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1月7日,主题为"构建共谋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解振华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是做好"水资源保护"这篇大文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绿色低碳转型。我刊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辨识黄河流域城市群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广度和深度多个维度定量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具有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70.73×104 hm2和1.25;宁夏沿黄城市群则具有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2.01×104 hm2和567.05.(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强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低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3)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9.68%和36.13%,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  相似文献   

4.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何跃君 《环境保护》2020,48(1):41-46
黄河源区地处青海境内,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大影响。深度挖掘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社区牧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对于保障黄河源区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着重从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思路、把握的四个基本原则、五个实现路径和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了社区牧民全面发展视角下的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期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全面提升社区牧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和生活水平提供参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促使黄河源区绿水青山源源不断成为支撑黄河流域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新活力和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李丹  徐慧韬  唐军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2023,(22):23-26
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位于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实现“黄河战略”陆海统筹的战略支点。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水环境质量、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水资源保障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陆海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建议,以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地处青海境内,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大影响。深度挖掘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社区牧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对于保障黄河源区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着重从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思路、把握的四个基本原则、五个实现路径和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了社区牧民全面发展视角下的黄河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期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全面提升社区牧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和生活水平提供参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促使黄河源区绿水青山源源不断成为支撑黄河流域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新活力和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23):3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这是继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在立法内容上着力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特殊需求,在明确适用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与管控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制度、健全适合黄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制度、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完善保障与监督制度、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追责等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规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8):16-2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劳作,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然而与此同时,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以其全国2%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从源头到入海口,黄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本刊记者近期跟随黄河十年行考察团走访了黄河流域,探查和记录了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产力是以"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生产力。绿色文化是以生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系。绿色文化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选择。绿色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发挥生产力功能。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指导管理、法律法规等,共同实现生产力绿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知”强“行”弱,总体水平较低,主要与几十年来的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有关。应增强环境宣传力度和深度,在学校中普设环境教育课,提高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宣传绿色文化,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刘佳  滕金凌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7):1760-1776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推动新时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敬畏原型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统筹考虑红色精神弘扬和红色文化传承功能,构建纳入敬畏感和自豪感情感因素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我国红色旅游代表性景区台儿庄古城、岳麓山、陆军讲武堂旧址等作为案例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景中,后果意识、责任归属、道德规范与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关系得到了验证。(2)敬畏感通过道德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游客体验到的敬畏感越多,则感受到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道德责任越多,且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自豪感对道德规范和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到的自豪感未能在促进游客文明道德责任提升和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中发挥作用。(3)景区知名度负向调节道德规范与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景区知名度较高时,道德规范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较小。因此,应增强游客对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认知,提升游客负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营造红色旅游的庄严氛围,激发游客的敬畏感,高度重视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明示范和引领,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水量从水资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水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气候耗水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表现,在我国东部,二者的相关性较显著,西部不太明显,而且冬、春季的区域分异明显,夏、秋季不明显,其中冬季在南北向的分异明显,春季在东西向的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消费和环境的关系,从绿色消费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在绿色消费中,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苏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来测量个人环境伦理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态度,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的绿色消费认知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树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传输绿色文明健康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下游河道是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宜的流量是鱼类产卵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为量化金沙江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以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宜宾水文站(宜宾江段)为研究区域,以四大家鱼产卵期栖息地对水动力的需求作为主要生态因子,通过2012—2019年四大家鱼生境水动力实测资料建立其水动力适宜性曲线,构建基于非结构化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宜宾江段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实现了家鱼栖息地水动力分布特征的精细模拟,采用物理栖息地模型(PHABSIM)对影响四大家鱼产卵的主要水动力条件(流速及水深)的需求进行分析,量化水库不同出库流量条件下对应的四大家鱼的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建立了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关系曲线,定量分析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四大家鱼产卵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影响,据此进行适宜生态流量的选择.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宜宾江段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期的适宜流速为0.6~1.3 m/s,最佳流速为0.9~1.0 m/s,适宜水深为3.0~18.0 m,最佳水深为9.0~12.0 m;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随着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再缓慢减小的趋势,当水库出库流量为3 000 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占研究河段总面积的24.26%,由此推定四大家鱼适宜生态流量为2 000~4 500 m3/s,最佳生态流量为3 000 m3/s.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向家坝水库适宜出库流量,可有效保证宜宾江段四大家鱼栖息地面积,为通过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的生态调度、改善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动力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来海洋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已成为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船舶压舱水是造成外来海洋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海关总署公开发布的外贸航运及商品进出口信息,分析了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装载量与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量的相关性,依此建立了中国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输入总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经由全球各港口输入到我国的入境船舶压舱水年排放量已超过2.67亿t,对我国港口海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不仅为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提供了背景信息估算方法,同时也为我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Examples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re the transfer of nuclei between cells of higher animal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eterologous DNA into bacteria by means of plasmids. The former approach will help to establish new ways in animal breeding, the latter provides bacterial cells that produce proteins of medical importance. The moral justification of related studies in man is still open, but the possible risks of gene technology can be coped with by adhering to proper safety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环境教育的现状,美国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基本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提高、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借鉴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立法和严格执行规范环境教育是美国环境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