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海安蚕种场综合测报站电磁辐射异常五年的波型特征资料,着重探讨了临震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震中方位、震级、距离的关系,对将电磁辐射用于临震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华丰矿1409工作面电磁辐射观测数据,应用相空间重构法计算了5次矿震前后系统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混沌系统的自由度在2~26之间。矿震发生前,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先升后降,矿震过程中系统有降维现象。研究结果对认识矿震过程中煤岩体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和进行矿震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大丰市地震台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1993-11~1995-10的观测记录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出现的异常信息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认识,对从事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3)
正(上期答案)最近这些年,各地因为供电公司修建高压线和变电站引发的抗议冲突事件屡见不鲜,高压线一类的电力设施如此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担心高压电产生的电磁辐射,那么科学界真的有研究结果证明这种电磁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让儿童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增加吗?首先,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研究结果认为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可能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例如,英国研究人员曾发表论文认为高压电线附近居住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统计结果发现,居住在有高压电线的电磁辐射下的儿童其白血病发病率为1/700,比居住在无电磁辐射的儿童发  相似文献   

6.
<正> DPJ-Ⅲ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是接收震前电磁辐射低频段临震异常信号的专用仪器,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可进行来波方位扫描的特点。ULF-Ⅲ型超低频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是接收超低频地震电磁辐射的专用临震前兆监测仪器,它和我们自行研制的高效、小型磁天线配合使用,可进行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向的超低频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用这两种仪器组成的观测系统配置灵活,操作维护简便,但在长期不间断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地震台(以下简称二汽台)三年半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对可能的震前异常信息进行了分类,评估其应震效能。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电磁辐射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出现在震前几小时至10余天。主要表现为脉冲式,有一个弱-强-弱-平静-发震的过程。其异常延续时间、幅度与应震的震级有正相关性。目前在时间上的应震效能约0.44,但转化为震前预测的实用化试验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1986年11月15日台湾花莲海域地震及其强余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特征。所用的仪器为DDC-2型电子补偿仪、XWX-2042电位差计,记录极距为100m的两埋地电极间所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息,震前异常波形最大幅度可达187.5mv,为正常背景的十数倍,频谱较宽(0.005—5Hz)。这种特征对认识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上的地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 6个震例的分析研究 ,总结出电磁辐射源来自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的规律 ;震前电磁异常的识别及非震异常的特征与排除 ,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月23日5时41分在黄海(北纬35°12′,东经120°04′)发生了Ms5.3级地震,地震前距震中230km的江苏省大丰县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记录到十分明显的电磁辐射异常.本文对地震前50天,震后10天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清理总结,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电磁辐射异常应用于200公里的中强地震短临预报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实例总结。重点介绍1991年5月30日唐山陡河Ms5.2级地震短临预报意见的上报、地震三要素判据和预报效果。并对电磁辐射异常在中强地震前后的发展特点和预报时机的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3,(4)
在自然界,人类与动物之间是和谐相处的。不要说人与家畜、家禽,即使是凶猛残暴的野生食肉动物,如果不是人类主动向其进攻,它们一般电不会贸然袭击人类,除非在它们处于极端饥饿和疯狂的情况下。1992年4月的一天晚上,江西崇义县古亭镇一户张姓农民家里正在看电视,全家人分坐两旁欣赏着欢快的电视节目,忽然,一  相似文献   

16.
某单位在最近召开的一次驾协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的司机讲了他难忘的一段感受。前几天出发北京刚回来就带着几样京味糕点去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让他非常吃惊的话:妈不稀罕什么钱啦、物啦的,只盼望你每次出车都能平安回家。他说,我是正儿八经考的“本子”(驾照),开车又循规蹈矩,不是每次出发回来就看望您吗?老太太沉默了一会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司机不小心,都出了流血的事,我是担心你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总结,并讨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来提取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等问题。对于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序言     
<正> 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是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重要信息,利用这种信息进行短临预报的探索,在我国已进行了十几年。近几年来,这种方法受到国内外地震研究单位与预报部门的重视,并寄予厚望。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研讨会”,会上交流了近几年来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深入研究与推向实用的若干建议。两年来,我国从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与  相似文献   

19.
台湾遇震     
2002年1月,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和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赴台湾举办“中华恐龙大展”,我作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第一批随展人员留在台北,没承想却经历了此生最大的有感地震。 3月31日,星期六,中午从展览场回到我们位于四楼的住处,下午2点50分左右,我们正在客厅看电视,突然感到沙发上下抖动起来,我立刻想到地震,没容我有所反应,就开始了左右摆动,且摆动很剧烈,人已站不稳,有天摇地动的感觉,客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渐昌明,手机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如雨夜春笋破土而出成遍野新绿的时候,有关手机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对人体有多大害处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据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在进行一项有13个国家参与的手机电磁辐射与人脑组织关系的国际研究,研究结果有望在2004年公布。 无论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人们不要被各种争论搞湖涂了,要保持清醒头脑。因此,为了我们有健康的大脑和防患于未然,在权威的结论公布之前,对手机辐射,还是预防点好。这种健康预防既有对手机用户自身的保护,也包括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