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君  陈宗宇  王莹  卫文  陈江 《地球与环境》2017,45(4):408-414
本文在总结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大规模开采条件下我国北方主要盆地和平原地下水化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后,我国北方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向重碳酸型水转变,地下水硬度增高,且在地下水大规模开发利用时间比较早的山西盆地、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变化比较明显,在西北干旱地区并不明显;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型水转变为其它类型,地下水矿化度增大,水质变差,且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山西盆地和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变化比较明显。同时在地下水强烈开采区的潜水和承压含水层及主要城市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常量组分升高,矿化度增大,污染组分和污染程度增加。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以后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引起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和局部地区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污染物增加和不合理排放。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多年的超量开采,已造成水位持续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束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淮北市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使用地下水,充分利用矿区塌陷地表水,开展雨水利用新途径,工业循环节约用水和依法治水等综合举措,对实现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博兴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为有效缓解地下水资源问题,通过制定实施博兴县地下水节约水源转换方案,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以此来缓解和修复因超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西各主要城市都是临水系而建,地表水资源是城市集中供水的主要水源.但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很有必要在城市及其周边规划和遴选应急地下水源地.该文在分析阐述了各主要城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特征后,根据应急水源地的遴选原则,在全省11个主要城市中,确定了29个应急地下水源地,其可采资源总量为74 781.372×104m3/a.  相似文献   

5.
在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分布况,水化学特征和开发现状的分析,对该市地下水未来的综合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中国部分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分析23 个地下水和77 个地表水点位中35 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以及某些常规监测项目.结果表明,未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元素有Fe、Mn 和Ti,其超标率分别为Fe:21.7%(地下水),24.7%(地表水);Mn8.70%(地下水),10.4%(地表水);Ti 1.30%(地表水).其余元素均达标,大多数元素的浓度与文献报道的背景水平相当.按水源地统计的常规监测项目,地表水达标率为83.2%,10 个监测项目中超标5 个,其中粪大肠杆菌、氨氮和石油类污染是主要超标项目,超标率分别为8.39%、4.20%和4.20%.此外地表水源总氮超标严重,超标率为46.1%,这可能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及农业面源污染有关.地下水源达标率为80.9%,8个监测项目中超标4 个,其中总大肠菌群和pH 值的超标率分别为10.3%和5.88%,说明部分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遗传算法和权重系数法,兼顾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以及供水能力、供需关系等约束条件,构建厦门市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研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目标条件下,各行政区多种水源的联合配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特枯水年只有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方案才能达到较高的生活用水保证率;常规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岛内思明和湖里两区以配置九龙江的外调水为主,岛外其他四区以配置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开采地下水储存资源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可大幅提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但也改变了各区的供水结构,地下水供给占比大幅提升。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遗传算法面向不同目标对多种水源进行合理配置,地下水能够在保障供水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供水中,地下水逐渐成为重要水源,特别是在地表水体较少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更成了一些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而集中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以及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引起地下水的显著减少和水质恶化。如果说过去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查明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那么在当前,保持地下水免遭枯竭和污染,将成为近代水文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我国首都,地下水是北京的主要水源。我们用中子活化分析调查了北京城近郊地下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研究了环境污染对地下水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防治和保护地下水源提供了宝贵资料。一、实验方法北京城近郊系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平原,地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水和地下水是可供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除海水之外,江河湖泊等地面水,又是人们从事生产与生活的重要水源。由于地面水的水量充沛,而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有限,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地面水为主要水源。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地区采用地面水,也是以地面水为主要水源的国家。研究地面水源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加强地面水源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邯郸市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源的城市,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影响着城市发展和人民健康.通过对邯郸市地下水水质样品分析,利用单项组分评价及质量综合评价的不同评价方法,对邯郸市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邯郸市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其中总硬度、硫酸盐、氨氢、硝酸盐氮超标严重,部分井点的总大肠菌数也超过了饮用水标准.同时提出了地面污染源治理、加强水质处理、减少地下水开采、及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等,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水资源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传统上人们通常采用开发地表水、开采地下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作为传统解决方案。在传统方式之外,开发非传统水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是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但水资源紧缺。研究干旱区径流的形成与转化后可以得出:山区是径流的形成区。平原是径流散失区,水文的地带性规律非常显著。山区是地下水补给了地表水,成为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平原地表水通过各种渗漏途径补给了地下水,而平原在扇缘出露的泉水又成为平原河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特点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需要干净、可靠的水源,没有良好的水源,城市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但是城市需用的是净水,排出的是污水,大量的城市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处理不当,又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任其发展,甚至会自绝水源。在城市规划中,确定城市用地进行工业布局都应该考虑保护城市水源。如果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观点,有可能造成污染水源的后果。过去,人们对工业“三废”可能造成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常常认识不足,现在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6.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交换的重要区域,该混合特性也是识别其范围的难点。为确定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的识别方法与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武汉市汉江-府河河间地块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构建了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得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流场轨迹,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和局部的水流系统,总结了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模式,并结合MODPATH模块追踪地下水流运动轨迹,识别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完全混合交互带的范围在汉江顺流方向由40 m不断拓宽至180 m,沿长江流向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整体缩小但保持在70~100 m范围内;粒子运动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与交互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表水形态、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确认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珍  陈亢利 《陕西环境》2001,8(3):38-40
0 前言受德国政府的资助,笔者从1999年5月至2000年的4月在德国进修城市环保,期间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并参观了数十个给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和电厂尾气脱硫装置,对德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比较系统的和全面的认识,现将德国的城市环境保护的内容和特点介绍给大家。1 德国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1.1 德国的水源保护德国的水源保护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水源保护地的保护。1.1.1 地下水的保护。地下水的保护包括已污染的地下水的处理、地下水的补充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的处理。对于已被污染的一定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8.
近数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因“三废”处理不当而导致水源的严重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如美国河流总长28.6%受到严重污染。饮用取自污染水源的人数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一。日本47条河流。23条受严重污染。我国水源污染情况也是十分严重的。全国27条主要河流中有15条受严重污染;44个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有41个。污染物有酚、氰、汞、铬、砷、苯、硝酸盐等。如某市近数年来两个自来水厂的源水中酚、汞、砷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地下水污染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武汉市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已近200万吨/日,其中94%的水量由长江、汉水和东湖等地面水源解决,余6%的水量取自地下水源。区内地下水储量十分丰富,静储量达15.11亿吨,可采储量近60万吨/日(可满足全市用水的三分之一)。其中以分布面积较广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孙景云,左犀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有7亿人口饮用地下水源,半数以上的城市、乡村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在我国地下水水资源的总量大约有870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