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有效落实大气环境质量管控要求,推进大气环境高效率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新局面,该研究聚焦对波特假说的验证,定量评价大气规制对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影响.运用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为基础建立的DEA-Malmquist指数,对2006—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变动情况进行测算,并通过分解TFP动态指数,识别TFP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测算各城市大气规制的短期、长期动态影响,并以此分别对强、弱波特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2+26”城市的TFP于2006—2015年间总体降低了4.6%,技术创新变动是“2+26”城市TFP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区域来看,大气规制对TFP、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部分地区的强、弱波特假说不成立;从时效来看,大气规制具有较长时间(15~20年)的持续影响,但部分地区的大气规制在实施后的2~4年内正负影响发生转变,强、弱波特假说的成立情况也会随之改变.研究显示,在大气规制的制定和管理中,既要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气规制影响差异,进行分类管理和针对性管控,也要定期(规制施行后2~4年)对规制的实施进行评估和滚动调整,以实现“全面布局、精准施策”的大气规制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环境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把玉米生产省(区)按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类产区的基础上,纳入环境成本,系统分析了2004—2014年各地区玉米生产的环境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变化,并明确了三类产区在未来玉米产量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生产环境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方式整体仍属于粗放型,同时玉米生产正转向劳动节约型和环境可持续型;2)第一主产区具有产量和环境可持续性优势,未来仍将是我国玉米供给主要产区,第二主产区和其他产区在要素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方面仍有待提高,能够为未来玉米需求提供更高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的小麦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曹博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2):784-791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分别为51.66%、37.41%;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条件下,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未降低,2004~2015年间平均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为0.970,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要低于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超过了1,大于化肥未削减、全碳排放条件下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化肥削减及碳减排利于实际生产向最大产出迫近,以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推动作用,通过何种路径驱动以及是否存在城市类型异质性有待进一步理清。本文选取2004—2019年中国113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与GML指数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随后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及其在城市类型间的异质性。研究表明:(1)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系数显著为正,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而科技创新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中,三类中介效应均不显著。(2)类型异质性检验显示,科技创新在成长型、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衰退型城市中的中介效应值为正,而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负向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在成长型与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3)对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全样本回归时,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梯次递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占比接近80%,环境规制的...  相似文献   

5.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3177-3186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01~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清洁型生产行业、中污染生产行业、污染密集型行业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群组间技术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减趋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前沿面扩张的主力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投入要素利用的规模经济,工业行业“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深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微弱,FDI抑制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行业集中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群组的技术异质性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家豪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57-4464
以2017年“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考察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6”城市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作用机制来自于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环保投资以及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保严格执法的地区以及绿色创新能力更强、融资约束较低和国有企业样本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发现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中国地区性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改善策略,采用DEA-SBM四阶段模型方法,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解构为全要素碳减排管理效率和全要素碳减排环境效率,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期间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现状、成因及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碳减排环境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提升更多是来自内部管理因素的优化,而对于中部地区,则需要同时改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8.
贯君  苏蕾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416-5426
利用我国2008~2018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EBM模型与GML指数测度并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双重环境规制下政府经济竞争与GTFP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绿色技术进步是中国GTFP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各地区的驱动力不尽相同;政府经济竞争对GTFP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存在隐性规制的单门槛效应,但地区间存在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隐性规制单门槛,而东部地区门槛效应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投入支出均造成辖区内GTFP损失,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问题,但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胡森林  鲍涵  郝均  曾刚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572-1585
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复杂且有争议的议题。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首先科学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动态演变;其次,借鉴可拓展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环境规制和绿色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绿色发展水平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圈层式递减态势,而环境规制强度重心经历了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演变。(2)总体上,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城市绿色发展,两者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过强的环境规制会抑制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3)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即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约为50.1%。因此,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来制定本地的环境规制,并重视提升本地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范丹  付嘉为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7):3463-3472
本文以中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影响系数平均值为0.173,且在通过PSM检验、缓解内生性、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污染约束视角的农业技术效率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1997—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框架下测度环境污染影响下的农业技术效率,并探讨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①1997—2009年间全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692,总体上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②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农业环境技术效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③影响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农业环境质量需求进一步提高,也有更大能力和意愿进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提高;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值结构的变动都会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而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环境管理政策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环保投资结构,有效使用环保投资,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对陕西省2002~2009年的环保投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年陕西省环保投资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85,其在规模效率上处于规模合理或规模递增阶段占75%,在技术效率上处于最佳和有效状态的占75%。说明陕西省环保投资绩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但陕西省环保投资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偏低,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水平亟待提高。陕西省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使陕西环保绩效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陕西省2002年-2009年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8年陕西省环境治理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85,其在规模效率上处于规模有效阶段的占75%,在技术效率上处于有效状态的占75%。这说明陕西省环境治理效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但陕西省环境治理投入还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偏低。陕西省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使陕西环境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CCR模型的工业园区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绩效评价模型为内核,绩效评价函数与环境调控函数为工具,建立了工业园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南通农药工业园企业环境绩效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绩效评价函数对园区20家同类型企业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其中7家企业达到环境相对高效;根据环境调控函数计算结果,各企业环境绩效调控总量与绩效评价排序高度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环境绩效管理系统可为园区企业环境调控提出定量化的调整建议,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