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政策规律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政策失误环境危害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对政策战略评价产生背景,功能进行深刻透彻分析,根据政策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将政策分为以直接作用于环境的政策,以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和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兼具并重的政策,对每类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予以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环境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双  申金升  徐一飞 《交通环保》2002,23(2):21-23,30
对燃油汽车的尾气直接污染,尾气间接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同类环境指标,指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对于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合是环境政策的普遍现象和必然要求。任何政策工具存在先天缺陷和使用特性的局限,环境政策先天缺陷和局限被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所放大和强化.削弱环境政策功能,妨碍政策工具的使用。环境政策组合是指政策工具以一定性质、方式、比例和过程结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运转灵活的政策工具群体的过程。环境政策工具组合能弥补单个政策工具诸多缺陷和局限;政策工具组合所产生的新特性和新功能,改善环境政策功能,扩大环境政策适用范围。辅助工具在政策工具组合中的功能至少有;活化激活功能,润滑功能,防护功能,缓冲功能。服务保障功能;辅助工具在政策工具组合中的作用,改变主导工具特性,改变主导工具对象的状态、动机和动力,改变主导工具存在方式、表现方式,改变主导工具的状态与性质,改变主导工具的调控状态、过程和规律。从主导工具使用前一中一后的3个阶段的背景环境、条件、预期政策对象、非预期政策对象、公众、历史传统等多个侧面,研究政策工具组合的协同过程、规律、效应和协同性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影响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温度环境对弹药储存危害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与差异作用,针对弹药仓库及弹药储存的温度环境情况,选择在库房条件和露天条件两种情况下,对弹药储存环境温度进行实地测量,得出弹药在有适当环境防护措施下储存,相对高温对弹药储存及使用性能影响甚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引导性环境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管制性环境政策为主的环境政策体系已发生转变,引导性环境政策正在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引导性环境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强化引导性环境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直接或间接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政策及决策、环境管理和监督、环境维权等活动,实现环境治理和善治。它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从参与主体看,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要主体;从参与范围和途径看,既有立法、政策、决策制定中的源头式参与,也有法律、政策及决策实施中的过程式参与和监督式参  相似文献   

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是分阶段作用于生态环境的规律,故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程序分为三个分程序①政策审查分析和生态评价;②政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网络分析程序 ;③政策环境影响量化和计算程序.对每个分程序的分析原理、依据、方法、技术、手段、步骤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研究重点从生物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对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概述。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利用自身较大比表面积、疏松孔隙、丰富官能团和矿物质来吸附固定重金属,进而影响重金属形态转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引、官能团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化学沉淀等多种机理;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或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影响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和微生物机制为主。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炭修复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直接或是间接向环境排放种类繁多,数量难以计量的污染物,直接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危害之大是触目惊心的。因此,人类为保护自身利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从“先污染后治理”走上“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4):696-704
城镇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镇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重要的问题在于,现代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形式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左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环境政策是国家保护环境的大致方针,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环境立法和环境管理,更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整体环境状况,不同类型的环境政策对企业也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环境政策的不同形式、内容、具体执行手段及其对企业的环境、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环境政策,探讨我国环境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最后根据不同管理手段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最终效果,联系我国具体国情,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提出更为有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刺激的环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导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发展以及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文中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一带一路指示精神融合西部地区的特有生态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指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把西部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通过一带一路的思想和方针解决了现有改革中的矛盾.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质路线对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各种促进的政策,确定了西部地区生态与绿色发展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作用效应及其复杂性.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价格、产业模式、贸易自由化、利率、贴现率、产权、补贴、投资导向、税收、就业及工资等宏观政策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旨在稳定生产与消费、调节市场和提高社会分配有效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资源价格、补贴等,由于人们对其缺乏系统的认识或对政策实施带来的后果预计不足,往往在短期内缓解经济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负作用;②旨在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的调控手段如利率、贴现率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私人与政府均存在短视的社会时间偏好等原因,也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③一些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贸易自由化、投资导向、就业与工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分别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环境考虑有效地纳入宏观经济决策体系,以促进中国下一步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提出了促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建议,包括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和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分析了环保产业园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单因素评价法、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研究分析了科技人才政策、财税激励政策、金融政策、规范引导政策和配套服务政策等五类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在环保产业园发展的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以及园区建设全过程的作用力情况,分析得出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各阶段应...  相似文献   

17.
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完善是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解决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尚未充分改善环境质量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决策机理提出相应假设,选取山西省96个县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境效应. 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总体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改善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的环境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环境效应逐渐变差. 生态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每增加1 000元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环境质量就得到2.285个百分点的改善,且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境效应呈现出功能区类型、民族聚集程度的差异化特征. 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程度是导致不同地区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建议坚持实施生态转移支付政策,逐步扩大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强化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导向性和差异性,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完善补偿资金考核机制等,从多角度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滇池流域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对降低滇池流域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提高流域用水效率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各政策实施绩效水平较高,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902;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的主要因素为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可通过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或者排污费改税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有效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适当调整政策的征收标准,有利于提高各政策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海洋领域各类具有红线特征的管理制度存在非全面性、非可持续性和非权威性的三大弊端,促使我国建立起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应具有效力强制、协调可行、差异设计和陆海统筹四大特征,其管制要素应覆盖环境污染敏感性、生态干扰敏感性、资源占用敏感性,其执行主体涉及行为人、监管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三方。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的核心体系应包括准入禁入制度、监测监控制度、考核追责制度、经济激励制度等四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