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炭行业由于持续使用科学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如今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电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大功率输送技术持续进步,而且变得越来越成熟,如此可以显著增强煤矿行业生产时期中的电子自动化使用。在这个时期,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变频控制技术不仅持续进步,而且得到了充分的渗透。如今节约政策和节能政策持续落实,电子变频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如今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压力。由于电子电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速度快、数量大,而且危害严重。本文在综合比较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焚烧炉及周围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焚烧炉禁烧处理多氯联苯的效果及其周围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进行了监测分析,建立了不同基体中PCBs高效毛细管色谱/质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鉴定器检测的常规方法,燕根据对炉渣、尾气及环境样品的分析结果,认为多氯联苯的焚烧处理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含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检测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雷  杨震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5):233-235
利用气相色谱(配炎焰光度检测器)对二硫化碳(CS2)、甲硫醇(CH3CH)、甲硫醚(DMS)和二甲二硫醚(DMDS)4种含硫物质进行了分析检测,着重讨论了气相色谱仪的各项参数对几种含硫物质响应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对含硫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达到ppb级。在各项参数中,色谱柱温度在N2压力对各含硫物质响应和分离度影响最大,汽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及空气压力对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色谱、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技术详细地研究了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合特征,另一方面借助于MPV-3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烃源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烃源岩成烃性能研究中,针对以前实验中所忽视的产生的累积效应和压力因素,改进了原先的热压模拟实验过程采用了岩样连续、温度压力同时改变的方法来研究其成烃特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l)通过对烃源岩的详细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后,证明了东部凹陷有机质的丰度不如其它两个凹陷,无论是有机…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性炭管吸附大气中基苯乙烯,以二硫化碳洗脱,以溴水加成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测定苯乙烯的二溴加成物。本方法适合于检测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大气中痕量苯乙烯。其线性范围为0.015-0.74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m^3;重现性实验的变异系数为2.3%:当活性炭管吸附苯乙烯在2.9μg时,回收率为90%,吸附苯乙烯0.29μg时,回收率为72%。  相似文献   

7.
三氯乙烯是地下饮用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和干洗等行业,由于其土壤吸附性弱、水溶性低,所以很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文章利用独立设计的电化学双室反应装置,进行了阴极电催化还原法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实验,并选择了检测降解产物较好的DB-VRX色谱柱,探讨了不同电极电势、电子供体及用量对三氯乙烯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水相体系中降解三氯乙烯的最佳实验条件。当采用DB-VRX色谱柱,固定阴极电势-0.45V(vs.NHE),电子供体为甲酸0.4 g/L,三氯乙烯初始浓度约为10 mg/L时,经过44 h反应,三氯乙烯的降解率达到了58.2%,并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产物。通过GC-MSD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提出了阴极电催化还原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纳滤膜对有机物的截留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美国TriSep公司TS80纳滤膜,在操作压力0.7MPa下考察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截留机理,TS80纳滤膜平均去除率为90.3%,根据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可知.TS80纳滤膜能使色谱质谱峰丰度降低50%左右,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是由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如分子量、极性)与有机物问膜问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Klebsiella oxytoca d7和Shewanella sp.F1 2种纯菌燃料电池,探究了产电菌在产电过程中电子介体传递电子机制.结果表明:K.oxytoca d7只有作产电呼吸时,才会产生电子介体,而Shewanella. sp.F1在好氧呼吸、厌氧呼吸、产电呼吸下均能产生介电体,说明电子介体的产生与产电菌种类有关.两种菌介电体氧化还原电位相当(-250,210mV),且介于呼吸链NADH和辅酶Q之间.其介电体在胞内呼吸链上截获的电子均源于NADH,说明电子“逸出”位点只取决于介电体本身.K.oxytoca d7在碳源充足和不足时,电子介体产电量分别占总电量的60%和41%;Shewanella. sp.F1分别是57%和50%,说明在碳源充足时,2种菌的产电呼吸都以电子介体机制为主.介电体传递电子过程直接影响了阳极底物的转化和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保护主要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年底随中国工业污染防治技术代表团赴日考察所见,对日本的环境保护主要技术加以综合论述。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介绍了SO2控制技术,NOX控制技术及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分别介绍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与方法,在固体废弃物处理鼾方面,首先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进行再利用,而后再经焚烧和填埋两个阶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消失模铸造企业依托相邻的炼铁厂合作建厂的实际条件,对采用宝珠砂造型后消失模铸造车间的废气和废水污染产生环节进行了分析,确定主要污染为废气污染。环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中频炉熔炼、落砂及砂处理、真空浇铸、抛丸清理等各污染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真空浇注产生的有机废气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该厂将有机废气经真空泵直接引入到炼铁厂煤气电站锅炉进行燃烧处理合理可行,并能满足相应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2.
鞍钢鲅鱼圈钢渣热闷处理工程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虹  李可 《环境工程》2009,27(2):94-96
鞍钢鲅鱼圈80万t/a钢渣热闷处理生产线是环保示范工程项目,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PC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投资建设。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EPC总承包商,充分发挥了设计在工程总承包中的主导作用,运用成熟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成功完成了该项目的承建。对鞍钢鲅鱼圈钢渣热闷处理工程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孔雀石绿对三种鱼类细胞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TT法测定孔雀石绿对鲤鱼上皮癌细胞(EPC)、草鱼肾细胞(CIK)、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的急性毒性。测定孔雀石绿的细胞毒性,发现MTT还原量减少,甲瓒生成量与孔雀石绿浓度存在依赖关系,孔雀石绿浓度越大,活细胞越少,甲瓒生成量也相应减少。以2×104接种量对EPC细胞、CIK细胞、CCO细胞进行24h染毒,发现随着孔雀石绿浓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并确定孔雀石绿对这三种细胞的安全浓度、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比较这三种细胞对孔雀石绿的敏感性,得出结论CIK细胞对于孔雀石绿的作用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线性规划方法在环境容量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王金南  潘向忠 《环境科学》2005,26(6):195-198
分析了最优化数学方法,尤其是线性规划方法在环境容量资源分配规划中的若干种应用类型,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函数模型和约束条件模型以及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以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分配为案例,建立了大气环境容量分配优化线性规划模型及其边界约束条件.计算表明,线性规划最优化方法是解决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分配的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下游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黄河中下游12个沉积物的临界磷平衡浓度(EPCo),以此判断沉积物是磷"源"还是磷"汇".用修改后的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得到最大吸附容量(PAC).Langrnuir吸附平衡常数(k).利用所得拟合参数通过公式计算方法得到EPC0、原有交换态磷(NAP)以及固·液分配系数Kp值并考察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的EPCo均大于上覆水体中的磷浓度,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能力.吸附容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H<6.0,沉积物释放磷并且随着pH增大吸附量增加很快;69.7.吸附量略有增高.随着Ca2 离子强度的增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减小.  相似文献   

16.
表流湖滨湿地磷素汇-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进  张奇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617-1622
对抚仙湖马料河湖滨湿地基质进行了室内静态模拟,计算了基质-水界面磷平衡浓度(EPCo),确定湿地基质是充当溶解性活性磷(SRP)的源项或是汇项功能.此外,结合野外监测试验,即在静态实验期间对湿地进出口处水体的SRP浓度及流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对静态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野外监测结果表明,基质是作为SRP源项还是汇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水流量及进水磷浓度.在暴雨情况下,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出水SRP浓度低于进水浓度;当进水量较小时,则取决于进水SRP浓度.进水SRP浓度高于磷平衡浓度,即作为汇项;进水SRP浓度低于磷平衡浓度,即作为源项.用一个简单的模型预测了基质-水界面系统的相互作用及SRP转换过程.该模型中假设基质表层以上10cm为水-土界面层,SRP释放或吸附均在这个边界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质-水完全混合时,基质无论是吸附或释放磷速率都很大,大部分SRP通量迁移转换都在1h之内完成;界面系统基质磷释放/吸附主要受控于基质-水界面处EPCo和上覆水SRP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7.
结合EPC模式下分包商及劳务用工HSE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分包管理中的HSE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提供更准确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 分析了沱江干流及其支流12个样点表层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测定了水溶性磷(WSP)及磷平衡浓度(EPC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及其衍生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结果表明,沉积物5种形态磷含量顺序为:铁/铝结合磷(CDB-P,60.63%)>钙磷(Ca-P,30.84%)>有机磷(OP,3.92%)>亚铁磷(Fe(Ⅱ)-P,3.48%)>松散态磷(Loosely-P,1.13%).CDB-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0.468~2.287mg/g),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这主要与上游工业污染有关.DPS、EPC0和PSI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44.28%~80.39%、0.012~0.084mg/L和0.153~1.526L/g;上游大部分采样点ERI均超过了25%;各指标综合表明:上游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回归分析与相关性表明,EPC0与上覆水磷、CDB-P、OP、有机质(OM)以及粒径均呈极显著相关性,且相关性远高于其他指标(ERI,DPS,PSI,WSP).因此,EPC0是评估沱江流域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潜力更准确高效的指标,Fe/Al含量、粒径的增加以及有机质的减少会增加磷释放风险,因此应控制工业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安文超  李小明 《环境科学》2008,29(5):1295-1302
研究了南四湖及其主要河流人湖口18个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并对湖区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及其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具有一致的特征.在前10h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平衡吸附量的80%,并且在0~1.0 h内吸附反应迅速.在本研究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的cEPC的变化范围为0.010~0.157mg·L-1, Qmax的变化范围是86.74~118.32 mg·kg-1, TQmax的变化范围是99.97~281.11 mg·kg-1·cEPC、NAP、m、Qmax和TQmax与Ads-P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Ads-P含量可以作为指导南四湖水体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m与TQmax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吸附效率不仅体现的是对外来磷的吸附效率,还应当包含对本身释放磷的再吸附的效率.对于南四湖沉积物TQmax、NAP和Qmax起到同样的贡献.沉积物的NAP与cEP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总的趋势就是,当上覆水中磷含量相等时,具有高的NAP的沉积物易于向上覆水体释磷,反之具有较低NAP的沉积物易从水中吸附磷.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管道工程项目HSE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组织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业主为核心、EPC为主体、PMC为业主的延伸和细化的西部管道工程HSE一体化总体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