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揭示吸收法处理高浓度原油油气机制,选取3种特性柴油(Abs-Ⅰ、Abs-Ⅱ和Abs-Ⅲ),利用Aspen Plus建立吸收系统模型,研究了柴油对高浓度原油油气的吸收特性,模拟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对吸收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收塔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Abs-I对原油油气的吸收效果最佳,对重烃(C3以上)组分的回收率接近100%,且低温高压有助于提高Abs-I的吸收性能,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操作参数为吸收剂流量50 m3/h、吸收剂温度25℃、吸收压力0.20 MPa。Abs-I对油气S3的回收效果最为理想,针对原油油气S3进行了吸收塔优化设计,优化后填料高度和塔径分别为5.0 m和0.75 m,为实际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采用柴油低温临界吸收法回收装车挥发油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按装车挥发油气中的总烃体积分数为20.88%、装车挥发油气流量为280 m3/h、年运行时间为2 668 h计,装置年回收油气量为291 t,装置年最大运行功率为206.770 MW,装置投资回收期为3 a;处理后净化气中的总烃体积分数为1.24%,排放质量浓度低于25 g/m3,油气回收率达95%。处理后净化气满足GB 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锅炉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使用,但目前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仍然较高,烟气带走大量能源,如果能够使用预热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介绍了燃气锅炉余热回收的理论知识和在某住宅小区的实际应用分析,同时提出了部分燃气锅炉燃烧过程中可采取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厂是中型化肥厂,原设计年产5万吨合成氨。经过几年挖潜、革新、改造,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总氨14万吨,合成氨8.5万吨的水平。自1965年投产以来,我厂合成吹除气及弛放气(简称合成气,成分见表1)一直放空,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1980年,我们建成了回收工程,将处理后的合成气即燃料气全部回收,供烧锅炉。次年5月开始向居民区送气。  相似文献   

5.
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勇  谢放华 《化工环保》2004,24(3):194-198
介绍了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产生的油气污染及其治理方法、工艺过程与技术特点。结合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产生的油气污染情况,对油气回收方案的选择、回收工艺及油品回收情况与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段继荣 《化工环保》1991,11(2):122-123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简称辽化)的各生产装置,在开、停工及日常生产事故过程中所排放的火炬气,过去是全部被送至辽化化工一厂一号火炬白白烧掉。当火炬气的气量很大时,由子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烃类及一氧化碳,污染周围大气。后来,建成了火炬气回收设施,进行部分回收,送至化工一厂燃料气管网,作为各生产装置加热炉的燃料。1.火炬气的来源和气量火炬气来源于化工一厂的蒸汽裂解、芳  相似文献   

7.
应用IPCC(2006)模型,对绵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005—2014年填埋气产生量进行测算,根据可回收填埋气计算甲烷燃烧实现的CO_2减排量、产生的热量和发电量,分析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回收利用潜力和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甲烷产量、CO_2减排量、甲烷直接利用和发电项目能源输出量快速增长;2014年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甲烷产生量6.52×10~6 m~3、CO_2减排量58.89×10~3 t、产生热量13 627 MJ/h、发电量1.14 MW·h,该年度之后各项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甲烷直接燃烧及碳减排量交易及甲烷用作民用燃料或发电,可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的回收概况、来源与分类、回收工艺和方法、回收技术瓶颈,重点讨论了熔融造粒法回收和改性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的工艺与进展,不同造粒回收工艺适合的原料种类,资源化利用的方向等,并对不同回收工艺的聚苯乙烯粒子性能作出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考查了自制疏水性硅胶吸附材料AGS在加油站模拟油气回收装置及某油库现场油气回收装置的应用效果,并与常用的柱状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活柱状性炭相比,AGS对油气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较小,但是油气脱附效果更好;将二者混合得到的吸附材料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既具有较高的油气吸附量又具有良好的脱附性能,使油气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油气吸附量和更好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存在着国家安全、环保、资源利用等诸多问题。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物理法(机械破碎、粒度分选、重选、磁选、浮选等)和化学法(湿法冶金、火法冶金、机械化学技术),进而提出以物理法进行预处理、化学法进行精细回收的策略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多使用外标法。实验对比了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时存在的差异,发现大多数VOCs内标法的回收率均高于外标法,且内标法的相对标准偏差普遍小于外标法,内标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的标准曲线可使用更长时间,对于大量样品的测定非常有利;而外标法必须每次测定时重新绘制新曲线。故废气中VOCs测定工作推荐使用内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12.
赵毅  齐萌 《化工环保》2018,38(3):256-260
燃煤烟气中汞的排放控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氧化法可将烟气中不溶于水的气态单质汞(Hg~0)转化为易溶于水的氧化态汞(Hg~(2+)),然后利用湿式吸收设备去除。综述了国内外燃煤烟气氧化法脱汞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非催化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的优势与局限,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选择使用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氧化剂以及催化剂,研发高效、低成本、可回收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废旧橡胶胶粉低温粉碎技术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橡胶低温粉碎技术(液氮冷冻粉碎法、空气膨胀制冷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在我国应用缺乏经济可行性。将液化天然气(LNG)冷能直接用于废旧橡胶低温粉碎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应用前景广阔,是我国未来精细和微细胶粉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杜健  王帅斌  王倩  樊强  李宁 《化工环保》2017,37(6):713-718
采用称量法通过两步稀释制备了含量水平为1μmol/mol的氮气中正己烷气体标准样品,考察了气瓶内壁吸附作用、制备重现性、瓶内均匀性、时间稳定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将该正己烷气体标准样品与同类气体标准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正己烷气体标准样品的最低使用压力为1 MPa,有效期为12个月(0~38℃),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为2%;该正己烷气体标准样品的量值与同类标准样品具有可比性,可为相关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生物洗涤法处理含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远啸  郭斌  刘倩  王天雨 《化工环保》2019,39(6):646-652
以活性污泥为洗涤剂,采用生物洗涤法处理含苯废气。考察了气相苯去除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了清水洗涤和生物洗涤的处理效果。经培养驯化得到有降解苯能力的活性污泥,比降解速率(u)为6.27 h~(-1),半速率常数(k_c)为276.37 mg/L。当液相苯质量浓度小于k_c时,该生化反应为一级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u=0.046ρ。生物洗涤塔在进气苯质量浓度200~500 mg/m~3(容积负荷11.89~29.72 g/(m~3·h))、停留时间60~70 s、洗涤液pH 6.8、气体流量0.14 m~3/h(气液比7:1)时,气相苯去除率最高为94.15%,去除负荷为27.99 g/(m~3·h),液相苯质量浓度稳定在24.3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6.
秦文淑  李金成 《化工环保》2016,36(3):350-354
采用喷淋工艺处理PVC塑料生产废气,将专利的吸收液与改型的喷淋塔相结合,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工业化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某PVC塑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废气,吸收液在喷淋塔循环液中所占体积分数为15%时,废气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达85%以上,对于难处理的苯系物也能较好地去除;处理后废气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含量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DB 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该工艺装置运行费用较低,仅为电费和少量药剂费用,吸收液可循环使用,设备保养及维护简单,可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何北奇 《化工环保》2012,40(5):555-559
针对IGCC电站烟气排放ρ(NOx)不达标的问题,分别采用燃气轮机注氮脱硝和余热锅炉(余热蒸汽发生器,HRSG )SCR脱硝技术降低烟气的NOx排放量。介绍了两种技术的原理,比较了两种技术的脱硝效果、运行成本及技术特点。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安装了注氮设备的燃气轮机可以控制排气的ρ(NOx)小于90 mg/m3,但每年的运行成本较高(达2 250万元);在余热锅炉中安装SCR脱硝设备,性能测试数据符合设计要求,SCR出口ρ(NOx)小于50 mg/m3,且每年的运行成本较低,仅为422万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臭氧氧化—湿式钙法吸收工艺对模拟烟气进行同时脱硫脱硝处理。O3于150 ℃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将NO氧化为高价态氮氧化物,且NO氧化率随n(O3)∶n(NO)的增大而逐渐提高。烟气中SO2和H2O的存在对NO氧化率的影响不大。O3对SO2的氧化率较低,约为5%。3%(w)石灰石浆液对SO2的吸收率接近100%,NOx吸收率随n(O3)∶n(NO)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当n(O3)∶n(NO)为1.6时NOx吸收率可达约65%。SO2能促进吸收液对NOx的脱除。石灰石浆液中加入0.2%(w)的(NH42SO3或Na2SO3后NOx吸收率可达约85%或82%,且吸收率随添加剂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NH42SO3的NOx吸收率略高于添加Na2SO3。  相似文献   

19.
张兆云  刘超  吕晓英 《化工环保》2017,36(5):557-561
采用乙醇胺、乳酸及乙醇合成了乙醇胺乳酸盐,并将其与水复配制得含水量为15%的乙醇胺乳酸盐离子液体脱硫剂(ELIL脱硫剂),探讨了中试脱硫试验过程中脱硫剂的SO_2吸收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长达72 h的吸收过程中,该脱硫剂的硫容(以SO_2计)与吸收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在硫容达到3.0%左右时,ELIL脱硫剂的黏度达到最大值;以w(SO_2)为0.69%的模拟烟道气连续中试运转72 h,尾气中的SO_2质量浓度远小于50 mg/cm~3,达到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使用5次后,ELIL脱硫剂的饱和硫容基本稳定在4.6%,重复使用性良好;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SO_4~(2-)积累量逐次增加,可通过加入Ca(OH)_2除去SO_4~(2-),提高ELIL脱硫剂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20.
王梅  王智潇 《化工环保》2017,37(2):243-247
在分析铁矿石烧结烟气脱硫灰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脱硫灰中的亚硫酸盐还原废水中的Cr(Ⅵ),再加碱中和,通过沉淀去除铬。在初始废水pH 1.0、脱硫灰加入量0.06 g/mg(以Cr(Ⅵ)计)、振荡转速160 r/min、振荡时间25 min、中和pH 7.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含铬废水,Cr(Ⅵ)质量浓度由10.00 mg/L降至0.18 mg/L,去除率达98.2%。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3种实际含铬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及pH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实现了对脱硫灰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和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