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瓯江水系水质监测已经全面展开。目前瓯江水系布设的监测点共有八十四个,每年定期进行水文气象和水质监测工作。瓯江是我省第二大水系,干流发源于浙闽交界仙霞岭的洞宫山,东流经过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温州市等六个市县,至温州入东海,全长三百七十六公里。瓯江还有小溪、好溪、松荫溪、楠溪四条重要支流。为及时了解和掌握瓯江水质和水质变化规律,保护沿江两百多万人民的饮用  相似文献   

2.
水质评价是水源管理的一个基本任务,目前水质评价的一个倾向是用多项水质参数建立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表征水质优劣的评价指标。一般都认为这种方法能简单又概括地反映水体水质状况,并使于作水体污染地区间或变化趋势的对照比较。所以,近年来国内在对水质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方面进展也很快。从模型的性质看,其中多属于所谓  相似文献   

3.
在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所涉立法和实务部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示范区饮用水水源的立法现状与水质状况、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协同立法的理论基础和有利条件,并就协同立法的形式选择和核心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发现,水质安全与相关实体性制度的构建是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4.
根据固城湖、石臼湖共三个监测点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在用水质标准类别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对水质总体情况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质的不稳定性研究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水源的科学选择及寻找、治理水质污染等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扬水曝气作为湖泊、水库水体修复技术之一,在国内多个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工程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扬水曝气技术对湖库藻类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在对北方温带季节性分层水库-周村水库垂向水体的理化指标及藻类参数进行常年监测的基础上,于2015年8月—9月扬水曝气运行前后对垂向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及丰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破坏了水体分层,藻类生物量锐减,多样性水平提高,藻类密度垂向差异消失,优势种群由威胁性较大的蓝藻、绿藻变为威胁性较小的硅藻,水体生态状况良好。扬水曝气系统对氮营养盐含量、热分层结构和光照条件的影响是促进了藻类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源事故的频发会对城市供水系统产生威胁,有必要针对供水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针对水源事故频发及高发因素定量甄别研究,筛选统计了国内近20年来1 900多起水质突发事故案例,梳理了触发水源水质污染的多种因素,通过构建水源水质安全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进行了相互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源污染事故主要因素贡献为依次突然排放(...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浙江省决定调整和建设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点,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质监测体系,进一步扩大水质监测范围。由浙江省水文局编制的2008-2010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点调整和布设建设实施方案,强调了开展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水文站点,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做好水位、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监测体系,依据水功能区的重要程度和管理权限,分工实施建设和组织监测。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水系富春江段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钱塘江水系(富春江段)水质状况的监测调查及桐庐、富阳两县(市)主要污染源的排查,分析了富春江段水环境质量现状,以及主要污染来源,为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巢湖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监测数据及机器学习算法的湖泊水质实时评价技术对当前湖泊水资源的管理、维护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巢湖水质的类别评价,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算法对该区域水质进行类别判定。与其他算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有着精度高、可容忍噪声强等诸多优点。测试结果表明,当决策树的棵数ntree=300,分裂属性集中属性个数mtry=2时,在合肥湖滨监测断面水质分类准确率可达96.15%,在巢湖裕溪口监测断面水质分类准确率高达100%,该方法具有稳健性较高、实用性强、泛化性能好等特点,能够有效进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生物燃料     
美国和芬兰正在开展一项从生物质获取燃料的合作开发项目。该项目的重点是从森林和农业产品及其废物制取能量。生物燃料是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从废物制取;对一个国家来说,生物质是一种国内能源,以减少石油进口。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水质监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做法和经验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基于大量文献调研,从领导机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和监测范围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美国水质监测发展从初级阶段—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发达阶段整个过程。结果表明:美国水质监测的领导机构实现了由协会主导向政府主导的更迭;监测项目完成了由常规项目向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重点转移;分析测试手段由化学分析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仪器分析为主的新格局;QA/QC越来越得到重视;监测范围由局部区域向全美范围逐步拓宽。借鉴美国水质监测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提出了未来中国水质监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岸湿地水质污染特征与海陆一体化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江苏海岸湿地人海河流河口淡水监测断面有30%的水质处于劣Ⅴ类,满足Ⅲ类水质的仅占10%;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断面有50%的水质处于Ⅳ标准。人类扰动的频率与强度的日益加大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是水质污染的主要途径。江苏海岸湿地水质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流域海陆水环境系统的一体化调控,侧重点是调控技术路线和水质污染控制层次的设计。环境管理控制区划的方案是:横向上由陆向海划分为上游流域、近岸陆域、海岸湿地和离岸海域4个环境控制带;纵向上自北向南以水系汇流特征、行政区划特征、海域特点划分为Ⅳ类环境功能区及若干亚区。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水源侦察和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侦察是野战给水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技术对地下水、地表水的侦察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从原理、相应的常用遥感数据到采用的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随着现代战争的信息化发展运用遥感手段对作战区水资源情况预先侦察和监测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多水源供水管网中铁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源切换而引起的水质超标现象,开展了多水源联合供水条件下管网中铁释放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北方某城市2种水源(滦河水和长江水)的水质特点,利用实验模拟反应器分别研究了水源完全置换和供水分界线处水源混合区域的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多水源供水管网的铁释放速率与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水中含高浓度SO2-4和氯化物时会加快铁的释放。不同水源之间的频繁切换会破坏管垢表面的钝化层,使铁释放速率迅速变化,随后会有所缓解,但新的平衡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供水分界线处的水源混合区域,由于水质的不断变化造成管垢表面很难形成稳定的钝化层,铁释放速率持续偏高,只有当长江水所占比例高达75%以上时才能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桂烈勇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1):63-66,80
根据太仓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认为地表水水源已受到轻度污染,属Ⅲ类水;地下水的水质较差,已不适合于直接饮用。饮用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挥发酚、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水源安全保护对策: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技术支撑、经济支持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精神,我们于一九八○年十月至十二月,先后赴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对长江水系的污染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准备进一步开展长江水源保护法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杭州祥符水厂原以苕溪水系的西塘河下游为水源,直接从西塘河中的祥符桥取水,供水量为5.5万t/d。在干旱季节,苕溪水流量减少,且农田灌溉等用水增加,致使西塘河水位下降,运河水倒灌入西塘河,污染水厂水源。为此,1987年2月水厂将取水口从祥符桥北移至约8km处的宦塘,并以管道运输方式取用西塘河水,水质有所改善。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急剧上升,且污染治理跟不上。水厂扩建,西塘河水源水质偏差,水量明显不足,于是1993年6月又从东苕溪奉口以输水渠将苕溪水直接引至西塘河宦塘,水厂规模扩建到20万t/d…  相似文献   

18.
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自动监测包括大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噪声自动监测等。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从技术结构上包括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信号转换技术、信息编码与传输、数据库管理、信息平台发布六个部分。文中从环境自动监测的内容组成、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系统构成、性能特点等方面,对国内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型计算机是七十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在环境保护部门,微型计算机被用于环境自动监测,其中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等。其功能主要有自动采样及分析、数据处理、定时打印报告、  相似文献   

20.
对过水性湖泊南湖及其水系7条主干河道水质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该水系2012—2015年相关历史数据,阐述南湖水系水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结果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南湖属于Ⅴ类水,7条主干河道中有4条为Ⅳ类水,2条为Ⅴ类水,1条为劣Ⅴ类水,其中TP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是影响南湖和河道水质的关键性指标。南湖水系水质自2012年以来持续改善,氨氮和TP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入湖河道主要污染物指标变化趋势与南湖基本一致。城乡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田径流是造成南湖水系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实现南湖水系改善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