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is mainly intended to test whe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ill have direct effect on the longevity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ajor determinants affecting local longevity level. Using the multi-regression model, we find the result that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climate, longitude, type of soils, as well as type of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ion play a major role in shaping the longevity at county level, and that socioeconomic factors like infant mortality and gross death rate also have some direct impact on longevity, but the degree of impact is not as strong as the abo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2.
On the basis of apply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as well as GIS technology,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 presents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north is high and the south is low, center-margin pattern is obvious and the areas with middle and lower development indices are distributed centrally and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causes of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ic, population cultural quality, regional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mineral and energy resources, inform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of major traffic lines.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本文运用包含污染排放的环境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检验了其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国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省际、区域间差距较大,表明现阶段实行地区间减排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在区域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分别从20032、005年开始,省际、区域环境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提高环境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工业比重上升、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减少地区污染排放、提高我国环境效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11家重污染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政府环保投入、公众环保意识、区域经济水平和社会监督水平等因素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说外部因素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现阶段企业环保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政府环保投入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但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监督水平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完善企韭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保投资结构与环保投资的重点。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口径偏大、投资方向与需求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若以最直接相关的污水处理投资和垃圾处理投资替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口径.将使同期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缩水50%左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口径的虚化。已经掩盖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严峻现实,环保投资的失真现象严重。为确保投资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建议明确环保投资概念.修改现有的环保投资口径。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强化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Hua Jiang Jeong-Nam Kim Yi Luo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 Journal of Nature and Culture》2019,13(5):582-602
This study applied a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PM2.5 (its resulted haze and smog air pollution) in China. Based on a national sample of 374 citizens living in China, it tested a situational model of problem solving and extended it by adding citizens’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behaviour as an immediate consequence of their communicative action. Results of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 supported all the causal links in the conceptual model. Moreover, communicative action significant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erent criter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Problem recognition, constraint recognition, and involvement recognition did not influence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directly, but exerted their significant indirect impact via two key mediators in the model: situational motivation in problem solving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in problem solv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远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
基于心理性因素与内外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对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加以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认为环境行为是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下做出的契合自身实际的选择,其对改善环境状况与提升环境质量有着积极正向作用,并将环境态度/环境关心视为关键变量,以揭示实施环境行为复杂的内在过程与心理机制;大多数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某一时点的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着重探究自我报告的一般意义或某类具体环境行为.其相对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制度政策变化、阶层分化、地区差异、信息分割等外在结构性因素对环境心理的可能塑造及其对环境行为的动态影响,进而提出在准确厘定环境行为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群体成员或社区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法、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多元研究方式长期追踪收集纵向数据或资料,以及将心理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探讨不同类别的环境行为,有助于突破既有研究的心理学局限与行为决定论桎梏,且切实反映环境行为的历时性变化与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信息公开及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环境决策的质量和执行,控制污染有着一定的作用。我国已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其它形式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我国存在着环境信息公开法规体系不完善、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准确、企业及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不充分等问题,应在健全环境信息公开的法规体系、加大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建设公共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溶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污染治理工具的选择和实施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150个国家的国别数据,采取logit模型对环境审计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与一国是否开展环境审计成显著正相关;审计体制对环境审计的开展也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污染排放现状、邻国的决策对环境审计制度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的普适性不同,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污染治理工具,环境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选择.进一步,利用我国2007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基于主成分回归的符合性检验,结果显示环境审计的概率值p皆高于50%,且逐年递增,表明我国现阶段实施环境审计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十二五”期间将环境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在全国推行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我国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京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IPPS)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把环境规制因素和要素禀赋因素同时引入到对贸易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这表现为更多地专业化于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即使总的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外资的流入增加,而资本累积是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这必将导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更多地转向污染产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针对污染排放增加的原因,有效地利用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对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支柱的格局.根据进程追踪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环境进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过程,着重分析环境目标未来15年将对全球与中国环境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全球环境治理层面的基本结论是:①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②新型伙伴关系将强化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市民社会的作用.③未来全球环境治理将形成以数据和指标为驱动的特点.④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机构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环境署的发展受到关注.⑤环境与气候变化中的资金融资与技术转让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⑥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深度融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体现在: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并形成倒逼机制;②将显著提升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③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着力点;④将使中国的区域合作更加“绿色化”.当然,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也使得中国环境治理的压力与责任不断增加.同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之处:①目标过多且模糊不清,实现难度大.②当前所罗列的一些目标间可能包含潜在的冲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③环境目标缺乏量化的标准.尽管如此,就环境目标而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比千年发展目标更加综合、全面和系统,是当今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集体努力的成果,必须高度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Liu Yanhua Ge Quansheng Fang Xiuqi Zhang Xueqin . Minist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China .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ornmental Change Beijing .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11,9(1):3-8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has been redefined since the 1990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reatening human securit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as become a new challenge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caused b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one h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on the other hand, are manifested in the conflicts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everely challenges the future de...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环境教育学术文章在数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中国环境教育研究自1994年开始持续升温。2000年开始从文章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明显显示出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的趋势,2004年开始从文章数量上也显示出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向o20多年来的环境教育研究中。对环境教育意义的阐述和国外环境教育动态的研究分量最重,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则表现出对主流教育领域的影响敏感且响应及时。但这些文章显示出的环境教育研究方法绝大多数以思辨为主。实证研究、质的研究缺乏。对文章作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环境教育研究队伍很不稳定。缺乏基本的研究经费支持是研究队伍不能保持稳定并缺乏在本土开展的实证和质的研究的根本制约因素。怎样协调因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国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出现环境价值观和环境立场产生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是未来环境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研究结果表明:EKC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般规律;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污染物更有可能出现EKC特征。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与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相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因素影响环境;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质量需求弹性的增加,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可能由于人们通过自身消费影响产出的作用有限和环境政策实施存在滞后性等原因,这种机制的形成存在一定滞后。 相似文献
16.
企业环境行为:环境政策研究的微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行为是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内部具体生产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是环境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众和市场压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工业绿色化的初级阶段以政府压力为主。随着公众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来自市场及社区的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导驱动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环境问题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探求环境压力与企业环境行为转变的内在关系.找到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和表现的最优方式,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在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常规评价指标无法表征特征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暴露风险。以环境暴露风险理论为基础,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及土壤构建复合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的综合判别值为12.68×10-5 a-1,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1.0×10-5 a-1,且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保护区北部农药厂周边地区潜在健康风险最高、东八里庄附近次之、而后蒲棒村周边相对较小。最终根据评估区域内环境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为保护区环境暴露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本文采用治理成本法测算了1989 -2008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数据,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总量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性原因,并且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仍有扩大的趋势,至今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迹象.然后,本文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角度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结构性成因.研究认为,高污染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过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方面的成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品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结构成因;能源效率低下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性成因;资源能源价格长期偏低和法律法规滞后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制度性缺陷.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技术创新、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环境法规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利用的环境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能源利用条件下的国家环境安全。通过比较环境安全评价和传统环境评价,提出环境安全度这一环境安全的定量指标。建立中国能源利用的环境安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在2010年和2020年都是不安全的。因而.必须制定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安全战略。制定相应的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削减能源环境污染。动用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材行业环境标志制度实施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高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137-139
随着我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自1994年以来我要建材行业环境标志认证有了长足发展.据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数据。我国建材行业近200家企业的55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其产品涵盖了建材行业的各个方面。其中约有40多家企业近60个建筑涂料企业的产品、50家人造板材企业80多种产品、30余家粘合剂企业等建材行业产口获得环境标志产口认证。这对我国建材行业绩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