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徐刚 《绿叶》2008,(11):50-53
山的体系,水的脉络,是一片国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骨架。青藏高原,世界的屋脊,世界的高度;长江、黄河的水,孕育了中华大地的大部分河流,历史上中华民族不缺水。大山水,注定了中华民族要有高度、要有容乃大——思想的、智慧的、文化的。我们的祖先做得无愧于后人、无愧于世界,从文化哲学意义上创造新的高度,不可能。20多年来,我一直在路上,在大山水间,为保护这一高度,追逐"绿色中国"之梦。  相似文献   

2.
长江呼唤着生命的原色,生命的原色正走向长江,一场炎黄子孙保护母亲河的“绿色革命”正在华夏大地掀起。——题记环境敲响的警钟没有一个华夏子孙不为拥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长江而深感骄傲。作为母亲河,与发源于同一座雪峰下的黄河一样,长江曾诞生和哺育了我们的华夏文明。远古时代的长江曾是一片清幽:“自三峡七百里中,  相似文献   

3.
A 生态保护这个词汇,何时走进我们的生活?我在琉璃厂旧书店,曾买过54卷本各种史料,重约10多公斤,运回家中拜读了一下,此书从古代的社会科学到天文地理,可谓包罗万象集中国各种资料之大成了。但仔细翻阅后,发现了一大缺憾,几千万字的记载中,惟独没有留下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对自然生态保主户的历史资料。比如:与自然生态量有关系的江河湖海,在《中国水利史》的记载中,对中国海域的记载是没有的。在大禹治水的章节里,史料显示的也仅仅是描绘了他治水造福庶民之功;致于在历史上几次人为的黄河之祸,如春秋战国时的秦始皇,掘黄河之水灭魏(今日开封);北宋帝王为了保卫宋都开封的安全,责令水利官员改道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生态环境保护专辑(一)编者按众所周知,发源于青海省境内,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哺育着中华儿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摇篮。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逐年严重,黄河年断流天数1997年已经超过了180天;长江的含沙量也在增加,专...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环境文学作家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者,其价值在于给世界创造引领绿色人文行动的思想理念。《水土》这部作品,哲夫显然践行了这样的创造和引领。岁月塑造了大地上的水土,哲夫塑造了保护水土的人。几乎是跑遍了中国的水土,哲夫带了长篇水土生态报告文学新书从北京归来,我于是看到了他的这部《水土》。哲夫是中国当代生态环境文学领域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入皖后,在长达416公里的日夜奔腾中滋养着江淮儿女。盛夏七月,走进长江安徽段,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绿草茵茵、白鹭翩飞,一幅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皖江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叮嘱“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环保资讯     
《环境教育》2004,(4):62-62
据《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今年三月份,黄河干支流劣五类水河段已占评价河段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专家指出,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 黄河是中国北方惟一纵贯东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然而,近年来,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同志指出,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8.
制定黄河法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实,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定黄河法有其现实意义,但同样也面临理论与现实困境.因此,在应然层面需要明确黄河法的立法目的、法律特征、法律位阶和法律客体等内容;在实然层面借鉴已制定的《长江保护法》,通过总则、具体制度和附则章节详细规定与黄河有关的事务,对立...  相似文献   

9.
正岁月塑造了大地上的水土,哲夫塑造了保护水土的人。几乎是跑遍了中国的水土,哲夫带了长篇水土生态报告文学新书从北京归来,我于是看到了他的这部《水土》。哲夫是中国当代生态环境文学领域创作时间最长、创作数量最多、创作体裁最广、创作影响最大的绿色作家之一。人说,《水土》是中国第一部水土保持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说,《水土》是超越水土保持概念而上升到水土保护意义,甚至超越水土保护概念而上升到生态环保意义的生态环境文学作品,是激扬生态文明人文建树的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生态文学从无到有,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有着中国"环保之父"之誉、国家首任环境保护局局长的曲格平这样评价哲夫:哲夫是一名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有责任心的、有才华的中国环境文学战线的领军人,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继勇 《绿色视野》2011,(11):66-67
每条河流有每条河流的性格。可想弄清黄河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性格,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好在有了壶口瀑布,让人们有了一窥黄河性格的机会——黄河的性格在壶口被张扬得淋漓尽致。有着“天下黄河一壶收”之誉的壶口瀑布,奏出了万里黄河上最华彩的乐章,还作为黄河最经典的代表,被印在了作为“国家名片”的人民币上(印在第四套人民币50元背面)。  相似文献   

12.
~(239)Pu是一种极毒的放射性核素,水环境,尤其是江河环境中~(239)Pu的水平与分析情况,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系统的报道,本文通过对长江的一些江段及川江水系水环境中~(239)Pu水平的分析,探讨了其分布情况及规律;并初步分析了目前长江水域中~(239)Pu的主要来源;得出了研究江段水底沉积物中~(239)Pu的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3.
徐刚 《绿叶》2010,(Z1):74-77
中国现状的一端是:生态脆弱与社会不公。在这精神和思想缺失的年代里,荒野是读本和拯救的圣地,我所想象的未来30年是保护荒野的30年。在江河阻隔与想象梗塞的技术劫持时代,为未来的绿色中国我有一个梦想:淮河两岸能否风光再现;黄河之水能否稍稍轻盈;秦岭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国家公园,那里有一座中国山水大学——学子们不问利禄功名,一心求索山水,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14.
徐刚 《绿叶》2010,(1):74-77
中国现状的一端是:生态脆弱与社会不公。在这精神和思想缺失的年代里,荒野是读本和拯救的圣地,我所想象的未来30年是保护荒野的30年。在江河阻隔与想象梗塞的技术劫持时代.为未来的绿色中国我有一个梦想:淮河两岸能否风光再现;黄河之水能否稍稍轻盈;秦岭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国家公园,那里有一座中国山水大学——学子们不问利禄功名.一心求索山水.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源头生态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黄河水量不断减少,1997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可行的,本文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一、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江河源头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北纬3ic40’-36”15’,东经89040’-10290’。含昆仑山一阿…  相似文献   

16.
论流域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来检查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与生态的破坏已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河流和湖泊的流域环境状况的恶化。据(1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的污染在总体上仍呈加重趋势。全国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长江水系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属于4、5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段达275%。黄河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全流域有65.4%的河段属于4、5类标准。不仅如此,黄河下游的断流日趋严重,1996年断流达136天,断流河长占郑州以下河长的90%。…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特稿采访了作家陈建功、徐刚、哲夫,摄影师王久良。与他们交流,使记者在灵魂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了一次升华,也使记者深深地感到他们对当下环境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国内     
<正>我国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月13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以保护一江清水为主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兼顾城乡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内容,严控环境风险,强化共抓大保护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欧阳光  杜明  杨鑫 《绿叶》2022,(4):15-18
<正>“黄河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于2021年12月20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继《长江保护法》出台后,“黄河保护法”的缺位显得格外突出。正如草案总则中指出,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纵观草案全文,在统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长江洪涝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夏天,一个令中国人民难忘的盛夏。中国大地上洪水肆虐,特别是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水灾,给沿岸各省区乃至全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计。在军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排除各种险情,制服洪魔,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同时,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会向自己的儿女如此示威?长江怎么了?是不是我们忽视了她?是不是我们虐待了她?中国因其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洪涝灾害几乎年年有之,但今年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长时间超警戒水位及历史最高水位。洪涝如此之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