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忠  庞磊  卢钖钖 《灾害学》2024,(1):89-95+1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成环境变化较大,综合灾害应对能力不足,为提高综合灾害应对能力,从灾害构成要素“源头——根本——基础”及形成机理出发,对孕灾环境、承灾体及致灾因子协同考虑,对灾害风险评价,因此构建了“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及致灾因子危险性等多维空间耦合模型”,并建立了灾害风险评价体系,提出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法的灾害风险测算新方法,并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灾害风险总体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不同区域灾害风险差别较大,不同时期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孕灾环境变化对灾害风险均有较大影响,灾害风险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及方法,以灾害风险系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系统为基础,对洞庭湖地区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用暴雨及以上降雨的加权频次来描述,孕灾环境用地形和河网密度来描述,承灾体脆弱性用内在脆弱性和抗灾救灾能力来描述。首先,对区域洪水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评估;其次,对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评估;再次,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对三者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其中,沿长江地区、湘江入湖地区和澧水河入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高;其次是沿洞庭湖周围地区风险较高;洞庭湖地区边缘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冯凯  徐志胜  王丽 《灾害学》2006,21(1):1-7
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研究,不仅可以实现对灾害空问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和时空分析,而且为灾害的防治、应急管理和工程论证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解决灾害实验的危险性和不可重复性的最佳途径。本文在综述灾害防治手段及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了灾害的定义和特征,论述了灾害的分类与分级方法,研究了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的成灾模式,提出了灾害空间的涵义。在灾害本质解析的基础上,提出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的概念,并论证了理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灾害的后果是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承灾体的脆弱性研究对灾害理论以及减灾政策的确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承灾体脆弱性等级评价是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建立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灾害学》2011,(4):8-13,23
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沙尘暴灾害风险的概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沙尘暴灾害风险构成;根据其风险构成特点初步研究了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在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川  陈洪凯 《灾害学》2012,27(3):6-11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3)
基于衡阳9个县区1967-2016年气象资料、灾情数据、农村经济数据等,采用突变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衡阳暴雨灾害风险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致灾因子方面,其风险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②孕灾环境方面,与致灾因子风险分布相反。③承灾体方面,其风险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④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呈现四周低,中间高的趋势。⑤暴雨灾害综合风险,大致呈现由南至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与孕灾环境风险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此外,突变理论的采用和评估体系指标的细化,优化了风险评估的过程,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9.
李乔楚  陈军华 《灾害学》2024,(1):228-234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灾害因子-承灾体-灾情”系统性视角出发,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系统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考虑多因素间的差异化传导路径,深度剖析灾害演化过程中多因素耦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孕灾环境活跃性与人员、管道、环境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漏洞密切相关;灾害因子风险性受到火灾和爆炸危害的概率、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共同作用;承灾体脆弱性受到社会-经济-自然承灾体三者耦合影响;灾情严重性包含人员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程度及环境破坏程度三个维度。(2)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孕育和演化是四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子系统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表征灾害不同阶段,而四个子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是对整个灾害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在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在综合考虑降雨量、地形以及历史上洪水灾害发生频次等自然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地图代数分析得到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在综合考虑人口密度、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均GDP和单位面积水库和塘坝容量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采取“乘”模型的计算公式,即风险=危险性×脆弱性,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编制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及其危险度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我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是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繁和危害巨大。根据其发生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将我国划分为六个山洪灾害特征一致性区域,即西北区、内蒙区、青藏区、中部区、东部平原区和东南区。山洪灾害危险度以中部区最高,东南区次之,西北区和青藏区较低,东部平原区和内蒙区最低。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体系研究现状的分析,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沙漠化灾害危险度的基本内容,首次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体系,并给出了相应因子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论大气灾害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传甲 《灾害学》1994,9(3):1-6
本文从功能、结构和本质三个角度给出了灾害链的定义,提出了灾害环、致灾体和可能受灾体(移动或静止)的概念,对现实中的大气灾害链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对其引起破坏作用和造成损失的因素,从致灾体、可能受灾体和灾体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由此而引出的减防救灾的四种途径与“除、抑、避、抗、保、跑、救、治”八项指导原则,和与其有关的战略、策略及组织问题进行了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业灾害系统的灾度预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区域灾害系统的概念出发,选用16项指标对安徽省农业灾害系统(79个县、市)进行了灾度的R型因子分析预评估,并探讨了灾度指数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人为土地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京凤 《灾害学》1997,12(3):53-57
针对河北省人为土地灾害较重的特点,概述了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危害,分析了致灾原因,提出减轻灾害、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洪水灾害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水灾害系统的概念,并结合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设计了洪水灾害评估体系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面向保险业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防灾核损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依据区域自然灾害的组织体系,在Windows环境下,以MapInfo(GIS)软件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FoxProw、VisualC++,提出了一整套保险防灾核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概念化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建立了全中文界面、面向湖南保险业的大面积防灾核损信息系统。最后,结合本系统给出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研究的新趋势——社会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姜彤  许朋柱 《灾害学》1996,11(2):5-9
社会易损性分析在自然灾害及减灾中的重要性是近期才被认识到的。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易损性和灾难的概念,探讨了社会易损性的内容、分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今后应充分注意社会易损性分析在自然灾害和减灾研究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社会易损性分析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我国的减灾工作已进入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规划的新阶段,即进入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为了推动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先进的科学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进行自然灾害区划与减灾区划;开展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进行灾害教育;发展灾害保险;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建立减灾示范区;开展灾害科学体系的全面研究和进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