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斌 《安全与健康》2002,(12):38-39
1、前言 安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求,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注重安全.一个热电企业既要管理好热力安全,又要抓好电力安全.我们制定了"安全,连续,经济,效益"八字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公司得到较好的发展.投产四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方针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因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五油天然气总公司在最近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交流会议上,张永一副总经理要求总公司所属企业在lop年做好安全生产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大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安全工作与油气生产协调发展在各油气田企业两年内要基本上完成解体“小而全”,并在“九五”期间逐步形成以油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体体制。在新形势下,“安全第一”的方针地位不能变,“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不能变,而且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努力实现安全工作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按照陆上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要继续把油…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作好地县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工作,我们认真分析了云南省地县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后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更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但随着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  相似文献   

5.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落实这一方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搞好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因此,把这一安全生产的方针转变为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潜伏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要对生产中工艺操作、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等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超前预测,科学预防,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 安全文化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和手段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增强全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厂推广安全文化,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安全文化包含三个层次: (1)精神层次。就安全而言,安全文化鲜明的特点是体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我厂是国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我们在厂大门口竖起了有上述内容的巨幅安全宣传标牌。年初在制订全年安全生产方针目标时将“安全是前提”作为我厂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任务,迎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鼓励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名列全国500强企业的200位、中国冶金行业30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目前拥有员工6000多名,总资产60亿元,年炼钢、轧钢能力达400万吨.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利税8亿元。近年来,企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管理.狠抓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及时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为公司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监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基于此,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真正落实监管方针应当是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恒久不变的重要课题。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关键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关键之处。当前很多企业负责人在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一些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例如平时形式上的治理检查活动或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美国杜邦公司认为:“所有的工伤事故都应归于管理上的失误。”要用管理的先进性来杜绝一切事故的可能性,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战略的、系统的、机制的角度,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注重全员参与,将安全生产融入企业运作的每一环节,并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变化持续改进,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目标。1建立体系方针企…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安全生产必须加强黄成东在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步入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个别企业领导忘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加之近几年林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比较稳定,有的企...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劳动法),实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生产组织原则,逐步完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在保持1996年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1997年的安全生产工作。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劳动法)及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事故就是浪费,安全就是节约”的思想和经营观念,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摆正发展生产与加强安全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国家把安全列为第一位,足以说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们企业里,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能认真地去执行工厂中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保证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做出积极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安全生产方针的不断深入贯彻,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原则,这些原则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化,要贯彻好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这些原则。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应对立起来。科学和生产的发展历史证明,安全寓于生产之中,科技工作者和生产组织者在生产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当主动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职权、岗位责任制中去,从组织上、制度上固定下来,以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二、“五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即…  相似文献   

15.
姜立志 《劳动保护》2008,(7):113-113
编辑同志:作为一名非煤矿山的矿长,我想请教您,我们在工作中应如何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姜立志先生:来函收悉。非煤矿山的矿长,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程,  相似文献   

16.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矿山的安全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煤炭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安全生产问题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煤矿企业事故还时有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是我国实施“九五”计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全省各级劳动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方针开展工作,坚持常规监察和重点监察相结合、强化现场监察,促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1997年安全生产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各地劳动安全监察部门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是,以江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从严强化安全生产重要讲话为动力,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坚持发展生产力与…  相似文献   

18.
伍东 《安全》1995,16(2):1-5
1 影响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因素分析 在企业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应当已是家喻户晓的了。但就目前情况看来,企业在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表面上,“安全第一”可以说已经是某些企业领导的口头禅,但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重大决策时往往未能真正体现出“安全第一”。在关键问题上,特别是设及经济问题时,就把安全放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共建和谐幸福的社会大家庭。一看发展话安全。只有发展,人民才有安康,国家才能强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要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20.
“一法三卡”是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长期以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总结继承和创新。它旨在动员广大职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从而达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广大职工安全生产要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