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正> 表生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之一。表生地球化学实验主要是基于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和水溶液平衡理论并应用实验和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大气、海洋和大陆风化淋滤作用间的相互关系、平衡和演化,研究表生条件下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的基本规律,阐明表生带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元素富集成矿的条件,控制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地球化学因素,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科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 ,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 ,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以Au As Sb Hg组合为特征 ,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 ,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3.
云南墨江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江金矿的同位土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未源于金厂蚀变起基性岩体,成矿热液是深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期深部富矿化剂流体沿断裂上升并与地下水混合,从侵入体及围岩中淋滤出了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床。墨江金矿床底混合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床中卤素元素参与了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到沉淀成矿的全过程。然而 ,除F能作为萤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富集于矿石中外 ,Cl、Br、I很难在矿石中富集。在成矿过程中尤其在成矿的后期 ,它们能在矿体上部形成范围较广的卤素扩散晕。在茶洞矿床 ,这种上部扩散晕范围可达 2 0 0m。其中以I扩散范围最大 ,Br扩散晕在距矿体 5 0m~ 130m的范围内最明显 ,Cl扩散晕在距矿体 30m~ 110m范围内最明显。卤素元素的这种变化特点 ,一方面可用来解释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 ,另一方面可用来作为勘查深部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成矿流体中卤素元素与金属元素的配合物随着成矿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被破坏 ,金属元素作为硫化物等矿物的组成部分沉淀下来 ,随着热液蚀变的发生和进行 ,部分卤素元素被带入蚀变带 ,大部分仍残留在流体相 ,在成矿的后期 ,和残余热液一道 ,以排泄和渗透等方式 ,在矿体上方或残余热液流经的途中形成大范围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 5个金矿体组成 ,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 ,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成矿期 :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主要富集期 ,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 ,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 15 0℃~ 30 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源于中酸性钠长斑岩脉 ,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 ,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淀富集是在弱 -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斑岩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铅锌矿床中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锌矿床是镉主要来源,在其开采过程中,镉等重金属有毒元素会产生次生富集,同时不可避免向环境大量释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本文介绍了铅锌矿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表生风化作用下活化-迁移-富集机理及影响因素,定量地描述镉等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过程等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镉等有害元素在铅锌矿山表生风化过程中的活化、迁移、次生富集的规律及机理,探讨其通过岩(矿)石-水-土壤-植物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过程,这不仅对于铅锌矿山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揭示一些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机理,从而在理论上丰富镉的地球化学内容,对研究铅锌矿床中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即使岩浆中可能含有足够在侵入体中形成矿床的铂族元素,然而由于硫化物起到了铂族元素集聚体的作用,因此岩浆在它现在的位置定位以前就不应该经历硫化物的分凝作用。先期硫化物的分凝作用将把铀族元素从岩浆中提取出来并在别的位置(可能在深部)淀积下来。假如先期硫化物的分凝作用没有把铂族元素从岩浆中提取出来,那么它们就有可能在侵入体中早期硫化物形成的位置富集。由于铂族元素在硫化物中具有此Ni和Cu高得多的分配系数,所以硫化物的分凝作用会强烈地影响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因此,为了判断某一侵入体中是否有可能赋存有铂族元素矿床,应该对冷凝边上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加以研究。如果冷凝岩中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而言没有被贫化,那么该侵入体中就可能赋存铂族元素矿床。为了对侵入体中富集的铂族元素进行定位,可以利用横穿地层剖面岩石的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来寻找硫化物最初达到饱和的位置。然而,由于Ni和Cu与铂族元素的比值还受橄榄石和铬铁矿结晶作用的影响而使情况变得复杂化。为了消除橄榄石和铬铁矿对铂族元素和Ni迁移的影响,有必要考虑Pd/Ir或Pd/Rh或Pd/Pt与Ni/Cu的比值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东、海南的玄武岩.在强烈的红土化过程中.元素在红土剖面中发生迁移和残留、贫化和富集。根据红土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将元素划分为活泼元素和不活泼元素两大类。并首次采用了元素它集因子这个概念来探讨红土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讨论了红土化过程小金的表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铂族元素(PGE)和挥发分来判别煌斑岩原生Au富集和次生Au富集的地球化学方法,对探索煌斑岩与Au矿化的共生关系、建立新的金矿成矿模式以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 ,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 ,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间的分配是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 ,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铂族元素在岩浆期后阶段,特别是热液阶段的活动性问题,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到六十年代才受到较多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通过对世界上公认的岩浆成因矿床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有关热液活动的证据,另方面是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在贵金属的表生和低温热液迁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实验研究证实有机酸与贵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配合和还原两种对立的反应。贵金属与有机基因和杂原子的配合能力按S>>N>OH>>COOH的顺序依次降低,该稳定性趋势对贵金属的有机配合物迁移条件和机理具决定性影响,而胶体迁移则是有机酸将贵金属无机配合物还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阿克提什坎金矿床位于北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南缘东段 ,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系统地研究了该金矿床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 ,并应用等位线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行为 ,并对微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迁移的质量进行了计算 ,研究表明在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 ,微量元素尤其是Au、As等元素活动强烈 ,有较大的带入和带出 ,微量元素尤其是成矿元素表现出随蚀变程度加深变化量加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岩墙超铁镁质岩层上部主要有三个硫化物带,铂族元素(PGE)主要分布在这些矿带中,尤其富集在硫化物带的底部。下部两个矿带属星散硫化物成矿,二者距离较远;上部矿带铂族元素品位较高,分布在十分薄的岩层中。目前对层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模式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初步认为下部两个矿带是硫化物从硅酸盐岩浆中经连续的结晶分凝作用形成;上部矿带是由于岩浆房底部比较原始的岩浆与顶部伴生浆液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5.
煤中部分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在表生条件下的化学活动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利用连续化学浸取实验方法,对采自贵州省二叠经龙潭组的32个煤样中的10种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化学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Hg、As、Se、Cd等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学活动性,其中平均83.8%的Hg、93.5%的As、80.3%的Se.63.3%的C在.1%的Cu的86.8%的Pb可以被带出煤中而进入表生环境;煤中Zn的化学活动性次之,只有平均46.6%的Zn可能迁移进行环境中;Tl、Cr、Ni  相似文献   

16.
拔茅银矿的热液蚀变以硅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它们在空间上具明显的带状分布.围岩蚀变过程中,岩石中矿物常量元素、成矿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Ag、Cu、Pb、Zn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和富集成矿.本文讨论了其与矿化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及因子分析 ,明确成矿热液活动元素 ,区分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元素集群。研究表明 ,成矿热液活动源于花岗岩岩浆侵位 ,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及地下水在岩体热力驱动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矿化热液活动体系 ,对区内地层产生广泛的蚀变影响 ,形成矿体、热液活动脉体及矿化热液活动元素对围岩地层的改造。成矿热液活动体系为开放系统 ,运动方式以构造断裂导流为主 ,孔隙渗透为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矿床学上传统的假说——即许多成矿元素来自岩浆,它们在热液中迁移,在地壳较浅的部位沉淀——重新进行讨论。这些假说的根据为下列三种观点: (1) 岩浆含有相当量的水,其中大部份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呈热液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祁两沟金矿明显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的复合控制,金矿化与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关系密切。成矿瓦伴生元素具明显的分带性,与金属矿物分带基本一致。对地层Au元素丰度、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区域燕山中、晚期钙域性花岗岩,太华群有部分物质加入。流体包裹体种类复杂,并含有大量石盐和金属硫化物于矿物,表明成矿溶液具沸腾矿液特征。成矿温度(330℃)较一般热液金矿床高。金以[AuCI]~—和[Au]~—形式迁移,并在降温减压、稀释作用和溶液由弱酸性向弱碱性转化的还原条件下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正> 成岩成矿理论是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岩石圈的形成和能源资源的寻找、开发和利用。然而,成岩成矿理论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需要对成岩成矿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导致元素迁移、沉淀、分散和富集的物理化学作用及其过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