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态足迹理论和城市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足迹运用于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计算得出郑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1.10 hm2增加到2010年1.9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1年的0.66 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生态足迹供需不平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估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1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3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79 hm2,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发展,表明2013年哈尔滨市生态足迹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不断输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同时又不断向自然界抛弃废弃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哈尔滨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对模型的完善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省及其所辖区市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Wackernagal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2907hm2,生态赤字为0.8624 hm2;分区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模型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结合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3~2006四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该州2003~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005hm2、1.2249hm2、1.2268hm2和1.322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326hm2、0.4873hm2、0.4852hm2和0.5660hm2,说明该州的生态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但与贵州省、全国相比较,黔东南自治州在贵州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仍属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赣江流域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赣江流域2007年出版的统计数据,对赣江流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赣江流域的人圴生态足迹为0.9327hm2/cap,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4hm2/cap,人均生态盈余为0.0147hm2/cap,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之比为1:1.02,表明人们对赣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还未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赣江流域生态系统是安全的,流域发展表现为可持续状态;该流域中赣州、吉安2地市出现生态盈余,分别是0.3488hm2/cap,0.2108hm2/cap;而南昌、九江、宜春3地市出现生态赤字,分别是0.2397hm2/cap,0.1328hm2/cap,0.1696hm2/cap,其中南昌市生态赤字最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2统计数据,论文对鹤壁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002年鹤壁市生态足迹为6.927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81 hm2,生态赤字为6.5498 hm2/人,说明鹤壁市当前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福建省1995年-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79 hm2/cap增至3.371hm2/ca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7%;生态承载力由2.280 hm2/cap上升到3.082 hm2/cap,年均增长率6.23%;从2002年起人均生态足迹开始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后每年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逐年增加。期间,福建省万元GDP下降了51.84%;生态多样性指数上升了11.41%;发展能力指数上升了70.30%;生态压力指数由0.934上升到1.094,导致生态安全由稍不安全等级上升到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的生态足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评价绿色校园建设水平较好的指标之一,能定量揭示学校的生态状况,本文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的校园状况,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原理和计算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科技学院2005年总生态足迹为18410.53 hm2,即需要18410.53 hm2生态生产性土地来支持学校的各类消费以及吸纳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94 hm2/人,与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相比较,学校的生态状况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2001和2012年攸县统计年鉴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攸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数据分析表明,2000和2011年攸县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289191hm2,3.10323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700243hm2、0.634828hm2,均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并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做了动态分析,其中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4、1.088,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为2.848、3.376。总体来说2000和2011年攸县生态环境的供给不能满足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不可持续状态加剧,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下降,针对生态环境供需不平衡、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攸县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阿尔山市2011年-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该市五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阿尔山市2011年-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2.9223~4.0030 hm2·cap-1)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以耕地占比最大;(2)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以林地贡献最大;(3)五年来总体表现为生态盈余,但牧草地及耕地出现生态赤字;(4)当地万元GDP生态足迹先减后增,资源利用率较低.阿尔山市目前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大于需求,基本维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斌  胡斌  郑继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149-152,170
以平顶山市为例,依据生态足迹法研究其可持续发展,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平顶山市的生态足迹为2.4118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294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0433hm2/人,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6.5倍,反映了平顶山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针对平顶山市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了2007年济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出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4974hm^2、5.2769hm^2.两者的计算结果都得出2007年济南市的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表明济南市的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过了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将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区属于不可持续的地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所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稳定、精确度不高的缺点,使计算结果更具有可信度,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韩国1980~2006年能值足迹与能值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晟  吴常文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231-2240
根据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模型,在空间尺度上从地区一级上升到国家尺度,探讨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在国家层面上若干年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以中国和韩国为例,对两国在1980~2006年(韩国1980~2004年)期间的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探讨中国和韩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均能值承载力由1980年的2.7362hm2下降到2006年的2.0547hm2,同时,人均能值足迹却由1980年的1.7715hm2上升到2006年的5.7903hm2.中国自1987年以来出现能值足迹赤字,且赤字数额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达到-3.7356hm2.韩国人均能值承载力由1980年度3.1871 hm2下降到2004年度2.5271 hm2,人均能值足迹由1980的1.1339 hm2上升到2004年的4.2419 hm2,韩国自1992年出现能值足迹赤字,之后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与中国类似,赤字数额逐年上升,到2004年已达-1.7147hm2.目前,中国已不能满足基本可持续性的要求,而韩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002 年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61hm2,其年度转化值为8.881 7hm2,是当地居民人均生态足迹0.961 6hm2 的9.27倍;②叠加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九寨沟总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05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02 6hm2,生态盈余为0.197 3hm2;③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8 643 元/hm2,是当地居民生态足迹效率2 613 元/hm2 的3.31 倍;④以居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直接收益损失作为生态补偿最低标准,户均应补偿2 159 元,人均应补偿472 元,以退耕还林还草的游憩功能价值作为生态补偿上限,户均应补偿7 142 元,人均应补偿1 561 元,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生态足迹效率之差来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户均应补偿4 983 元,人均应补偿1 088 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初探——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论述了生态足迹与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关系。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了杭州市消费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趋势、资源消费结构和资源利用集约度,并与全球及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总结出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结论:在现有资源利用模式下,经济越发展,资源消费需求越大,资源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要求对生态系统的补偿越多。实行资源节约型发展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最后针对杭州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的发展趋势,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可持续评价的ImPACTS等式,提出了杭州市实行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