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难降解污染物氯酚的特点,并以2,4,6-三氯苯酚为代表详细介绍了其现今的降解处理方法,着重讲述了运用高级氧化方法降解2,4,6-三氯苯酚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结果表明了运用高级氧化方法降解2,4,6-三氯苯酚具有降解效率高,降解效果好,降解彻底,有机物矿化程度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灰分示踪法测定秸秆降解菌对秸秆的降解率的方法,由于灰分是固定存在于秸秆中的,通过定量测定灰分,可准确定量分析秸秆降解菌的降解能力,采用此方法测定了2个秸秆降解菌群对秸秆的降解率,其结果与产糖率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定量准确测定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率。进一步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验室筛出的3个菌株对秸秆的降解率,结果表明:72号菌株为降解能力最高的秸秆降解菌。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为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方法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原料,考察了浓度、pH、温度、氧含量等因素对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环丙沙星的影响,并研究了环丙沙星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加入量是影响环丙沙星降解效果的关键因素,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环丙沙星的最佳pH值为9,温度为25℃,且温度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氧气可能参与反应之中,并且促进向正反应进行,加速了环丙沙星的降解。高铁酸钾氧化降解环丙沙星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厌氧条件下活性黑(KBR)染料脱色的批量投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了微生物降解染料活性黑(KBR)的试验研究。试验中研究了氯离子浓度、染料浓度、生物量、特别是投加易降解物对染料降解的影响,并且对厌氧降解该染料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易降解物葡萄糖投加量对该染料脱色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七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分离自同一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7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了比较,7株降解菌都能利用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生成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经过一段延滞期,不同菌株降解对硝基苯酚的能力和延滞期有很大差异.降解菌株对多种有机磷类农药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降解能力,其降解谱表现了一定的差异.用PCR方法从7株降解菌中克隆了有机磷农药水解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蒽酮法研究烷基多苷(APG)的初级生物降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蒽酮分光光度法对 5种不同碳链APG的初级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直链醇APG和碳链较短的支链醇APG能完全降解 ,但碳链为 1 4~ 1 5的支链醇APG不能被降解。探讨了结构对降解性的影响 :疏水基的结构对其降解性有较大影响 ,直链醇APG的降解性优于支链醇对APG的降解性 ,碳链较短的降解性优于碳链长的 ,链支化度影响支链醇APG的降解性 ;对其降解曲线的研究表明 :C8~ 1 0 直链、C1 4~ 1 5支链等APG的降解曲线存在降解度随时间下降的特殊现象 ;提出了APG一条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苯酚的过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零价铁工艺能有效的降解水中的苯酚,零价铁的最佳投加量为0.8 g/L,苯酚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苯酚在酸性条件的降解率高于碱性条件,在0~400 W超声作用下,功率越大,降解率越大;超声波与零价铁粉对苯酚的降解具有协同作用,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正丁醇抑制了苯酚的降解,说明苯酚的降解过程主要依靠羟基自由基(.OH)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泉芳  俞洁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799-1803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伊红B模拟染料废水降解进行了研究.借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其降解过程,用酸度计测定了降解液pH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降解过程中伊红B的形貌并初步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伊红B被降解为CO2、H2O和简单无机盐;在波长为513 nm时,降解110 min后,脱色率达到95%;反应后降解液pH降低,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羧酸类物质生成.通过吸光度值计算得到了动力学常数k=0.0206 min-1,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降解高盐苯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物理、化学等传统方法,微生物降解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高盐苯胺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综述,从降解菌的种类、降解机理和途径、耐盐机理以及生物强化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降解高盐苯胺废水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高盐苯胺废水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藻菌系统对偶氮染料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藻菌系统对偶氮染料降解的可能性,机理和环境条件的影响,49种不同类型的偶氮染料降解试验表明,藻菌对染料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发现藻类也能直接参与染料的降解,动摇了藻类在稳定塘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仅能为好氧菌供氧的传统观念.根据典型染料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是:染料先被藻菌降解成芳香胺.尔后芳香胺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降解成无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芳香胺降解受阻。环境条件试验表明,在相当广的pH值、温度、光强和碳源营养水平条件下,该系统仍有较高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有溶藻活性,通过形态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球形棕囊藻、藻过滤液和提取的溶血毒素与细菌共培养,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及平板计数研究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结果表明:当细菌直接与棕囊藻共培养时,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细菌能够促进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而将细菌置于透析袋中与棕囊藻一起共培养时,棕囊藻对细菌的VBNC状态影响不大,细菌对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无影响。对数期、稳定期棕囊藻培养过滤液和溶血毒素均可使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溶血毒素可能在球形棕囊藻在被牧食及抑制其他竞争者中(化感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医化废水驯化过程中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表明:9种引物在5种浓度的废水驯化细菌中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88条表现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5.7%. 根据Jacaard相异系数转换的距离矩阵,富集细菌与1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及2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50 0;而2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与4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545 5. 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富集细菌与5%医化废水驯化细菌聚在一起组成一组;2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与4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先聚在一起,再与10%医化废水驯化细菌聚在一起组成另一组.   相似文献   

13.
低核酸(low nucleic acid,LNA)和高核酸(high nucleic acid,HNA)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当前尚不清楚反硝化过程对细菌的影响。为此,通过对不同反硝化条件下游离态的LNA和HNA细菌沿程变化情况及相关细菌群基因测序分析,发现游离菌在反硝化过程中会快速增多,且反硝化速率越大,增速越高。结果显示:反硝化时LNA细菌比HNA细菌更快脱离污泥絮体,只有在反硝化达到一定程度,使絮体结构疏松甚至破碎时HNA细菌才会表现出快速增多,由此推测低核酸(LNA)细菌位于污泥表面或者填充于絮体之间,而高核酸(HNA)细菌是污泥絮体的骨架部分。淀粉在反硝化时会因其网捕作用使游离菌减少,但乙酸钠的反硝化作用比淀粉的网捕作用对游离菌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HNA细菌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是主要功能菌,而LNA细菌对反硝化反应能做出更快的响应,可作为反硝化启动的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14.
阮晓红  张瑛  张亚平  敖静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1999-2003
对已通过16SrRNA基因方法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菌)的江苏新沂河底泥样品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培养,研究这种新发现的anammox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厌氧氨氧化效应.培养试验历时49d.经25d的启动期,反应器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开始同时降低,并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类似.此后,反应器的氮转化量呈上升趋势(最大值接近0.17kg.m-.3d-1).底泥经培养后,anammox菌得到了富集,其数量从1%提高到5.6%,其倍增时间为12d.研究还发现反应器生物量的流失,出水中含有与anammox菌特异性基因探针杂交并正进行增殖的细菌细胞,但其生物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厌氧氨氧化菌与其他细菌之间的协同竞争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污水脱氮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工艺、新理论层出不穷.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以其独特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工艺.厌氧氨氧化菌作为该过程的执行者目前已发现5属17种,本文主要对5属17种的厌氧氨氧化菌进行总结,并对厌氧氨氧化菌种内关系中的群体感应系统进行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菌与硝化菌、反硝化菌以及厌氧甲烷氧化菌之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最后给出常见竞争因素对厌氧氨氧化种群结构的影响,通过控制竞争因素来实现对厌氧氨氧化种群结构的调节.本文将厌氧氨氧化菌微生物生态学与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airborne bacteria emission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have been concerned.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bacteria. In this work,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was studied in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Beijing, China. Two indoor (i.e., fine screen room and sludge dewatering house) and two outdoor (i.e., aeration tank and control site) sampling sites were selected. An Andersen six-stage impactor was used for collecting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in the air, and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was conducted to track the emission source of the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utdoor aeration tank si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in the indoor fine screen room with poor ventilation were more than ten times higher and the particle size was about twice as larg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Enterobacteriaceae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indoor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with wastewater and sludge dewatering machine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sources. Conversely, Enterobacteriaceae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were not detected in outdoor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Outdoor high wind speed might have resulted in rapid dilution and mixing of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generated from the aeration tank with the ambient air.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uggest that covering pollution sources, increasing ventilation rates, and using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nel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decrease the exposure risk to indoor culturable airborn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7.
管材对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管材(灰口铸铁管、镀锌管和不锈钢复合管)对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R2A平板培养计数可培养细菌、荧光定量PCR计数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法确定活菌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高通量测序研究管段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高,其次是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少,但活菌比例方面镀锌管活菌比例高于灰口铸铁管和不锈钢复合管.扫描电镜结果与可培养菌数及细菌总数结果一致,即灰口铸铁管细菌量最高,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细菌形态皆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并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灰口铸铁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高,镀锌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为单一,不锈钢复合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低.饮用水管网生物膜种群以变形菌门为主,各管道变形菌门都高达90%以上,不同管材生物膜细菌群落组成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今后饮用水供水管段材料的选取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再生水中5种抗生素抗性菌的紫外线灭活及复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抗性菌作为再生水中的新兴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紫外线对抗生素抗性菌的灭活和消毒后抗性菌的复活潜能,研究了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简称"再生水")中青霉素抗性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头孢氨苄抗性菌、氯霉素抗性菌和利福平抗性菌的紫外线灭活特性,并考察了再生水中的抗生素抗性菌在黑暗条件下的复活潜能.结果表明,20mJ·cm-2紫外线消毒剂量下,实际再生水中青霉素抗性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头孢氨苄抗性菌和氯霉素抗性菌的灭活率均高于4-log,与总异养菌群灭活率相当,而利福平抗性菌的灭活率(3.7-log)略低于总异养菌群.紫外线消毒后,再生水静置22 h后,抗生素抗性菌普遍出现复活现象,当紫外线消毒剂量为常规剂量20 mJ·cm-2时,消毒后再生水中的抗生素抗性菌菌落形成能力高达3-log.因此,常规的紫外线消毒剂量不能有效控制再生水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抗生素抗性菌的复活.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酸性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探寻酸化土壤的综合治理途径,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酸性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酸性土壤中总细菌和经驯化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变异区序列,确定不同农作物土壤中总细菌和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探讨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地、烟草地、山药地、草莓地、玉米地及莴苣地这6种农作物土壤中总细菌和可培养细菌在97%的相似水平下得到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操作分类单元)数量分别为4 008和97个.在门水平上,土壤总细菌中有12个门类的细菌相对丰度大于1%,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门细菌;可培养细菌中仅有3个门类细菌相对丰度高于1%,即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OTU水平上,土壤总细菌沿pH梯度将6种土壤样品分为2类,即pH < 5.5的玉米地、山药地和莴苣地和pH>5.5的烟草地、白菜地和草莓地.此外,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与pH呈正相关,Firmicutes和Roteobacter的相对丰度均与w(TN)、w(TP)、w(TC)呈正相关.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相对丰度位于前30位的细菌与亚洲地区发现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研究显示,Illumina MiSeq测序能够较为全面地解析酸性土壤中总细菌和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驯化过程极大地减少了细菌的种类;同时,发现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可能因样本来源的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大气细菌污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上海市6个采用点的大气细菌,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并进行了菌株鉴定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全年大气细菌数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空气中优势菌群为: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氏菌属,干燥棒状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