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就环境保护问题明确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在新世纪新阶段,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薄弱环节入手,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环保系统要深刻认识“三个转变”的紧迫形势,科学把握“三个转变”的核心要求,在环保工作实践中奋发有为地努力推进“三个转变”,这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发展原则。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众多内容,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融,逐渐成为认知自然、社会与经济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趋于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能源匮乏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直接阻碍着各行业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本文以电力新能源的发展为例,阐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论述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加强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泽 《环境》2006,(11):18-21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在我国社会总体和谐的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特别指出,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至此,推广清洁生产被进一步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条件.本文从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正确处理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辨证关系两方面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进展互相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大量工业污水,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空气污染。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膜技术原理、膜技术应用特点及优点,最后分析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1亿年前起,蚂蚁的“社会”便在不断地进步。它们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扫除一切阻挠蚂蚁“社会”发展的障碍。从“小家庭”到巨型的“部落”,蚂蚁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只有集体利益而没有自我利益的社会,这种社会是人类希冀已久的理想社会典范。在昆虫学家心目中,蚂蚁是社会主义化最成功的族群。  相似文献   

9.
张群 《环境》2006,(Z1):103
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翠华 《环境》2012,(Z1):40-40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则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所以维护环境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人类对于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家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量越来越强,但人类从未停止对自然界的保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出了要求,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显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环境资源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逐步深化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论述和谐社会构建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途径,以便逐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环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等涉及环境保护的关键词出现多达三十余处。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代会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近日,在刚刚结束的省委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再次强调,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为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需求而逐渐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再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确立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子细胞-企业入手,首先分析了企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现状。之后探讨了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说明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关乎环境安全和公民健康;关乎参与国际竞争;关乎企业的良性发展;关乎社会关系和谐。最后探讨了建立和谐的企业与环境关系的途径: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绩效观,处理好保护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履行环保法律义务,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地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2007,(5):76-7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出的加强生态省(市、县)和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要求,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得到逐步发展,并最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