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基质对白腐菌降解喹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吲哚、苯酚和氨氮作为喹啉降解的共基质.通过白腐菌BP对共基质的降解,研究了白腐菌BP对不同共基质降解体系中喹啉的降解过程及其反应动力学,同时研究了共基质物质对白腐菌BP漆酶活力、生物量增长速率和降解体系pH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腐菌BP对不同共基质降解体系中的喹啉均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共基质物质苯酚、吲哚和氨氮对喹啉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基质降解体系使白腐菌BP漆酶系统启动更加迅速,漆酶活力峰值提前出现;共基质降解体系能促进白腐菌BP的生长,缩短白腐菌BP的生长周期;秸秆滤出液培养基中,pH为6.00~8.00时,白腐菌BP对喹啉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经白腐菌处理的木质纤维素水提物能否促进白腐菌对孔雀绿的降解及其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木质纤维素组分对白腐菌降解孔雀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白腐菌处理不同时间的木质纤维素水提物均能促进白腐菌对孔雀绿的降解,该类物质的加入能缩短白腐菌生长周期及漆酶分泌周期;限氮培养基更有利于白腐菌对孔雀绿的脱色,半纤维素的加入对白腐菌降解孔雀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真菌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以白腐菌S.commune为降解菌,微囊藻毒素-LR(MC-LR)为降解目标进行生物降解,考察了白腐菌预培养方式及降解过程中的培养方式、充氧方式、温度、初始pH以及MC-LR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腐菌可有效降解MC-LR,经液体预培养白腐菌对MC-LR的降解效果好于固体预培养,白腐菌静置培养过程中每天充入纯氧1min有助于MC-LR的降解,白腐菌降解MC-LR的最佳初始pH为4.5,适宜温度为30~35℃.白腐菌对MC-LR的降解能力随MC-LR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最佳条件下,当MC-LR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时,其完全降解需要2d;当MC-LR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其完全降解需要7d.高浓度MC-LR(30 mg/L以上)会对白腐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MC-LR降解中间产物的具体结构尚不清楚,有待未来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浸渍法制备Pd—Cu/AC催化剂,以氢气为还原剂对催化还原硝酸盐进行研究,考察了制备条件及水中常见离子对催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500℃、30—240min焙烧条件下,适宜的焙烧温度为300℃,时间为2h;在100~300W,1~5min的微波条件下,微波功率引起的催化剂活性变化比微波照射时间显著,微波处理综合效应不利于催化性能的提高。活性炭经0.01~0.1mol/LEDTA处理后催化剂的活性随EDTA浓度增加,氨氮生成率没有明显变化。反应过程中氨氮的生成受No;的浓度影响明显,较高N2-浓度有利于选择性的提高。在初始NO3^-浓度100mg/L的条件下,Pd—Cu/AC催化还原硝酸盐的反应为一级反应。水中共存离子影响研究表明,CO3^2-、HCO/的存在不仅会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明显降低,同时导致氨氮生成率明显增加,S^2-存在使催化剂中毒,催化效率极低,Cl^-、SO4^2-的存在对硝酸盐的去除影响较小;水中阳离子存在时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K+〈Na+〈Ca^2+〈Mg^2+〈Al^2+,氨氮的生成率大小顺序为K^+〉Na^+〉Ca^2+〉Mg^2+〉Al^2+。  相似文献   

6.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颗粒,进行了沸石吸附水溶液中NH4^+的动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沸石颗粒粒径、沸石床高度、上升流速、进水氨氮浓度、进水水质等因素对沸石颗粒吸附NH4^+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工程实践应用时,要根据动态吸附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设计及运行参数。离子交换机理研究表明,Na^+首先被交换出来,随着反应进行,Ca^2+浓度逐渐增加,两者成为离子交换的主要对象。对于人工氨氮配水,整个运行期间金属阳离子液相增加量明显大于NH4^+去除量,这与金属阳离子在固液两相间的再分配作用有关;对于厌氧工艺出水,在吸附初期,NH4^+去除量大于金属阳离子液相增加量,随着反应进行,两者逐渐持平。  相似文献   

7.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蔗糖与葡萄糖是DSF-1的理想碳源,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DSF-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当用量为O.5mL 500mg/L时,DSF-1产生的絮凝剂对pH=12.0、5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低价( 1, 2)金属阳离子(Ca^2 、Mg^2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8.
白腐菌是一种可有效处理染料废水的丝状真菌 ,它可通过其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 和H2 O ,同时 ,对脱色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染料的降解酶系、机理和白腐菌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有关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腐菌是一种可有效处理染料废水的丝状真菌,它可通过其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和H2O,同时,对脱色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染料的降解酶系,机理和白腐菌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有关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氯丹等有机氯农药污染提供依据,研究了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白腐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降解有机氯农药氯丹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氯丹的增溶效果明显,在浓度为2.0 g/L的Tween20、Tween40、Tween60和Tween80溶液中,氯丹的溶解度与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分别提高了16.25、18.21、20.36和20.89倍。低浓度(0.05~1.0 g/L)的表面活性剂对白腐菌在PDB培养基中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2.0 g/L的表面活性剂则会抑制菌株的生长。在0.05~1.0 g/L浓度范围内,各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白腐菌对氯丹及其代谢产物的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白腐菌在添加了1.0 g/L的Tween80的体系中培养15 d后,对氯丹、氧化氯丹和环氧七氯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0.2%、48.0%和34.3%。而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至2.0 g/L时,由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导致对降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两相分配式生物反应器(TPPB)和前期研究得到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对高盐废水中苯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中确定煤油为反应系统的最佳有机溶剂,并考察了废水苯酚含量、废水盐度以及搅拌器搅拌速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系统能正常降解苯酚含量为1 000~2 500 mg/L的高盐苯酚废水;反应系统在含盐量为100 g NaCl/L、搅拌速度为50 r/min的运行工况条件下,降解时间缩短为52 h,总酚去除率为20.58 mg/(L.h)。  相似文献   

12.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Ca^2+在煤泥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不同Ca^2+初始浓度的吸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煤泥对Ca^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初始Ca^2+浓度、溶液pH值、振荡速度和煤泥质量对Ca^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煤泥对Ca^2+吸附量随着Ca^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a^2+浓度大于3.828mmol/L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2)溶液pH〈9时煤泥颗粒对Ca^2+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pH〉9时Ca^2+在煤泥表面主要是沉淀吸附和一羟基吸附;(3)Ca^2+在煤泥表面吸附的最佳振荡强度为150r/min。  相似文献   

13.
以玻璃纤维为载体,将TiO2负载到其表面形成了空间玻璃纤维反应器,引入Fe3+作为掺杂改性离子,形成了负载TiO2/Fe^3+的空间玻璃纤维光催化反应器,并以高压汞灯为光源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影响苯酚光催化降解的因素,确定了在UV365-250 W光源照射下,pH为3-5,O2通入量1.0 L/(min.L),反应器内上升流速为0.7 m/min等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0 mg/L的苯酚废水经120 min光催化反应后,降解率可达到85%,矿化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金属可能通过生理和生态两方面对微生物的苯酚降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 sp.JY01(以下称菌株JY01)的苯酚降解效率,探讨了6种金属离子(Ba2+、Cu2+、Co2+、Fe3、Zn2+、pb2+)对其生长和苯酚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0.001%~0.050%时,Cu2+、Zn2+、Co2、Fe3+、Ba2+、pb2+对菌株JY01的生长和苯酚降解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总体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6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005%时,菌株JY01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为Ba2+ <Cu2+ <Co2+ <Fe3+ <Zn2+ <pb2+;金属离子通过影响菌株JY01的生长状况来影响其苯酚降解性能;很多金属离子对菌株JY01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物处理含苯酚废水时,要考虑废水中金属离子对降解菌生长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碳源、氮源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PVA降解混合菌系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系生长过程中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补充碳源可促进混合菌系的生长,但酶活比不添加时稍有降低。金属离子对酶活影响的正交实验表明Mg2+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Fe2+和K+浓度,Ca2+、Mn2+、Zn2+和Cu2+浓度影响较小;最佳浓度分别为Mg2+0.05 g/L、Fe2+0.04 g/L、K+2 g/L和Ca2+0.05 g/L。  相似文献   

16.
对太湖水中分离的 3株细菌进行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混合菌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 :温度30℃、起始 p H 7.2、DO 12 mg/ L、C/ N(质量比 ) 16∶ 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 97%、6 0 %、98%。实验结果还提示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有共同机理 ,而微球菌对苯酚的降解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
许多白腐真菌对染料具有广谱的脱色和降解能力 ,其脱色及降解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在次生代谢阶段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酶LiPs和锰过氧化酶MnPs所致。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脱色及降解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藜芦醇和二价锰等能够显著提高木质素过氧化酶的产生 ;富氮培养基会抑制LiPs的生成 ;硫脲、叠氮化物、氰化物等均能明显地抑制白腐真菌的脱色及降解活性 ;缓冲液的选择对维持稳定的 pH值和菌丝的形态有一定作用 ,从而影响其脱色效果 ;富氧环境是一切白腐真菌对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的必要条件 ;适度的搅拌混合有利于反应时的物质之间传递 ;一般地 ,在培养时间达到 3天以后白腐真菌才能达到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活性。染料分子大小和结构及其基团的位置对脱色及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使用特殊填料极大地提高处理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克服真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提高处理能力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高铁酸盐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原料,探讨了影响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加入量、pH值、持续搅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都影响苯酚去除效果。其中高铁酸盐加入量是影响苯酚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最佳pH值范围为9~10,持续搅拌和提高反应温度只影响苯酚降解速率而不影响苯酚降解率。苯酚的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苯酚被高铁酸盐氧化生成CO2、H2O以及一部分难矿化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羧基裂解酶基因对施氏假单胞菌N2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假单胞菌N2以唯一碳源苯酚生长时,与野生菌相比,突变菌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ubiD和ubiX等羧基裂解酶基因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就生长特性而言,ubiD基因起关键作用。降解反应期间,对开环产物进行研究发现,基因ubiD主导的是邻苯二酚间位开环,而基因ubiX主导的是邻苯二酚邻位开环。从质谱结果分析,野生菌和突变菌以苯酚为碳源生长时,均能通过羟化和羧化开环裂解途径将苯酚转化成相应的中间产物:顺,顺-己二烯二酸和2-HMS。其中,单突变株N2ubiX~-降解苯酚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与野生菌相比,种类相等,但各中间产物含量明显低于野生菌,而单突变株N2ubiD~-和双突变菌株N2ubiX~-ubiD~-代谢苯酚的中间产物的含量及种类都明显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20.
从首都钢铁集团焦化厂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沙雷氏菌属,利用聚乙烯醇(PVA)-卡拉胶混合载体对该菌种进行固定化,并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降解。结果表明:(1)以PVA为包埋材料,添加卡拉胶为辅助载体后,使得固定化苯酚降解菌小球在制备过程中不易出现凝集的现象,易于操作,固定化苯酚降解菌小球颗粒综合性能有所提高。(2)最佳的固定化条件:PVA质量分数为8%,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5%,KCl为0.4mol/L,菌体化包埋比(菌液和混合载体的体积比)为1.0∶5.0,固定化时间为24h。新制备的固定化苯酚降解菌在使用前需进行活化,以提高降解性能。(3)在焦化废水的实际降解中,固定化苯酚降解菌的降解性能明显优于游离苯酚降解菌,固定化的载体对固定于其中的菌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