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朋柱  姜彤 《灾害学》1996,11(3):73-78
1995年是自60年代有系统资料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年。本文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全年的全球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及灾情作了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进而对陕西及可能影响到陕西的部分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进行了趋势研究。研究认为,2010年、2012年、2013年及2019年,陕西及邻近地区有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并认为,适应全球变化首先要适应频繁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1996年全球自然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属中等的一年。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避免干旱、洪水、飓风、暴风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由于能造成灾区居民伤亡、疾病和精神创伤,因此,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据全球统计,需要国际救援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周都有发生。一年须支付的国际救灾款项达10亿美元。美国本世纪70年代就发生了13093次灾害,使7169人死亡和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较为一般的年份。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记录的数据,客观地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997年全球自然灾害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1997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较低的一年。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瑀  李桂莲 《防灾博览》2008,(1):34-36,39
刚刚过去的2007年让世界上的人们亲眼目睹了数场令人心惊和难忘的自然灾害。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较大的  相似文献   

8.
减轻自然灾害大会 于1994年5月23日至27日在横滨举行了会议, 认识到全世界由于自然灾害造成人和经济的损失正在迅速增加, 回顾联合国大会1989年12月22日第44/236号决议通过在90年代发动一项影响深远的旨在拯救人命和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全球行动, 还回顾联合国大会1991年12月19日第46/182号决议作出的前瞻性决定,对灾害管理的各个方面采取一体化办法,并着手掀起全球防灾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全球自然灾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是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特别大的一年,仅次于1995年,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和分布特点提出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是全球自然灾害重灾年.根据收集到的全球自然灾害记录的数据,客观地对全球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力工业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正旭 《灾害学》2001,16(3):54-5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电力系统带来极大危害,文中以大量典型灾阐述了危害电力系统的各种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并结合电力行业实际,提出灾害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金龙  邱红红 《灾害学》1993,8(4):73-77
新疆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都比较频繁。本文在概述、分析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Mexico's vast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diversity offers an initial framework for comprehending some of the prevailing great disparities between rich and poor. Its socio-economic constructe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ic events serves to expand this understanding. Based on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is paper tests the contribu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to stimulating the emigration process in vulnerable regions of Mexico. Besides coping and adaptive capacity, it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losses due to disasters as well as the adverse production and trade conditions of the 1990s on emigration rates in 2000 at the municipality level. Weather-related disasters were responsible for approximately 80 per cent of economic losses in Mexico between 1980 and 2005, mostly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which continues to dominate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It is dramatic that this sector generates around only four per 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ut provides a livelihood to about one-quarter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It is no wonder, therefore, that most emigration from this country arises in vulnerable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年际变化及重灾年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灾是湖南省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旱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且涉及面广,后续和潜在危害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的变化规律揭示:过去58年,农业旱灾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与阶段性,大致以5年为尺度,轻重灾期交替出现;受灾率与成灾率具有同步性,在重灾期尤为明显;1980年以来灾情更为严重,成灾率、受灾率都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异常指数周期性变化可以分为2个时段,1990年代初期以前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5年1、0和21年4个周期;1990年代初期以后存在3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7年和17年年3个周期。根据异常指数的变化,建立了农业旱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了重灾预测。结果表明,今后20年湖南省农业旱灾将出现5个重灾年份,分别在2010-2011年、2013—2014年2、016—2018年2、021—2022年、2025—2027年期间,间隔为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致灾与改良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社会生产活动中许多有害于环境的成份不断增大失控,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促使自然灾害增多,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紧密结合西北地区环境恶化的现状,如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追寻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传甲 《灾害学》1995,10(3):37-43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18.
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hazard mitigation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tien S 《Disasters》1990,14(1):36-45
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which began in January 1990, will embrace efforts to reduce death, injury and property losses stemming from rapid-onset natural disasters. Our expan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 makes possible this concerted cooperative international effort, and communications is a central part of that effort — for public education, early warning, evacu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post-disaster relief. Mass communication is inextricably entwined with disasters and hazard mitigation. Reflecting the public's great interest and concern, the electronic and print media extensively cover natural disasters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how and what the public learns about and how it perceives natural hazards. Improv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media and disaster-mitigation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could prepare the public to act promptly on warnings, helping to mitigate disasters. This could also accelerate the shift of the societal emphasis from post-disaster relief toward pre-disaster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9.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秀峰 《灾害学》2005,20(2):106-109
洪涝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的特点,总结了历年来的洪涝灾害及造成的损失,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