属Ni、Ce离子交换顺序、负载溶液方面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初步得到了制备负载二元金属NiCe-Y吸附剂的优化条件。对NiCe-Y吸附剂进行脱硫性能评价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负载二元金属NiCe-Y吸附剂比负载单一金属的Ni-Y吸附量提高31%,比Ce-Y吸附剂提高16%。  相似文献   

5.
施氏假单胞菌对二苯并噻吩的降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胜利油田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到 1 株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UP1),可把二苯并噻吩(DBT)降解成水溶性硫化物,静息细胞实验证实该菌株细胞内存在能够降解DBT的酶系,降解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及终产物与已知的Kodama 路线相同,表明此菌株对DBT的降解是以 Kodama 路线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包埋石油脱硫菌UP-2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筛选出的具有脱硫能力的施氏假单胞菌UP-2为固定化研究对象,二苯并噻吩(DBT)为生物催化脱硫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脱硫菌UP-2的固定化操作条件和固定化细胞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当包埋剂聚乙烯醇(PVA)浓度为10%、添加剂海藻酸钠(SA)浓度为0.2%、液菌比为201时,在4℃、含有1%CaCl2的饱和硼酸中交联24h后,可以得到脱硫性能很好的固定化细胞小球;在30℃、pH值为7.0的体系中反应6d,可将浓度为576mg/L的DBT降解70%左右,固定化细胞降解DBT的比活性由未固定化细胞的0.49mmol/gdw增加到6.39mmol/gdw,使用寿命高达800h以上.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水中微量二苯并噻吩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对二苯并噻吩具有非常明显的富集作用。实验得到固相微萃取技术最佳检测条件为:吸附时间20min,解析时间3min,色谱流动相甲醇/水=90/10,方法的变异系数为2.85%,加标回收率102.4%,检测限0.03μ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将钨负载在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152上,制成了催化剂W/D152.实验研究了浸渍钨溶液p H值、温度、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氧化去除二苯并噻吩(DBT)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电镜扫描(SEM)对W/D152的微观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5,温度为30℃,2.5%(质量分数)的含钨溶液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脱硫效果最佳;初始溶液含硫量为400 mg·kg-1,最高去除率达到99.1%,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约为3.52 mg·kg-1,达到了总含硫量要求小于10mg·kg-1的欧五标准.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钨成功负载在树脂上,并形成一层薄层.W/D152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处理后样品的含硫量仍可达到欧五标准.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1091 min-1.  相似文献   

9.
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Cx-DBT作为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研究的模型化合物在理论和研究实践中可以获得足够的支持,而传统的脱硫研究仅仅是围绕单一模型化合物DBT展开的。对已经用于研究工作的模型化合物和基于Cx-DBT的微生物脱硫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取代基、分子形态和温度等参数对于微生物脱除Cx—DBT结构中有机硫活性的影响,介绍了不对称取代Cx-DBT脱硫时的第一个C—S键断裂的优先模式和微生物脱硫酶系统的不同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模拟燃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特性。该活性炭对DBT吸附可在1 h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行为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57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0.9764),室温下最大吸附量为92.76 mg/g。实验条件下苯、甲苯、二甲苯含量在10%时,可使DBT的吸附量从84.58 mg/g分别降至46.53,29.44,23.93 mg/g。该吸附剂吸附DBT具有较好再生性,吸附饱和后材料经甲苯解吸再生5次后,吸附量约降低18%,有望应用于燃油的脱硫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C_4mim]Ac)为萃取剂,质量分数30%的H2O2溶液为氧化剂,初始硫质量分数为200μg/g的正庚烷溶液作为模型油,考察其萃取氧化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在[C_4mim]Ac-H_2O_2体系里,当反应温度为328 K,反应时间为60 min,剂油体积比(V_(IL)∶V_(MO))为1∶40,VIL为0.5 m L,V(H_2O_2)为0.5 m L时,模型油脱硫率可达75.6%,循环再生的[C_4mim]Ac依然具有较好的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问题及脱硫效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原理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并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及近年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苯噻吩的微生物脱硫及其在脱煤中有机硫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林顺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1):45-47,62
评述了煤中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二苯噻吩的微生物脱硫最新进展,对二苯噻吩的特异性脱硫的微生物和机理作了较新的介绍并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指出了当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在脱煤中有机硫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重介绍了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条件苛刻,研究进展不大,仍处于分批试验或实验室小试阶段;无色硫细菌脱硫,近年来很活跃,并取得一些进展,已进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在的燃煤锅炉的运行情况,采用石灰作为脱硫剂进行脱硫,配套后续的水、污泥处理系统。要求废气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2010)A区标准。该法具有工艺实用稳定、控制精确、操作简便、作业环境良好的特点。本方案工艺技术选用成熟的逆流喷淋塔,整个工艺系统由烟气脱硫系统、碱液储备系统、吸收剂循环系统、脱硫废水排放系统、工艺水系统及电气与仪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该系统具有脱硫效率高、阻力小、运行安全、构造简单、不存在结垢堵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炼油厂二催化车间自开工以来重视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针对干气及液态烃脱硫装置进行多次技术改造,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装置长周期运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现今国内外烟气脱硫的现状及烟气脱硫工艺的分类,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烟气脱硫工艺的机理及特点,且对不同的脱硫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对需要进行脱硫的装置现状了科学地分析,并最终提出选择合理的脱硫工艺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XGGL型脱硫除尘装置,对锅炉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降低了SO2、烟尘排放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易于操作,故障率低,超低的硫含量,低辛烷值损耗,低操作成本,几乎不消耗氢气等优点,是解决当代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本文将就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