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肥用量、灌溉面积、机械动力和农村用电是食物生产的正向强驱动因子,劳动力、种植面积是食物生产的正向次强驱动因子,成灾面积是食物生产的负向次强驱动因子.1978-2003年江西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现高度正相关(r=0.885),这表明江西食物生产总量受生产要素投入驱动,2000-2003年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下降是导致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江西自然灾害因子分析表明,洪涝灾害面积、低温灾害面积、洪涝绝收面积和低温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干旱绝收面积、风雹灾害面积和风雹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次强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姜爱军  王冰梅 《灾害学》1995,10(4):74-77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近几十年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根据农业灾害发生的条件,讨论了“暖冬”对农业生产及农业灾害的影响,为农业生产部门和防灾抗灾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试论洪涝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水稻遭受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研究洪涝对水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试验,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遭受淹浸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稻遭受淹浸后,其产量的一系列变化作了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适应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借助辽宁省1987-2016年间旱灾、水灾、风雹和冷冻等历史灾害数据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选取受灾率、灾害强度指数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1987-1993、1994-2004、2005-2016年3个阶段作物产量与不同灾害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区域内多时段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多种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气象灾害对辽宁省粮食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时段内受灾范围和受灾强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关联系数多降至0.7以下。②从受灾范围分析,风雹是辽宁省粮食生产的重大气象灾害因素,近年来水灾对粮食生产危害有所上升。③从灾害强度分析,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对小麦的危害在不断上升。④总体而言,辽宁省受灾范围对粮食产量影响程度要略大于受灾强度。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影响福建粮食生产安全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需和播种面积的发展趋势评述了福建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利用近35年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极大,而且其范围和强度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水旱灾害是影响福建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开始凸显,这是该省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最后,从气象角度就提高粮食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现象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嫩江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特别是1998年和2013年大洪水对两岸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总结了2013年嫩江洪水灾害的特点,分析了灾害成因。嫩江洪水历时长,退水慢,且筑堤土料多为砂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固堤防,才能保证未来能够安全度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多年的堤防设计经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堤防消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美琴  宁松  聂文东  赵智国  史培军 《灾害学》2012,(4):103-106,113
基于566户调研数据,对湖南省开展的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做了深入分析,以期对农业保险的开展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和棉花保险保障程度有限,低于基本物化成本;对相关政策的不理解以及担心得不到赔偿是限制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农户愿意支付的水稻与棉花的保险费率平均在2.6%~3.0%。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设防水平;结合农民需求和支付意愿,设计合理丰富的保险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保险知识教育;加大农业保险宣传,保证基层政府和保险公司良好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0.
冬季寒害对广东种养业的严重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就20世纪90年代的4次冬季寒害广东种养业的严重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冬季寒害对国民经济经济的影响不能低估,它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台风暴雨灾害。在分析冬季寒害的基础上,提出在开发利用冬季气候资源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寒害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春来  谢龙大 《灾害学》2001,16(4):57-62
1999年梅雨期间,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和新安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99630”特大洪水。这次洪水的降雨、水位都超过历史记录。在特大灾害面前,各级防汛部门精心调度,正确指挥,各地发扬风格,团结抗洪,各类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底墒对小麦根冠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大型水分试验场,进行了不同底墒处理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子和土壤水分利用影响的试验,不同底墒处理对应的播种时的土壤相对湿度分别为:>80%,75%~80%,70%~75%,65%~70%和<65%。结果表明:底墒对冬小麦的根、茎、叶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根的影响尤为显著。充足的底墒能够促进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使收获时土壤残留水分减少,扩充了土壤水库的库容,使其能够在汛期到来时,接纳蓄存更多的降水,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调控功能。叶的生长发育与底墒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底墒与叶面积指数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底墒对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地上总干物重等有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重和底墒有显著的二次曲线(抛物线)关系,由此求得最佳底墒为85.37%(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on the impacts of hurricanes, tropical storms, and tornados indicate that poor communities of colour suffer disproportionately in human death and injury.(2) Few quantitativ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degree to which flood events affect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s. We address this research void by analysing 832 countywide flood events in Texas from 1997-2001.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whether geographic localities characterised by high percentages of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s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more casualties due to flood events, adjusting f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 odds of a flood casualty increase with the level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day of a flood event, flood duration, 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the flood,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presence of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s. Odds decrease with the number of dams, the level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day before a recorded flood event,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localities have enacted flood mitigation strategie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comments on hazard-resilient communities and protection of casualty-pron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Individual households have increasingly borne responsibility for reducing the adverse impacts of flooding on their property. Little observation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however, at the household level to examin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election of a particular household adjustment.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by evaluating statistical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various household flood hazard adjust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pondents with higher‐value homes or longer housing tenure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structural and expensive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he information source and the Community Rating System (CRS) score for the jurisdiction where the household is located have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household adjustment. In contrast, proximity to risk zones and risk perception yield somewhat mixed results or behave counter to assumptions in the literature. The study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that will be of value to governments and decision‐makers interested in encouraging homeowners to take protective action given increasing flood risk.  相似文献   

15.
Flash flood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uddenness, fast and violent movement, rarity, small scale but high level of damage. They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forecast accurately and there is little lead time for warning. This makes motorists especially vulnerable. Assuming that these flash flood hazard specificities may b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leading to difficulties for drivers to perceive danger, we used cognitive mapping combined with GIS data processing to assess motorists’ flash flood risk perception on their daily itineraries. The analysis of 200 mental maps collected allows planners to have maps highlighting dangerous areas where risk perception is weak and to identify reasons for this.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9-1999年近11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福建省6个主要流域主控站水位与降水量的关系和洪涝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暴雨致洪的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6个主要流域洪峰水位与上游有关气象站前期平均总降水量相关显著,暴雨是福建省洪涝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闽江(竹歧站)、九龙江(浦南)、交溪(白塔)、木兰溪(濑溪)4个站的达警戒水位或危险水位的降水指标,可利用暴雨预报作为洪涝预警预测的依据。(3)上世纪80年代后,洪水的高低变化有增大的趋势,应进一步完善抗洪防洪预警系统,提高抗洪防洪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是中国经济的主动脉,长江流域融汇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汇集了多种经济成分,是中国经济腾飞和向中西部扩展的基地,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为了达到减轻长江洪灾损失的目的,需要对影响长江防洪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认真反思,诸如长江防洪规划及治水方针是否需要修正?水土流失对长江防洪究竟有多大影响?何时才能做到人与洪水各得其所?蓄滞洪区如何才能发挥其作用?以及为使长江安澜是否需要制订"长江防洪减灾法"?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通过多方研究论证制定出科学的长江防洪规划和治水方针,并以国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长期实施,不得随意更改,长江才能得以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防汛减灾是县市水利部门的重点工作。以临海市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为实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采用Client/Server模式的防汛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根据防汛业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分析了系统的属性和空间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建库方法,实现了防汛信息系统的各主要模块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择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深圳地区一典型小流域——布吉河流域,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流域暴雨洪水汇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得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洪量加大,汇流时间变短。与1998年相比,2000年在前期土壤较干的情况下,频率为1%,2%和5%的3种设计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其增大幅度分别为20.2%,23.0%和28.9%。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还与土壤前期湿润程度和暴雨强度有关:随着前期土壤由较干向较湿润变化和暴雨强度的增大,土地利用状况向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趋于减弱。深圳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加剧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从桥梁建筑、桥梁壅水与洪水侵桥等3方面,定性、定量、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发生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灾害时,大型桥梁防洪影响的评估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轻和避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