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轧钢机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机及环境三方面,而尤以人为原因为最,防止此类事故的措施是要搞好轧钢机的人机学设计,如轧钢机的安全装置,环境设计及人的可靠性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1事故经过1998年7月14日10时20分,某市建筑建材轧钢厂大轧车间开车生产,仅轧制了三根成品料,在第四根料进入第二道孔时,轧钢机突然发生故障。该工序调整工武某正在轧钢机东侧检查成品质量,立即指令停车。由于农民工不懂轧钢机性能和有关知识,武某便亲自逐个松开轧钢机压帽,用电葫芦吊开三丛牙箱与第一排轧机之间的安全防护罩。此时,轧钢机拉闸断电约有2~3min,由于惯性作用,转动部位还没有完全停止运转。经检查发现,三丛牙箱与第一排轧钢机的中轴、北侧的联接轴套处发生故障,武某急于在被轧制的钢材(料)冷却之前,把轧钢…  相似文献   

3.
隋鹏程安全原理讲座2-4——物流安全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职业安全》2006,(5):96-98
机械事故的原因和本质安全一、机械事故的原因机械都是人设计、制造、安装的,在使用中是由人操作、维护和管理的,因此造成机械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直接原因①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包括照明、通风)不良或  相似文献   

4.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操作者的效能 ,又要致力保障操作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 ,是否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伤事故 ,常作为人机工程学研究和设计的重要评价因素。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 ,生产中工伤事故的原因主要受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制约 ,其关系如图所示 :  在人—机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通常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管理状况的好坏也是由管理者来决定的 ,因此管理状况的问题也属人的因素问题。1、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5.
运用人机学的基本原理,从人-机-环境角度对冶金企业行车作业的事故原因作出分析,并对防止此类事故制定措施进行人机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运用人机学的基本原理,从人-机-环境角度对冶金企业行车作业的事故原因作出分析,并对防止此类事故制定措施进行人机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导致生产作业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人的因素、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是人与机、人与环境、机与环境的相关因素。人在生产作业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因素是诸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因此,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比其它因素所致的事故多得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一般认为人为失误事故占总事故数的70~85%,有些作业可能更突出。图1为美国机动车事故致因调查分析结果,可见事故原因主要出自与人有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设计活动是一项创造活动,而设计表现却是无数设计工程师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的基本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人的审美意识为出发点,建立在自然环境美之上,是人对美的精神需求所引导而进行的艺术空间再创造。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有设计都需要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而这些创造力和思维都需要通过生态心理学所对应的自然形态规律和艺术设计原理来描绘出它的形象。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自然  相似文献   

9.
液氯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原因分析及建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液氯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频发,对社会及环境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本文结合“3.29”液氯泄漏事故等典型事故,从人、车辆及罐体、道路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导致液氯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机械事故的原因和本质安全 一、机械事故的原因 机械都是人设计、制造、安装的,在使用中是由人操作、维护和管理的,因此造成机械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众多的事故原因,大致为人、物、环境、管理因素所致。据我厂的统计资料表明,违章引起的事故,人的因素是主要原因。解决人的违章行为,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的行为由心理活动支配。笔者对人在违章作业时的心理活动作肤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反应堆退役的安全性是退役活动的关键。退役中产生的放射性危害,不仅能直接对公众造成伤害,更可能对环境造成长久危害。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反应堆退役过程中的放射性危害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实际退役案例,对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放射性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内照射危害又有外照射危害。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及治理措施,从而推进反应堆退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人、物及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人因可靠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以某制药企业人因失误事故原因统计为依据,在S O R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重点强调作业者的特征和所处环境,特别是强调作业者所遵从的规则、文化、态度和目标,设计了制药企业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最后对某制药企业生产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其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建议,从而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人因保障。  相似文献   

14.
佟瑞鹏  赵辉  崔鹏程 《安全》2019,40(9):35-40,6
为了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其影响关系,基于"4M"理论和事故致因"2-4"模型,识别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确定模型框架,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2007~2017年426起事故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采取路径分析与重要度分析,构建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结果表明:施工单位内外部原因共同引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外部原因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缺失,而施工单位内部影响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无效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层安全素质及能力不强是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施工程序和技术方案存在缺陷,根源原因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该模型系统展现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工业生产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过程中人、物、环境存在不安全状态,即作业过程中人、物、环境存在危险因素。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触发,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生产损失。人们把这些能转化为破坏能量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为危险源。为了控制危险源,武钢大冶铁矿对全矿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了定点控制与管理,一年多来,千人负伤率及设备故障率等显著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MMESE)理论出发,列出了高速铁路运营系统的人员、机器、环境三要素的具体内容,建立了人-机-环境(MME)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分析指出高速铁路运营系统的可靠度与“人”子系统的初始失效率、“人”子系统的学习率、“机”子系统的失效率函数、“环境”子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参数、系统的实际运营时间等因素有关.从MME系统可靠度模型出发,分析了“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留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人的心理和行为除了受人、机和人机交互界面特点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人机所处环境的影响。人机所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组织是社会心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行为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组织行为主要表现为组织对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文化的创造和维系以及组织变革等。组织的行为都是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进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安全卫生设计是实施安全卫生“三同时”的首要环节,安全卫生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在构成事故的人、物、环境和管理四要素中,物质上的安全因素与生产环境是由设计确定,而且设计的状况如何,对人的操作与管理影响很大。只有从设计开始,对安全卫生进行统一、综合考虑,采用合理的、先进的工艺流程,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井下运输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对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三大要素及其对运输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人为失误的原因及其控制,人的模糊可靠性,运输事故与人的因素的关系,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模糊聚类分析以及灰色综合评判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总是在由人、机器设备、作业及环境条件等要素条件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即所谓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在这一系统中,人是劳动的主体,是系统构成的主导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人在作业中会产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常有所谓"不注意安全"的行为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重大操作失误,从而导致人-机-环境系统发生故障或酿成重大事故.显然,"不注意现象"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它列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这一现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