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介绍采用温度自动控制的铸铝加热方式提取硅胶中氚化水的一种高效节能解析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该解析技术对硅胶吸附氚化水样品的最佳解析时间为15 min,此时100 g饱和硅胶样品至少能解析水7~10 mL用于液闪测量,对硅胶中氚化水的平均回收率优于99%,氚记忆效应小于万分之二。该技术与GB12375-90标准提出的氚蒸馏技术相比,具有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可提高硅胶氚吸附样品前处理制样效率、节约能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闪烁谱仪直接测定环境水中氚的浓度(它通常在100T.U.以下),往往由于仪器的测量灵敏度不够而达不到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个方法简便、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浓集因子高、宜于实验室操作等优点的电解浓集方法。此法比色层分离法和热扩散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要差些,但基本能满足要求。在浓集因子为30左右时,采用这个方法可把测量灵敏度从几百个T.U.提高到几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含氚硅胶,设计了双层桶密封包装容器,即以镀膜铝桶为初始包装,内衬高密度聚乙烯(HDPE)不锈钢桶为外包装容器。含氚硅胶在镀膜铝桶内用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密封;铝桶放入衬HDPE不锈钢外桶,间隙蛭石填充,垫圈密封。含氚硅胶包装桶氚释气率测量结果表明,20天内日均释氚率为4.62×10-5%;浸出实验结果表明,108天内氚日均浸出率远小于10-3%,满足氚废物包装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雾、霾等气溶胶引起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大气气溶胶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该文重点研究了光学粒径谱仪在气溶胶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对比3款典型粒径谱仪的测量原理、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特征,选用光学粒径谱仪系列(OPS)是比较适合在线测量自然环境下大气气溶胶粒度分布的。通过一系列对大气气溶胶中典型的固体和液体气溶胶的在线测量实验,发现更换HEPA过滤器对在线测量的结果有影响,而不同采样时长和不同通道区间不会影响OPS对大气气溶胶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5.
HpGe γ谱仪本底变化对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样品测量过程中,本底涨落对天然核素测量结果的影响应根据其在谱仪中计数率的高低具体分析.用γ谱仪测量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时,必然要进行本底谱的扣除,由此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对一台N型HpGe γ谱仪在8年间的23个本底谱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本底涨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被测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越低,本底涨落越大,由扣除本底引入的误差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有便携式γ谱仪测量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因为美国进口的MicroNOMAD便携式γ谱仪,原来主要是用在野外高活度剂量存在或发生核事故时放射性核素的测量,要改装成在实验室测量土壤中低活度的天然核素,难度较大,要做的工作很多。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纯锗γ谱仪对海水中的40K含量进行了直接测量。基于LabSOCS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得出最大探测效率对应的样品最佳几何外形和参数,使得海水样品中的40K含量分析在3 h内便可以完成且样品净计数的相对标准误差小于10%。同其他分析方法相比,γ能谱分析法影响因素少、无需任何前处理且测量过程简单,因此在海洋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工作中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伏安分析法具有灵敏、准确、多用途和廉价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方法.采用集成电路(微处理机)的极谱仪使测量和读出闭环,仪器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目前国内已有集成电路快扫描极谱仪和脉冲极谱仪市售.但用于溶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水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年的地区,研究某个地区氚的输入史,并与地下水中现在的氚含量比较,便可定量测定地下水的最小年龄值。根据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及其他地区降水中氚的测量结果建立了该州中部氚的输入史。地下水中氚的加权输入量,在1964年达到最高点,超过2000TU(氚单位),从那以后开始下降至目前的20~30TU。在威斯康星州中部的此尤纳维斯塔盆地,大多数地下水样品中的氚含量均较高,估计出的盆地地下水最小年龄值从不足1年到超过33年。补给区地下水的年龄一般比排泄区的年轻,所估算出的地下水年龄与根据其他资料对流动系统所作的解释是一致的。地下水的最小估算年龄随着向下运动时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通过厚层冰碛沉积物补给的水要比从其他地区补给的水老,表明通过沙质冰碛层的渗滤过程较慢。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氚水开放性操作场所和氚标记化合物通氚实验时,周围环境空气中氚浓度的变化以及对操作人员尿氚和呼出气氚的影响。说明这些操作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氚贡献是明显的,同时说明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氚的扩散,从而降低环境空气的氚浓度,并减少操作人员的氚摄入。  相似文献   

11.
对进入水稻田中的氚水在连作晚稻阶段的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滞留于早稻田中的氚水继续为晚稻摄取;与早稻情况一样,氚水中的氚仍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氚形式滞留在晚稻田各分室中,晚稻田水中和土肿的氚浓度均随时间单调地减少;晚稻地上部及根中的自由水氚及结合态氚浓度在采样期间也基本上随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在茶树-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并应用具有相互交换的双库室开系统模型确定了茶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HTO,不仅在系统积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扩散;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于茶树中,以吸湿性水氚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其中自由水氚(或吸湿性不氚)远大于结合态氚(或结晶水氚);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茶树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Ct(t)=314.09(e^-0.0569t-e^-0.3777t),土壤中的总氚比活度Cs(t)=136.73e^-0.3777t 112.22e^-0.0569t。  相似文献   

13.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的消长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引入田水氚水,不仅在系统各隔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也向系统外迅速地散逸,氚水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下水稻和土壤中,水稻地上部中自由水氚浓度开始增大,至第8天达最大值后便下降,而结合态氚基本上呈增中趋势,稻根中氚浓度低下地上部,表层土中二种形态氚随时间的变化与水稻植株中情况类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HTO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5种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贝类组织中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结果显示:贝类组织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即HTO)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以自由水氚为主,其量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97.4%以上,结合态氚的含量很低,仅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0.4%~2.6%.海洋贝类对自由水氚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仅2h有3种贝类(青蛤、紫贻贝和焦河蓝蛤)已达最大值.结合态氚的形成和积累随时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富集系数(CF)值分析表明,海洋贝类对HTO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探讨了结合态氚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或水)中的氚水通过作物根系吸收进入作物体内,并在作物各部位形成结合态氚;作物体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作物籽粒中的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约为2~3Bq/g,玉米籽和稻谷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高于其余部位,而大豆籽则与其他部位相当.对3种作物中结合态氚比活度的变化动态进行指数回归分析得: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的比活度分别为Cm(t)=1.14(1-e-0.0509t)、Cs(t)=1.65(1-e-0.0595t)和Cr>(t)=1.29(1-e-0.1027t),经方差分析表明,各拟合方程较好地反映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氚水在大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氚水在大豆-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通过为期50d的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2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氚水,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氚水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大豆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6h时即达最大值(根19.4Bq·g-1;茎叶12.3Bq·g-1),随后便逐渐下降,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大豆根中的总氚比活度开始时高于茎叶中的比活度,而后趋于平衡,表层土中2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运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土壤中的比活度Cs=88.37e-11.847t+7.38e-0030t;大豆植株中的比活度Cb=10.30(e-0.030t-e-11.847t).  相似文献   

17.
氚水在模拟海水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迁移和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氚水在模拟海水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迁移等特性。试验期间,海水中氚的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底质对吸湿性水氚的积累呈递增趋势,而对结晶水氚没有明显的积累。自由水氚是氚水在缢蛏和中华乌塘鳢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态氚在这两种海洋生物中的含量均很低。缢蛏和中华乌塘鳢对氚水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说明它们对氚水都没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黏土矿物的结构成分、加热特性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蒸馏冷凝等实验,实现了对吸附后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的分离,检测了氚在黏土矿物结构内外各类型水中的分布;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氚在黏土矿物结构中的吸附位置及形态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复杂井田不同含水层的常规元素、微量元素、氘氧同位素与氚同位素的水化学特征来判断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并分别建立了Piper识别图版、Durov识别图版、氘氧同位素识别图版,借此可以快速甄别矿井突水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第四系含水层与直罗组含水层存在显著联系,直罗组含水层与延安组存在有限的联系.利用各含水层不同岩性导致的水化学离子特征差异和氘氧同位素、氚同位素的示踪特性建立识别图版,可有助于快速识别补连塔矿区突水水源,并对不同含水层的突水事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氚和CFCs的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通过对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的测定,研究了地下水的来源与更新能力。在井深小于60 m的钻孔中,采集了11 组浅层地下水样,分别测定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氚(T)和氟利昂(CFCs),根据活塞模型,分别计算出浅层地下水的年龄。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氚同位素含量为1.7~61.2 TU;CFC-12 和CFC-113 浓度分别是0.04~1.25 pmol·kg-1 和0.1~0.71 pmol·kg-1。根据氚同位素含量估算的浅层地下水年龄范围是39~51 a;CFC-12 浓度估算的浅层地下水年龄范围为38.2~61.7 a。两种测年数据都表明,浅层地下水缺失了0~39 a 的年轻水,这暗示三江平原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外源水的补给,深循环地下水越流补给地表水并形成湿地,最终补给到河流之中,地下水有稳定的补给源,可以适当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