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氡及其子体的辐射问题,在铀矿或非铀矿都普遍存在。然而在我国,对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防护并未象铀矿山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非铀矿的氡子体辐射问题并不十分严重,而且氡子体诱发肺癌的潜伏期长达15~40年。我国多数非铀矿山是在解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氡子体的危害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只是在几个建设历史较久的矿,如云南锡矿、湖南香花岭矿等有所发现,肺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状况,重视其防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我国几年来对70多个金属矿的辐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55.4%的金属…  相似文献   

2.
据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积累的72个非铀矿山井下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资料介绍,其中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矿山占34.6%,如果按达到0.3允许标准就认为有氡的危害,则占65.4%。可见非铀矿山氡的危害,必须引起广大矿山工作者的注意。表1是上述资料中湖南四个典型有色矿山氡浓度的情况统计。  相似文献   

3.
绪言几年来,人们认为受到吸入的氡子体衰变产生的α射线长期照射,再加上吸烟是产生肺癌的原因之一。最近,环境保护机构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研究,认为必须大幅度降低氡子体的容许照射,并且急需在地下铀矿山采取新的和改进了的防护措施。本文的目的是评价一下现行的氡子体控制方法。正如题目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初步的评价,因为,关于氡子体与地下环境的许多复杂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确定经济合理的排氡及其子体所需风量,是铀矿井和其他有放射性危害矿井通风的一个重要问题。矿井排氡及其子体的风量计算方法按排除的对象分为排氡和排氡子体两种。计算的依据是将井下空气中氡或氡子体浓度稀释到国家规定的最大容许浓度。矿井排除氡及其子体风量计算方法按整体或分点计算可分为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5.
在铀矿水冶生产过程中,氡子体及气溶胶会对人呼吸系统产生放射性危害。为了改造铀矿水冶生产的通风除尘设施,两年来我们做了超高压静电抑制氡子体、气溶胶实验,收到了初步效果。 氡子体与危害 铀镭共生于铀矿石中,镭衰变为氡气,随着矿石破碎、运输而析出。氡对人危害性小,因为它在衰变到 RaA前,大部分都被人呼出,只有少量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然后积聚在含脂肪较多的器官和组织中。氡在连续衰变过程中形成多种元素,称为氢子体。氡子体包括下J“(针)、*卜‘气铅)、巳“‘(针)、*!“‘(%)等,它们都是固体微粒。形成离子态的子体微粒,容易与空气…  相似文献   

6.
铀矿开采和冶炼是核燃料循环的第一个环节.铀矿山职业危害除有毒有害因素外,还存在放射性危害。在铀矿山掘进和采矿过程中,主要危害有铀矿粉尘、氡及其子体、矿石γ外照射和表面性沾污等。对铀矿职工健康威胁最大的是铀矿粉尘和氡及其子体。粉尘浓度高会导致矽肺病,氡及其子体浓度高会诱发肺癌,这已被国内外专家们所公认,并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矽肺病和肺癌是铀矿山两种主要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7.
铀矿山通风是稀释和排除井下空气中的氡子体,以减少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因此,确定经济合理的通风风量是矿山通风设计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是根据氡及其子体放射性衰变规律推导出来的。由于按衰变规律建立氡子体浓度积累方程相当复杂,国内外过去都用图解法(或图表法)计算风量,直到70年代后期才出现几种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铀的分布极广,一切含铀的矿物和土壤,都能析出氡,所以在地下开采的非铀矿山和地下工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防氡的问题,为了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将井下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浓度降到放射防护规定的允许标准以下。放射防护规定:井下工作面空气中氡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10~(-10)居里/升,按“潜能值”表示氡子体最大允计浓度分4×10~4兆电子伏/升。经验证明,搞好矿井通风,是排氡、降低氡子体的主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由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研制的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1990年4月8日通过核工业总公司的技术鉴定。来自国防科工委和全国卫生,环保、计量系统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21个单位36名专家参加了鉴定会。该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简称氡室)是一个可步入的钢制小室,容积约14m~2,由箱体、浓度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其国产化程度达80%以上。与会代农认为,该氡室达到了国际80年代的先进水平,将会在矿山辐防护,放射性环境保护、氡法找矿、地震预报和氡及氡子体仪器刻度与性能测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氡室的  相似文献   

10.
铀矿地下开采中,采场是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产生氡和氡子体的主要地点之一。目前控制氡及其子体行之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风,因此搞好铀矿采场的通风,对保护矿工身体健康,促进铀开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下铀矿山常用的采矿方法主要有充填法、崩落法和留矿法。其中充填法采场约占产量60%,崩落法采场约占30%,留矿法采场近年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根据这三类采场氡析出的特点,结合近年来科研生产的经验,试图对这三类采矿方法的采场通风降氡经验加以总结,以促进采场通风降氡技术的发展和采场通风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氡的危害不仅在铀矿山中存在,在非铀矿山中也同样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云南锡业公司及个旧地区公众肺癌的高发,经医学界长期研究确定是吸入过量的氡及其子体所致。因此,氡特别是氡子体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和掌握有色金属矿山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水平,加强放射防护及为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所在1986~1994年先后负责组织和参与调查了全国16个省、市的85个有色金属矿山井下及地面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水平,并对氡子体致职工的剂量进行估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前,对铀矿空气中氡子体污染的控制主要采用通风方法。但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和日益远离风井,用通风方法控制氡子体产物也日益困难。这就促使人们去试验通风以外的其他控制措施。华盛顿试用蛭石过滤器排除氡子体,使洁净空气再循环使用。蛭石过滤器可使500英尺~3/分的气流中30%的氡子体得以排除。有人曾试验用镭A上的静电负荷排除矿井大气中的衰变产物。镭A沉积于设在气流中的高压电极上,而使浓度降低5%,  相似文献   

13.
据文献报导,氡子体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氡的危害。所以工作面的防氡问题,实质上是保证其氡子体α潜能值不超过4×10~1MeV/L(即1GB)。云锡各矿属于存在氡子体危害的非铀矿山,我们曾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其工作面粉尘浓度和氡子体α潜能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试验和分析。一、生产操作条件对工作面氡子体α潜能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通风是控制氡和氡子体的主要手段。但过大地增大风量,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通风效果不一定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理论研究和通风实践证明,通风方式对氡的析出量和氡进入矿井空间的影响很大。在铀矿井下,氡除按其固有的规律衰变外,还继续以扩散和渗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井下氡及氡子体的危害是导致矿工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许多非铀金属矿山大多也存在氡的危害,井下排氧降氡的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曾提出过一些较有效的防护方法。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主要根据在云锡井下进行降氡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阐明通风压力分布对控制氡污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铀矿通风     
铀矿井下对人体的主要放射性危害是氡及氡子体。铀矿的经验证明,井下放射性危害是完全可防的;防止井下氡及氡子体危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通风。在这方面,铀矿与伴生放射性元素的金属矿和稀土矿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我们刊登这篇文章,介绍铀矿通风的一般知识和设计方法,希望引起有关单位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探索和寻找出适合冶金系统这类矿山特点的风量计算和通风方法,提高通风管理水平,促进井下放射性防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山井下氡问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矿山井下氡问题指的是井下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的高低和影响因素。凡井下有氡问题的矿山,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能否收到良好的降氡效果,取决于它是否适合具体矿山井下氡问题的特点。从我们调查的三十个矿山来  相似文献   

18.
在铀矿开发过程中,除存在一般矿业的有毒有害因素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放射性危害。当矿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氡子体环境中,累积照射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使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铀矿山对氡、氡子体的防护问题构成了辐射防护领域中重要而独特的部分。在铀矿山工程中,通风成本约占矿石成本的15%,通风耗电约占矿井总电  相似文献   

19.
过去,由于历史的、技术的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不少单位在辐射剂量监测中只监测作业场所的氡浓度,未监测氡子体α潜能浓度。但在个人剂量估算时,却是以氡子体浓度计算的。因为影响肺部剂量的主要是氡子体(占95%以上)而不是氡,且目前也只给出了氡子体估算剂量的模式。因此,对于  相似文献   

20.
矿工吸入氡子体引起辐射危害早在16世纪就有报导。当时德国斯尼伯格矿和捷克亚希莫夫矿流行着一种使矿工过早夭折的“矿山病”,直至1924年才查清,这种病是由于矿工吸入了高浓度的氡(实际上是氡子体)引起的。随后,美国的铀矿和加拿大的萤石矿出现了肺癌高发病率。近年来我国个别矿山也出现了肺癌高发病率。1974年我国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