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业与可持续发展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环境问题及其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已经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银行业作为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必受其累:反之亦然。银行内部运营及其相关业务客观上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始,银行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逐渐受到欧美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业是特殊的公众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本及资源调控能力,其政策喜好和执行偏向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明显以及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正不断地增加,这将直接关系其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绿色信贷是银行业履行社会环境责任、降低自身金融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对江苏省多家银行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江苏省银行业在积极推进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同时,存在配套政策设计、企业环境信息获取、银行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银行业的政策执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顺畅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银行业绿色信贷政策执行能力,完善绿色信贷的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议,为我国银行业推进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期《环境经济》的封面文章——《低碳,银行业的“贴金标签”》,让读者了解到了金融服务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对于银行业而言,涉足低碳这一领域,势必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学     
X196 9402037环境建设与环境投资/唐永奕…(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11环境污染与防治/本刊编辑部(杭州)一1993,15(5)一28一30 环情X一3 本文主要讨论要很好贯彻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使经济、城乡和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列有环境投资。环境投资可按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主要对象、主要影响地区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和关键环境问题进行估算。环境措施得以实现、须贯彻“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能顺利贯彻,须将环境投资列人工程总预算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环境投资上创造了先例,…  相似文献   

6.
环境标志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天津财经学院李晓龙一、环境标志的兴起及其原因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突破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问题。1994年马拉咯什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立,标...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阐述了环境与贸易,经济的必然联系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钟伟青 《环境》1997,(1):43-43
在环境保护浪潮的冲击下,世界贸易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后的重要议题。为此,我们以国家环保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国家环保局环境信息研究所联合编写的《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为主要素材,编写系列文章介绍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我国的立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环境保护》1997,(10):29-32,35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我国的立法对策北京大学刘敏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入关”的临近,贸易自由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便倍受我国经贸和环境界的关注。如何针对”入关”及其贸易自由对我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0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共同在中国北京举办了"中国银行业可持续战略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旨在就可持续金融与绿色信贷问题开展中外对话,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金融和绿色信贷的发展模式与基本思路。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外银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次碰面。2006年以来,银行业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种种举措给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银行也在不断地反思如何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气候变化、环境的压力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模式的变化等,都使得作为调节经济重要杠杆之  相似文献   

11.
刘宾 《环境保护》1995,(5):27-30
加快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环境经济目标(上)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刘宾协调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而要阻止环境的恶化,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按照最大...  相似文献   

12.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新重庆的山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该区山地灾害大量的综合调研资料,对境内主要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归纳;对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迅猛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给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银行业作为企业、政府实体、个人  相似文献   

14.
五、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方面 1.经济与环境经济发展是否一定会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是否一定会影响经济发展?这两个问题十几年来一直在争论。对这类问题的不同回答明显地区分出环境问题上存在的不同派别。其主要观点它们大致上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资源是消耗生态平衡,环境破坏是资本扩展,创造现代文明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医院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掌握医院及其周围的环境质量状况,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目标及技术上可行的防治措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作用效应及其复杂性.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价格、产业模式、贸易自由化、利率、贴现率、产权、补贴、投资导向、税收、就业及工资等宏观政策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旨在稳定生产与消费、调节市场和提高社会分配有效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资源价格、补贴等,由于人们对其缺乏系统的认识或对政策实施带来的后果预计不足,往往在短期内缓解经济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负作用;②旨在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的调控手段如利率、贴现率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私人与政府均存在短视的社会时间偏好等原因,也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③一些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贸易自由化、投资导向、就业与工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分别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环境考虑有效地纳入宏观经济决策体系,以促进中国下一步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江和川江流域为研究范围支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综合观点出发,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其对森林影响的评价,生态经济分区与生态经济防护林体系宏观布局,以及不同生态经济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景的定量这三个层次开展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及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黑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的适度高效利用,并在生态系统维系及环境整治上,理性地面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污染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然受到经济运行规律的制约,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影响经济环境协调的因素有市场失效、政策失效等。市场在分配和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上失效,使得政府通过经济政策进行干预成为必要,但政府政策有强化环境资源市场失真而非纠正的趋势。只有采取各项政策和手段的组合运用才可能促进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78~2007年庆阳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与能值效率的演变轨迹.并以环境负荷率(ELR)、能值废弃率(EWR)作为环境压力指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通过分析人均GDP与环境压力指标变量之间在时序维度上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进一步阐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庆阳市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度大,环境-经济系统的产出效率总体下降,但环境负荷不断上升.计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且已形成"恶性循环圈",环境-经济耦合系统表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