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秀亮  黄慧诚 《环境》2015,(1):28-31
<正>惠州,惠州,惠州!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全国74个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榜上,惠州屡次入选全国十佳,为惠州乃至广东挣足了"面子"。人们不禁惊叹,这座与深圳、香港毗邻,经济总量在广东地级市中排名第五(2013年全市GDP为2678.35亿元),以电子、石化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缘何擦亮"好空气"品牌?是天时是地利是人和更是创新!在惠州环保人看来,这不仅源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真抓实干,更得益于一年来惠州环保工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动力。深改元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旗引领下,勇于担当,努力作为的惠州环保人蹄疾步稳行进在改革创新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2.
事件     
《环境》2017,(10)
<正>广东三地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月21日,环境保护部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对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进行授牌。广东的珠海市、惠州市、深圳市盐田区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河源市东源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6,(2):30-30
由于众多基础性的绿色“细胞工程”的务实建设,才有了绿色广东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惠州开展的生态示范村(镇、园)创建工作,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广东”战略、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惠州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郑秀亮 《环境》2020,(8):28-31
正惠州龙门,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年来,龙门县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崇高使命和政治责任,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山区资源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上作出示范。2015年,龙门县被评为广东首个省级生态县;2018年,龙门县又成功摘取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相似文献   

5.
<正>继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后,近期惠州龙门县又收获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牌匾,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1)
正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是2016年11月底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惠州发展新目标定位。这一新定位的提出,将指引惠州的未来发展。多年来,惠州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项规划编制中,注重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和治理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使得  相似文献   

7.
正"惠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不少经验值得推广借鉴。"12月2日~3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以下简称"惠州年会")上,专家大咖以及一些城市参会人员纷纷点赞惠州的好生态。惠州,这座在全国生态领先的"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与一个影响力广泛的全国性品牌生态盛会相遇,不仅碰撞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7,(4)
<正>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去年跻身省级生态区,淡水街道、霞涌街道、罗阳镇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有创建任务的53个乡镇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已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去年,惠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硕果累累。惠州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惠州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0%以上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另外,全市4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正在等待国  相似文献   

9.
赵细康  曾云敏 《环境》2020,(8):14-16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广东不断加快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趋于协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标杆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
惠民 《环境》2015,(4):34-37
<正>惠州,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难能可贵的是,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惠州空气质量名列全国第六,惠州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惠州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3月11日,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作客人民网两会视频访谈时道出了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惠州市被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街道)数量占广东全省约80%。这一数据鲜明展示了惠州生态创建的成效,其背后的经验与做法同样值得我们探索。2013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命名了31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其中惠州市占了25个,是全省的80%左右,这个数字凸显了惠州生态创建工作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7,(11)
<正>十九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多、站位高、立意深,为环保事业新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十九大报告,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接下来,我们将站在更高起点履行好建设生态文明惠州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市"金牌,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继续在强化环保调控、落实污染减排、推进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6,(7)
正提起惠州大亚湾,人们通常想到的第个一词就是"石化城",而伴随"石化城"往往是又脏又臭的刻板印象。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的惠州大亚湾,鸟语花香,山海相拥,满城绿色。在这座拥有200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86亿的"石化城"里,"生态""绿色"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基调。着力推进生态创建全市第一个签订责任书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4.
鄂平玲 《环境保护》2007,(21):37-39
编者按: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什么是生态文明?它包括哪些内涵?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哲学、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等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省作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排头兵”,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广东的宏伟蓝图,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奋力开创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全面推动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绿雨 《环境》2009,(1):50-51
日前前,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08广东“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在惠州主会场启动,广州、汕头、韶关、湛江和茂名各市分会场同时举行。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代表,来自文化界、教育界、宗教界的代表以及来自市民阶层的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这次休渔放生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21,(2)
正绿城飞花,乡村叠翠、森林拥城,碧海蓝天。面朝大海、四季如春的惠州,不单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众多追梦者来这里拼搏,更以天蓝地绿的城市环境,让越来越多人爱上惠州。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广东6市入选空气质量前20,惠州排名第九!这是惠州继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珠三角前列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的又一次阶段性胜利。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罗佳 《环境》2022,(11):36-37
<正>“十四五”时期,广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即日起,《环境》杂志联合“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推出“生态文明微访谈”栏目,访谈广东各地各单位负责人、走访一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重点宣传各地减污降碳、治污攻坚战系列举措及成效。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成  曾云敏 《环境》2022,(9):76-7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战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考察时指出的“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指示精神,从战略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5,43(9)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60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之一,以水泥为主业、跨地区、跨行业、关联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是广东省唯——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也是梅州市骨干企业集团之一.目前,已形成广东惠州、梅州、福建武平“三大”水泥生产基地,拥有6个大中型熟料、水泥生产企业,14个全资子公司,水泥年生产规模1 400多万吨;拥有和控制混凝土搅拌站100条生产线,混凝土年生产能力300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