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饮用水源突发挥发酚污染应急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为期2个月规模为4m3·h-1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给水工艺(混凝、沉淀和过滤)对突发挥发酚污染原水的处理情况.重点考察了活性炭吸附、臭氧预氧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等3种应急工艺的除酚效能.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挥发酚的去除率低于10%,砂滤在12h内可起到拦截挥发酚的作用,3种应急工艺均可提高挥发酚的去除效果,起到应急的作用.其中活性炭吸附对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44%;在0.5mg·L-1的投量下高锰酸钾预氧化可达到50%的除酚效率;臭氧预氧化可使沉淀出水挥发酚达标(0.002mg·L-1),挥发酚去除率约99%.  相似文献   

2.
环境介质中挥发酚的监测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酚是一类重要环境优先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文章综述挥发酚的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等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展望挥发酚监测技术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了焦化废水中特征污染物挥发酚含量与COD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COD与挥发酚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挥发酚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率,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达标排放措施的落实及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酚及其衍生物对嗅觉和味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这类物质的一部份可为水体中的生物所富集,从而危及水产资源。所以,酚是水质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沸点的不同,酚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两种。以挥发酚的毒害最大。本文主要讨论水中挥发酚的测定。目前,在分光范围测定挥发酚主要是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它又分为氯仿萃取比色法和直接光度法两种。其分析条件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东营压气站外排污水中的CODCr、挥发酚含量超标 ,利用正交试验法使外排污水中的CODCr、挥发酚含量降到最低 ,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何珣  李春兰 《环保科技》2007,13(2):46-48
分别用无酚水、蒸馏水、自来水作挥发酚的空白测定,并用自来水做空白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挥发酚标准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均在真值范围内,说明可以用自来水代替无酚水、蒸馏水测定挥发酚的空白。此方法用于平时分析工作中省时、省事,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至关重要。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是饮用水中测定挥发酚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样品预处理、显色剂的纯度、显色时间、振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为改进方法测定挥发酚时在0~0.04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2.5%~109.4%、标准偏差为1.3%~3.9%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重氮化对硝基苯胺比色法和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比较,证实前法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废水中挥发酚的全部含量,因而比后法“测定的结果仅能代表水中挥发酚的最小浓度”优越。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具有有毒、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的特点,因此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挥发酚。为了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地表水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本文针对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废水中微量酚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SP 370 0型气相色谱仪 ,配以SE 54玻璃毛细管柱 (35m× 0 .37mmi.d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测定了以GDX 50 2为吸附剂富集的含酚废水样 .方法的最低检知浓度为 1 4 0× 1 0 - 9。  相似文献   

12.
挥发酚是水和废水例行监测中的必测项目。本研究就其测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挥发酚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过程中容易忽视和不易掌握的环节,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操作阐明对该环节如何进行控制,以提高挥发酚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苯酚与HO·作用的产物有两种 ,据此求解了苯酚在电解催化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 ,根据动力学方程对在不同时间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 ,表明苯酚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竞争连续反应模型。两种途径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82 2min- 1 和 0 .1 1 1 9min- 1 (对苯二酚途径 )、0 .0 0 75min- 1 和 0 .0 51 8min- 1 (邻苯二酚途径 )。由这些参数计算可知 ,有 97.2 8%的苯酚通过对苯二酚中间产物而得以氧化 ,只有 2 .72 %的苯酚通过邻苯二酚。对实验及拟合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苯酚在阳极附近被HO·氧化降解是非常快的 ,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基本没有积累 ,平均只有 5 .45 %的对苯二酚和 35 .0 7%的邻苯二酚扩散到体相中去 ,而其他部分都连续地在阳极附近氧化掉了。这可能是有机污染物在电解催化氧化系统内降解过程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萃取法测挥发酚时,四-氨基安替比林是否需要提纯,可以根据标准曲线斜率来定,当斜率符合方法要求时,可直接用于分析。此法具有省时、省力、避免接触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在挥发酚的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采集、保存、预蒸馏、试剂的质量以及操作过程都会对挥发酚测定值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小东江底泥中挥发酚的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沿小东江流域布点采集到的底泥样,根据其理化性质,从上到下分为A(0~10cm)、B(10~20cm)、C(20~35cm)、D(35~65cm)层,分析发现:挥发酚含量B>A>C>D层;A~D层挥发酚含量最高点分别对应的是细砂土、面砂土、砂粘土和面砂土.   相似文献   

18.
对4-氨基安提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方法提出改进,用过硫酸钾取代铁氰化钾作为氧化剂使反应进行完全,显色反应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浓度为0.006 mg/L,测定下限为0.024 mg/L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两级缺氧/好氧(anoxic/oxic, 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转化和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实际运行的焦化废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官能团与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进行分析,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级A/O工艺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沿程变化. 结果表明:①两级A/O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硫氰酸盐(SCN?)、苯并[a]芘(BaP)、苯酚、挥发酚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②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醇类、脂类、醚类、多糖类及羧酸类等物质的C≡N、C—N、C=C、—CO—伸缩振动,以及—NH2和N—H弯曲振动等官能团运动有关,原水中大部分DOM被去除. ③微生物分析表明,硫杆菌(Thiobacillus)为两级A/O工艺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18.85%~31.06%),Fluviicola和norank_f_JG30-KF-CM45的相对丰度与BaP浓度均呈负相关,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挥发酚、苯酚浓度均呈正相关,Bradyrhizobium、Nakamurella、Nitrospira、norank_f_NS9_marine_group、unclassified_f_Rhizobiaceae的相对丰度与挥发酚、苯酚浓度均呈负相关. ④两级A/O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氟苯甲酸酯降解、多环芳烃降解、苯甲酸酯降解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研究显示,经两级A/O工艺处理后,焦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均显著去除,并且有机污染物变化均会影响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