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两次地区工业爆破的资料,求得鲁中南地区某些震相的平均传播速度,V_(Pn)=8.1 公里/秒,V_S~-=6.1公里/秒,V_P~-=3.6公里/秒,V_(P11)=6.4公里/秒,V_(S11)=3.7公里/秒;及该区的地壳厚度 H=35公里。  相似文献   

2.
用BP神经网络技术研究华东地区(29°~37°N,114°~124°E)地震时间序列的规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对于华东地区当输入层节点数目为12、隐层的节点数为16、输出层节点数为1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收敛结果。根据选取的参数采用两种方法对华东地区进行地震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处理华东地区的地震时间序列有较强的容错性,进而认为将该方法用于华东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短临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肖蕊 《防灾博览》2014,(6):12-14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以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作为一项新兴的减灾手段,地震预警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正> 南黄海6.2级地震是近六十年来上海遭受的最强地震波及,也是1932年以来南黄海海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后一个月内,上海地震台网共记录到584次地震,震中密集在北纬32°18′—32°44′,东经121°28′—121°55′,长30公里,宽20公里,方向北60°东的椭圆形范围内。最大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整个地震序列总释放能量的89%,b值(最大拟然法)为0.67,一个月内的地震衰减系数为1.23,反映该地震属主震余震型。下面主要介绍这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历史记载的地震破坏情况、现代形变测量资料、地震活动性分析和野外考察,~(14)C 年代测定等结果的综合研究,初步认为北西向益都断裂为公元前70年诸城一昌乐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长约30公里。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18°41′、东经36°26′,震中烈度Ⅸ—Ⅹ度,震源深度15—37公里。  相似文献   

6.
<正> 1970年10月29日14时32分49秒,金湖县卞塘乡一带(北纬32°54’,东经119°06’),发生了(Ms)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区位于金湖凹陷南部,这是苏中地区现代发生的一次较大地震。时隔20年,为弥补这次地震有关资料的空白,笔者组织了对这次地震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 1990年2月10日凌晨1时57分,在N31°36′、E120°59′,江苏省常熟和太仓交界处发生Ms5.1级中强地震,震中距上海市中心60公里、距南汇86公里(南汇地理坐标:N30°53′—31°09′、E120°35′—121°52′),房屋普遍摇晃,震感明显。这是自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后,距南汇最近、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在群众中造成了较大的波动和不安。本文总结了地震对南汇的影响程度及震后所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农村防震抗震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 1982年4月22日07时52分27.9秒,在东台县弶港公社以东的黄海海域(北纬32°49′、东径121°04′)发生5.0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到5月22日为止,一共记录到9次余震。这些余震分布在主震震中的西南侧,深度为13—18公里,最大余震震级为3.1(M_L)。根据江苏和上海台网的29个P波初动资料求出主震震源机制解如表所示。矛盾符号比为23%。该地震序列属于主余震型。主震能量占全序列总能量的99.9%,按公式n(t)=n_1t~(-P)  相似文献   

9.
<正> 1982年4月22日7时52分27.9秒在江苏省东台县琼港附近的海域(北纬32°49′,东经121°04′)发生5.0级(Mn)地震,震源深度为24公里左右。到5月22日为止,一共记录到9次余震。这些余震分布在主震震中西南侧,深度为13—18公里,最大震级为3.1(M_L)。尽管这次地震震级较小,震中又在海域,但有感范围较大,北至盐城地区的阜宁县,西南至常州市,西至扬州地区的宝应县,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01~1993年内华东地区(N29°~35°,λE113°~122°)Ms≥4.5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体运动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太阳活动强弱对于该区地震的调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月球引力的影响约占地震总数的41%;其它天体由于距离遥远,引力微弱,难以对该区地震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27.2秒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之间(微观震中为北伟31°41′,东经121°00′)发生5.1级地震,仪器测定的震源深度为15公里。一、烈度等震线特点极震区(Ⅵ度)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延伸,长轴8.3公里,短轴3.1公里,长、短轴之比为2.7:1,呈较规则的椭园形。宏观震中位于沙溪镇西北的洞泾到印北一带。Ⅴ度区呈北西向展布,长轴为31公里,短轴为10公里,长短轴之比为3.1:1,呈南缘稍凹的纺锤形。Ⅴ度区面积与Ⅵ度区面积之比约为12:1。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所讨论的长江中下游地震区指北纬30°—34°,东经115°—123°之间的区域。有关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沈建文、王炜已作了研究,指出这一区域从苏北附近的黄海海域到湖北麻城一带存在一个走向近北东东的地震活动区,与该地区历史上 M≥4(3/4)级地震北东东向分布相一致,并指出这一地区地震活动期及应力场与华北地震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李纲 《防灾博览》2005,(4):21-21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05年6月15日10时51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域发生了一次7.1级(美国情报中心测定为Mw7.2)地震,震中位置为41.284°N,125.983°W,震源深度为10公里。加利福尼亚北部至俄勒冈州南部的沿海地区广泛有感,但有感程度轻微。地震距新奥尔良市146公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1999年赫克托矿7.2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也是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华中地区(北纬29°—34°,东经111°—123°)的历史地震活动作了研究。认为该区自1500年以来地震活动可分为二个地震活动期,且这二个活动期的时序分布及空间展布过程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5.
<正> 1987年2月17日11时03分27秒,在江苏省射阳、大丰附近发生5.1级地震。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定:微观震中为北纬33°34.7′,东经120°32.1′,震源深度约15公里。经观场考察,宏观震中在射阳县、大丰县交界的中路港附近,与微观震中大致吻合。这次地震,江苏省盐城市、淮阴市、镇江市、南京市和连云港市等大部分市县有感。极震区烈度为Ⅵ度,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张开的喇叭口,等震线向北西方向衰减较快,向南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8月2日03时10分42秒,在河南省林县境内发生了一次4.7级(Ms)地震。根据河南省地震台网,以及山西,河北、山东等部分测震资料,测定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北纬36°03′,东经113°57.2′。一地震烈度及宏观现象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北自邯郸,南到新乡卫河,西从山西长治,东到安阳及汤阴以西的庙口、黄洞一带。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长约150公里左右。震中区烈度六度弱,宏观震中位于南采桑公社所在地附近。总的破坏情况:倒塌房屋8间,损坏房屋154间,断椽塌顶12间,塌坏石堰共计100多丈,震中区无人畜伤亡。地震烈度如图1所示,其中六度弱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下扬子地区(北纬29°—34°,东经118°—124°)的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两者的关系,并据此划分了区内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9.
对华东地区(29°~35 .5°N,115°~125°E)1970 年以来14 次MS≥5.0 和5 次MS≥4.6 地震的诱发前震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发前震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可以作为本区中期预报尤其是发震地点预报的判据之一。同时对本区诱发前震预报参数进行多种优化组合,给出了适合本区的诱发前震预报参数,并对未来中强震进行了尝试性预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周翠英等提出的ZSIP计算方法 ,对华东地区地震比较集中的南黄海地区进行以 3°×3°范围的时间扫描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重点监视区南黄海预报效能较好 ,预报效能评分R =0 .397,通过R值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