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淮流域夏半年旱涝概率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Γ分布模式拟合区域降水百分率的概率分布,由此推求黄淮流域夏半年(4~10月)旱涝概率,并探讨该区出现各级旱涝概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为旱涝灾害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各级旱涝概率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各地旱涝频发程度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变动,揭示了大旱大涝灾害的脆弱区分布特点。文中推导的区域旱涝概率与Γ分布参数α的经验关系,为推断无资料地区旱涝概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地质地貌灾害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彦蕊 《灾害学》1999,14(1):33-38
河北省是我国地质地貌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研究地质地貌灾害的成因与分布,并强调通过调整人类活动,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玉 《灾害学》2014,(4):33-37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分析了冲击的空间溢出和乘数效应。采用蒙特卡罗和分块Bootstrap技术模拟了Gamma、Rayleigh等分布假设下的旱涝灾害对各地区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1粮食市场受到货币供给等经济因素和旱涝灾害的显著影响,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强度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2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和反馈,从而一个地区旱涝灾害的冲击会扩散到距离更远的市场;3各影响因素空间溢出和反馈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按照该特征可将中国粮食市场划分为5个区域性市场;4未来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各地区粮食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多位于2~8区间内,涨幅约为1%~3%;5未来东北和中部主产区的粮食市场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大,而非主产区的粮食市场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某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朝迎 《灾害学》1992,7(3):67-72
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近40a来旱涝灾害的一些统计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该流域旱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灾害加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旱涝灾害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留科 《灾害学》1996,11(1):48-53
首先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影响范围最大,危害程度最深.其次.对旱涝灾害的成因、确定旱涝灾害的定量指标以及评估旱涝灾害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国内防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做了总体评价,并对其所采取的预防,救抗灾措施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关中盆地地-气系统灾变的节律性及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丰富而系统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关中盆地历史地震与旱涝灾害两个数据库,分析了近2000a来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节律性及耦合关系。结果发现:(1)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并先后经历了3个平静期和3个活跃期,平静期与活跃期呈交替出现,具有3~4个世纪的周期;(2)较为严重的干旱、洪涝灾害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先后经历了2个洪涝期和3个干旱期,其较长尺度的转换周期亦为3~4个世纪;(3)在世纪尺度上,地震活动与旱涝灾害具有某种耦合关系,表现为在地震活动的活跃期,旱涝灾害呈多发性,而在地震活动的平静期,旱涝灾害较为稀少;(4)以较大级别的地震群发为节点,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耦合关系具有先旱→后震→再涝的演替特征。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了一个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概念模型,对地震与旱涝灾害的耦合关系给出了确定性解释。为关中盆地世纪尺度的环境灾变群发性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巢湖流域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媛  王心源  李祥  张广胜 《灾害学》2007,22(2):97-100
利用巢湖流域14个站点39年(1961~200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巢湖流域汛期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旱涝灾害十分频繁,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性,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巢湖流域北部为易旱易涝区,西部为易旱区,东南部、南部是易涝区,中北部是不易旱易涝区。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云南省近500年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应用R/S分析,预测了未来旱涝灾害的发生时间,但预测时间尺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因此仅从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本身来预测,需确定其能够预测的时间范围;应用Smalley算法分别对云南省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干旱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5498,洪涝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4923,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均小于Cantor集合的0.6309,可见云南省旱涝灾害发生的自组织程度可能会提高。分形研究的结果反映的仅是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平均状况,由于旱涝灾害的分布具有空间差异,因此需分别研究不同程度灾害区旱涝时间序列的分形及多重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李翠金 《灾害学》1996,11(1):59-63
根据近40多年来的资料,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暴雨洪涝灾害面积大,且有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年均受涝面积最大的地区主要位于江淮流域;暴雨洪涝发生的基本规律,南方早,北方迟,6~8月为暴雨洪涝主要多发期。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现代社会中的水害演变:从日本经历看今日深圳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正进入城市化的活跃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历表明,城市化必将导致水灾害模式的变化,引出城市水灾损失持续上升的严重问题。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城市型水灾害问题,随后其治水事业从方针、政策到对策均作了重大的调整,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圳市1993年两次暴雨洪涝成灾,损失惨重,其水情灾情均受到了该区域城市化的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城市型水灾害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从治水的角度将日本的城市化现象及其引起的水灾害特征变化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旱涝趋势的投影寻踪预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投影寻踪回归(PPR)建模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实现。选用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和旱涝分型的转移概率作因子,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趋势的PPR预测模型,并与用相同资料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7.
全球不同区域火山爆发与中国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近500年来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旱涝型和各主要地区旱涝指数与不同火山区和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探讨了1991年江淮洪涝与该年6月火山爆发的可能联系。发现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旱涝影响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由统计检验表明,分区研究比不分区研究其信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断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了我国北方趋于干暖化 ,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并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 ,并非现在才出现。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整个黄河流域变得干暖 ,降水量减少并集中分布在夏季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蒸发量因干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 ,增加了河水的下渗量和蒸发量 ,使中下游地区的水流无法汇入到黄河干流 ,最终造成断流。黄河断流是该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可以采取全流域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岷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比较强烈及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