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的生产废水不仅具有炼化废水的复杂性,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给絮凝药剂的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715、728两种絮凝药剂的现场应用实验,找出了不同水质情况下的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中含油量大于100mg/L时,715药剂加入量控制在150~180mg/L,728的加入量为4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41%、41%和82%。当污水含油量在30mg/L以下时,715药剂加入量为90~120mg/L,728加入量为2.7~3.3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4%、71%、38%和89%。经实验筛选出的这两种药剂可以利用现有的加药系统设备加入污水,加药处理后能提高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的光催化反应器中,以紫外(UV)光为光源,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模拟丙烯腈(AN)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控制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光-TiO2催化体系对AN污水中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在浓度为300mg/L模拟AN污水中投加浓度为20mg/L的二氧化钛及紫外光照射180min时,污水体系中的COD残存率为7.9%。同时,反应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
潜流湿地处理旅游区生活污水生产试验:以COD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型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对潜流人工湿地工艺进行生产研究,本文介绍其对COD的去除性能。该工程COD进水平均98mg/L,出水平均38mg/L,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当单级湿地进水COD浓度小于80mg/L,两级串联湿地进水COD浓度小于100mg/L时,可使湿地出水浓度小于50mg/L。工艺类型上,下行流湿地优点突出、最为全面,优势明显。不同植物配置上,本生产实验条件下,一级湿地种植芦苇和芦竹去处效果接近,二级湿地不同植物优劣排序:灯芯草〉美人蕉〉香蒲〉水竹〉香根草。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复合式折流板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作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HABR反应器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很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及很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的CODCr在300mg/L左右,温度在16 3~30 5℃时,水力停留时间采用6h,容积负荷为1 2kgCOD/m3·d左右,COD去除率可保持在70%以上,出水CODCr可小于100mg/L,出水SS浓度在27~64mg/L之间;各操作参数对HABR反应器CODCr去除率的影响有显著性不同;HRT是系统运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厌氧+移动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油田采用"核桃壳过滤+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油田污水,处理后污水COD、BOD5浓度分别为110.23,38.65mg/L,不能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需升级改进处理方法。在油田现场应用"物理过滤+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法,开展了油田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对现场中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处理的油田污水COD、BOD5等指标能够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其中COD、BOD5浓度分别为26.87~37.55mg/L,6.34~7.61mg/L。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_2-IrO_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 (kW·h)/m~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相似文献   

7.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用配水在水温30℃,体积负荷分别为0.5COD/m3*d,1.0COD/m3*d,1.5kgCOD/m3*d,出水COD、NH3-N均小于21.7mg/L、14.1mg/L,原水实验中在水温30℃时,体积负荷为0.957kgCOD/m3*d时,出水平均值分别为26.53mg/L,2.84mg/L、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处理回用含油污水的新工艺,二期炼油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表明,以炼油企业二级处理达标排放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使用该工艺处理水量为0.5m3/h、水力停留时间为1.49h 以及污水中COD、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变化分别为44.07~102.13 mg/L、28.37~50.01 mg/L、4.10~6.77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96.1%、91.9%,其排出水质符合循环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对该工艺进行了5.5h抗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冲击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根据林化废水特征确定使用"混凝气浮-膜生物反应处理器"的工艺进行处理。工程中硫酸铝的投加量为40mg/L,PAM的投加量为3mg/L,在废水pH值为7~8时进水COD、SS、OIL为279mg/L、20mg/L、26mg/L,进行混凝气浮后,出水的COD、SS、OIL浓度依次为135mg/L、9.6mg/L、9.5m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2%、50%、64%。膜生物反应系统的调试,以污泥接种的方式进行污泥培养驯化。初期以面粉作为营养源清水培养污泥,按照7天左右的周期按每次30m3/d的污水进水量逐渐增加污水的比例,直到完全进水,调试驯化期污泥浓度控制在2500~3000mg/L。正常运转中污泥浓度可达到5000mg/L左右,出水水质COD、SS、OIL浓度分别达到30mg/L、6mg/L、3mg/L,符合处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多项膜生物反应器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哈尔滨石化公司应用多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化企业含盐废水。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运行参数有电导率、溶解氧、COD,电导率适宜范围是3000~5000μS/cm,大于6000μS/cm微生物受到抑制,低于2000μS/cm时,去除率显著下降;一级好氧单元溶解氧适宜范围4.2~7.0mg/L或2.0~3.0mg/L,分别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占据优势;当进水COD低于500mg/L,出水可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COD≤120mg/L)。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0.250 mol/L与0.025 mol/L重铬酸钾法测定炼油催化剂行业高氯废水COD的适用性,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两者测定结果相差60.5~76.8 mg/L;高浓度重铬酸钾法精密性较好, RSD%≤4.8%,准确度较高,与氯气校正法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6%;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法精密性相对较差, RSD%≥8.1%,与氯气校正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大于40%,准确度低。在控制稀释水样Cl-浓度500~800 mg/L范围时,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适宜于高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某污水厂的高氯低COD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汞加入量、K2Cr2O7溶液浓度、反应酸度、取水样量等参数对COD测定的影响,探讨消除该厂Cl-干扰最简单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控制硫酸汞与氯离子比为15∶1(质量比)、K2Cr2O7浓度为0.18 mol/L、水样稀释0.75倍、Ag2SO4-H2SO4加入量为28mL,皆可有效减少氯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相对氯气校正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应充分考虑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组成化学需氧量的各个因子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本次样品CODCr的测定结果为72.2mg/L,扩展不确定度为3.8mg/L。  相似文献   

14.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氧化的最佳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对CODCr值为50~1000mg/L的水样:氧化剂K2Cr2O7用量为0.20~0.40mol/L,催化剂Ag2SO4用量为10g/LH2SO4,消解时间10min,加热温度180℃。用CODCr为138mg/L的质控标样进行验证试验,其绝对误差为0.5~3.0mg/L。与标准方法相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Cr具有分析误差小,省时、省力,节约药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计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在每天进水容积负荷1.0 kg COD/m3,进水COD浓度600 mg/L,MLSS为900~5500 mg/L的条件下,无论活性污泥表现正常还是膨胀,过滤出水中COD均稳定地小于90 mg/L,处理效果好于目前炼油厂的合建式曝气池(容积负荷为0.5 kg COD/m3左右,出水COD100 mg/L左右)。试验运行期间,膜通量最高可达到42 L/m2·h。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采用特殊流态来降低膜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和优良质量的膜。  相似文献   

16.
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 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高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的前提是驯化具有良好有机物降解性能的耐盐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soluble wastewater (COD approximately 500 mg/L) was studied using an eight chambered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At pseudo steady-state (PSS), the average total and soluble COD values (COD(T) and COD(S)) at 8h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were found to be around 50 and 40 mg/L, respectively, while at 10h HRT average COD(T) and COD(S) values were of the order of 47 and 37 mg/L, respectively. COD and BOD (3 day, 27 degrees C) removal averaged more than 90%. Effluent conformed to Indian standards laid down for BOD (less than 30 mg/L). Reactor effluent characteristics exhibited very low values of standard deviation indicating excellent reactor stability at PSS in terms of effluen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more than 60% of raw wastewater COD was estimated to be recovered as CH(4) in the gas phase. Compartment-wise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BOD and COD got reduced in the initial compartments only. Sudden drop in pH (7.8-6.7) and form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53-85 mg/L) were observed in the first compartment due to acidogenesis and acetogenesis. The pH increased and VFA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longitudinally down the reactor.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flow pattern in the ABR was neither completely plug-flow nor perfectly mixed. Observations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 suggest that distinct phase separation takes place in an ABR.  相似文献   

18.
张卫星 《四川环境》1998,17(4):58-59
氯离子浓度高于500mg/L时,对CODcr的测定呈混浊干扰,通过加入HgSO4络合氯离子,可消除氯离子含量达2000mg/L的干扰,过量的HgSO4对CODcr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页岩气增产采出水易起泡,难以平稳蒸发脱盐的问题,利用"预处理+多效蒸发"处理方法,对井站两种不同性质的采出水进行中试,连续监测各工艺单元处理后水质及蒸发出水水质。结果表明:通过破乳混凝、催化氧化、电荷中和及除硬等步骤,能够完全消除泡排水起泡性;中试稳定运行7d,两种泡排水蒸发出水水质稳定,COD浓度<55mg/L,NH4^+-N浓度<18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l^-浓度<21mg/L,满足DB 51/190-1993《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提供多元化实验条件为主要出发点,开展GB 11914-89中氯离子掩蔽剂加入量和催化剂种类等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按比例加入的方式可以降低硫酸汞使用量,m[HgSO4]:m[Cl-]=10∶1即可达到有效掩蔽效果;在标准样品、地表水和一般废水的COD测定中,硫酸镍、硫酸铝钾和磷酸二氢锰作为硫酸银的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最低加入量为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