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7月份以来进出口增速的快速下滑是美国次贷危机及中国前期抑制过热的宏观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二者对我国外贸时滞性影响的机理,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出口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并通过态势预测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做出了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出口变化的敏感性强于非加工出口,旅游、文体娱乐、石油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部门对出口变动最为敏感.由于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传导机制以及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均具有时滞性,预计明年进出口增速将大幅下滑.2008年总出口产生的直接国内增加值将少增200亿美元左右,在参考情景中将影响2008年直接就业792.7万人.2009年进出口增速预计将进一步下滑,其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Carlino-Mills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应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人口与非农就业相互影响,非农就业对城市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人口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城市人口与第二产业就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三产业就业呈负相关关系;②城市人口和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城市人口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农地非农化与第二产业就业正相关,与第三产就业负相关;③就业非农化高的地区,农地非农化将有所减缓,人口城市化高的区域,农地非农化则加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中国森林旅游业的主体。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基于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及直接就业效应,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间接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就业效应可观。测算数据显示,2011-2020年森林公园旅游业的总体就业量为512.1万人,其中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分别为238.5万人和273.6万人。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等因素将对上海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人口分布变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区域,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城市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使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是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一条新途径。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存在着区域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中部地区两种效应大体相当,二者相抵后表现出不确定效应。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时,应该更为注重区域的分类和细化,引导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以改善区域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解决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就更为迫切。我们不能等待经济发展来引发人口出生率的自然下降,只能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国家开发开放长江流域的战略决策效应十分明显,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沿海经济增长重心已由南部转移至中部。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宏观调控在长江流域得到实现,上中下游发展差距有所减缓,中游地区发展较快,农业对经济带的支撑能力有所加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 业政策的选择与实施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制约作用得到缓解。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 也存在许多问题,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各类开发区发展态势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开发区类型最齐全、分布最集中和建设速度最快的地区,但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该地区开发区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地域差异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 理性选择 :农民外出就业行为的根本动因农民外出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也是农民非农化的重要途径 ,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指就在本村本乡转移到乡镇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工商贸服务业 ,即“离土不离乡” ,也称“就地转移” ;二是指到本乡以外的其它地区从事打工、经商、服务、种植等活动 ,即“离土又离乡” ,也称“外出务工”。从 1980年以来 ,中国农村人口大规模外出就业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并日益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经济现象 ,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理性选择”是当今社会学和经济学都非常感兴…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林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其因在林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强调指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并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以来。西部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从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出发.根据汉森理论.对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原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治理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因素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我国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优化方向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三江并流”风景各胜区,涉及滇西北的16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位于著名的横断山“纵谷”区的核心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我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位特殊,环境复杂。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低,是贫困面广的欠发达地区。在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就业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有较大增加。到2010年,该区各市县就业人口比重将由1990年的1/2左右上升至2/3左右,已远远起过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而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等机遇与挑战,通过对项目区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主要为:大力发展私有经济;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首选开发人力资源;采取多极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地(州)政府所在地;尤其要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强调转变择业观念,引导多种选择,包括异地搬迁扶贫开发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 ,阐释两种不同劳动力群体的“竞争—互补关系” ,区分了两类劳动力群体之间的特征差异 ,通过对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全面展示了二者的竞争—互补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制约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今后增进城乡劳动力良性互动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住宅产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住宅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并提出了发展住宅产业的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发展时段的可持续性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狭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福建近50年(1952-1998年)人口与粮食的动态变化一时序分析,探讨了福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福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认为21世纪中国的水资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全面讨论了人口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变对促进经济科技发展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华阴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提出了华阴市实现畜牧业由“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