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湖南省黑老虎野生资源分布、种群、群落特征及其中药材储量,对湖南21个县市的黑老虎资源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表明:黑老虎主要分布于湖南的怀化、湘西、张家界、郴州、永州、邵阳等地,生长在海拔300 m~1 500 m的山地疏林中;种群密度较小,仅为1株/m2,平均株高约8.91 m,平均基径约1.25 cm;其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且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伴生植物种类丰富,包括22个科41个属共50种植物;湖南黑老虎中药材总蕴藏量较少,约为12 288 kg.因此,建议应重视和加强黑老虎野生资源保护,进行人工繁育和栽培,保证黑老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南天竹种质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天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一种具有观赏、生态、药用等多种价值的树种,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促进我国南天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物种及主要品种类型,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参21.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黑老虎药理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低海拔地区的引种、栽培等方面研究鲜见报道.引种湖南通道一年生粉红1号、虎绿1号、紫黑1号3个品种,对其生物特性、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对其栽培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人工种植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山蒟(Piper hancei)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蒟(Piper hancei)是一种有较高园林绿化价值的常绿藤本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对山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生态学、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蒟喜阴湿环境,耐贫瘠,适合在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适中或较弱的溪涧边、林下、树干或岩石上.其平均光合速率为4.07 μmol·m-2·s-1,气孔导度为0.23 mol·m-2·s-1,蒸腾速率为3.87 mmol·m-2·s-1.山蒟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2.00%、P0.20%、K2.11%、Ca0.94%、Na0.05%、Mg0.15%,其中叶片的N、K和Ca含量最高,枝的P和Mg含量最高.山药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其快速生长、覆盖、吸附攀援和适应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山蒟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叶青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自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以来,价格不断攀升,对三叶青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三叶青在开发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三叶青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挖掘川西亚高山地区观赏类植物资源优势、促进高海拔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生态修复的乡土物种产业化发展,基于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综合考虑植物观赏价值、生态适应性价值和开发价值,确定17个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模型,针对该区域较为常见的50种乡土木本植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值将资源化利用价值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I级( 4.0)植物6种,以山光杜鹃(Rhododendron oreodoxa)为代表,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较高,可优先作为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和景观植物进行开发利用;II级(3.6-4.0)植物22种,可适度作为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植物开发应用;III级(3.2-3.6)和IV级(3.2)植物各11种,建议小范围区域内试种,适时评估其开发利用价值.采用AHP法筛选出的6种I级植物能准确地反映出亚高山地区木本植物的应用价值,予以重点推荐;结果可为亚高山地区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物种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1表5参30)  相似文献   

7.
林窗是植被演替和森林循环的重要驱动力,研究林窗大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林窗干扰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以川西莲花山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划分出5种不同面积(81-625 m~2)的林窗共计15个和3个非林窗(林下)作对照(CK),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和林下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面积为5 493 m~2的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99种,隶属56科84属;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随林窗面积增加均呈单峰格局,前者的物种数变化较后者明显.(2)总的来看,林窗下的D、H、J_(sw)值较林下大,H’值较林下小,且400-450 m~2面积的林窗下灌木、草本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达到一个较高水平.(3)林窗内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林下生物量,200-250 m~2林窗下的生物量最大.(4)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对应层次地上、地下、全株生物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认为,大面积林窗(400-450 m~2)有利于增加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群落物种丰富度,提升林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而中等面积林窗(200-250 m~2)则有利于增加林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是一种多年生、多棘刺灌木,具有丰富的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基于中国172个黑果枸杞样点和29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黑果枸杞在当前、未来(2050s、2070s)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以刀切法(Jacknife)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预测黑果枸杞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最湿月降水量、最冷季均温、最冷季降水量、表层土壤砾石含量、年均温、月平均日温差等因子是影响黑果枸杞分布的主要因素.(2)黑果枸杞潜在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111.942×104 km~2,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沙漠—绿洲过渡地带.(3)不同气候情境下,各等级适宜区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性.RCP2.6情景下2050s、2070s总适宜区增加,RCP4.5情景下2050s增加、2070s减少,RCP8.5情景下2050s、2070s总适宜区减少.(4)空间叠加分析表明,未来黑果枸杞适宜区呈先增长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2050s黑果枸杞潜在适宜区向东部和东南部扩张,2070s潜在适宜区总体减少,并向北移动.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黑果枸杞不同等级适宜区产生的影响不同,高适宜区分布范围相对较为稳定,可以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未来适宜区潜在分布范围及其空间迁移存在一定规律性,结果可为沙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信息.(图7表3参61)  相似文献   

9.
苏北山丘区典型次生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苏北山丘区现存的6种典型次生林下设置8块测试样地,对各林分植被因子进行调查并对其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赤松(Pinus densiflora)林、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以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多为纯林,是该山丘区主要的次生林类型;不同次生林下土壤平均硬度为(11.57±5.26)~(20.92±6.91) kg·cm-2;常绿针叶林下土壤容重、黏粒组成、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均小于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下土壤呈酸性,而落叶阔叶林下土壤呈弱碱性;刺槐林下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供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标树经营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一项主要措施,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灌草层生态位对目标树经营具有指导作用,可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意见.以华蓥市天池林场3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目标树密度(100、150、200株/hm2),辅之对照林分(CK),分析目标树经营3年后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不同密度目标树经营后的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大;(2)实施3种不同密度的目标树经营后,林下灌草层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3)目标树经营后灌木层的优势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枹栎(Quercus serrata)、木姜子(Litsea pungens)、毛桐(Mallotus barbatus);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芒(Miscanthus sinensi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这些物种占据群落重要地位并能充分利用该生态系...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着可塑性强的耐荫植物,其叶片应对外界干扰的防御对策至少有物理性防御和化学性防御两种,这两种防御代价在一定的昆虫取食压力下在理论上应该存在权衡.为检验这种权衡是否普遍存在,分别测定了重庆缙云山4个常绿物种——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四川山矾(S.setchuensis)、四川毛蕊茶(Camellialawii)和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在林窗和林下两种对照光环境下个体叶片的光饱和下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干重和部分化学防御物质含量.结果表明,4个物种生活在林窗的个体单位叶面积干重、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通常高于林下的个体,但是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总酚含量和C/N值却低于林下的个体.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生境中没有显著差异.因为不同物种叶片对光照条件的响应不同,不同参数的变化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物种在林窗和林下分别倾向于采取物理和化学性防御对策,并初步证实了两种防御强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图4参40  相似文献   

12.
小灵猫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重要经济价值的毛皮兽和药用兽.对其分类学、生活习性、资源分布状况和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西端,甘肃省东南部,是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维护黄河、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费用法等对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40.23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2.204亿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大气组分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病虫害防治、休闲娱乐等生态功能价值为38.032亿元,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功能价值的比值为1∶ 17.26.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先认识到该地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从而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崇明岛5年生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褂木幼龄林中,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郁闭度为0、(0,0.2]、(0.2,0.4]、(0.4,0.6]、(0.6,0.8]、(0.8,1.0]下的草本植物种数分别为16、16、19、15、9和7种;林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r盖度-郁闭度=-0.964 3,r密度-郁闭度=-0.981 5);林分郁闭度为(0.2,0.4]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辛普森指数为0.754 8,香农-威纳指数为1.327 3,均匀度指数为0.880 6.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桂花和人参果生物学特征及适生环境,在桂花林下间种人参果,研究桂花和人参果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湖南省影响桂花林下间种人参果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气候条件,温度对桂花、人参果生长发育呈显著相关,种植蜜度直接影响到桂花和人参果的产量.桂花林下间种人参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需营造适应人参果生长的小气候,桂花和人参果才会生长发育良好,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高通量技术分析,研究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植被去除(UR)、林下套种楠木(IP)3种处理措施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相比于UR模式,IP模式与UP模式土壤真菌群落Chao l指数、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较高;本研究区域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优势真菌为座囊菌纲与木霉属;在纲分类水平下,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IP模式土壤中座囊菌纲相对丰度较高(23.2%),粪壳菌纲相对丰度较低(8.78%);在属分类水平下,与其他2种模式相比,UP模式土壤中木霉属真菌相对丰度较高(9.97%),Apiotrichum属相对丰度较低(0.56%);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下,格孢菌目、Paraboeremia、Paraboeremia_selaginellea等真菌类群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自然含水率与非毛管孔隙度为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IP模式下真菌群落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可能更利于土壤养分的维持与土壤质量的提高,结果可为探究科学合理的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及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护提供技术参考.(图7表6参58)  相似文献   

17.
林下植被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科学合理的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于杉木大径材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大径材培育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植被去除(UR)和林下套种(IP)共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其土壤特性与出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出材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IP处理下林分土壤除含水率较低外,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特性良好;3种处理下林分土壤除容重外,含水率和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UP处理对林分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的积累作用最好,其次为IP处理,UR处理较差;就土壤全磷、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而言,总体呈IP UR UP,全氮含量则为IP UP UR;综合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养分含量计算出3种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库有效性指数,总体呈IP UP UR,其中IP和UP处理下林分土壤养分库有效性综合指数高于1;单株材积、大径材总出材量和大径材出材率均呈IPURUP,UP、UR和IP处理下大径材出材率分别为75.66%、64.11%和77.51%;单株材积和大径材出材量与0-2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UP和IP处理下的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土壤特性较优,大径材出材量较高,以上结果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土壤的改良以及探索科学合理的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图2表6参43)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原典型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森林枯落物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云南高原湖泊纳帕海流域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次之,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灌丛最小,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排序表现出和枯落物储量相同的顺序;不论是储量、最大持水量还是有效拦蓄量,各林分枯落物都表现出半分层大于未分解层。3种林下枯落物在0~2 h内吸水较快,在10 h后吸水速明显减缓,用对数方程对3种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用幂函数方程对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 ,剖析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 ,得出如下结论 :环境恶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直观上表现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两种机制的失灵 ;导致这两种机制失灵的根本原因是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自然资源的价值衡量标准的缺乏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和政策造成的社会环境成本的衡量标准的缺乏 3方面。社会要阻止和修复自然环境的恶化 ,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 3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四川威远县不同年龄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土壤质量状况,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长远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5种年龄(4年、5年、6年、7年、8年)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种年龄桉树人工林林下记录维管植物共80科154属210种,5年生林下灌、草两层物种数均达到最高.(2)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对桉树年龄响应有所不同,灌木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随桉树年龄增大呈先减后增再减再增的趋势,而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先增大后减小,5年生时取得最大值;草本层4个指数随年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趋势,于5年和7年取得峰值.(3)桉树人工林土壤呈较强酸性,土壤物理性质在不同年龄无显著差异,变化趋势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相似;化学性质随年龄增大差异明显,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均以5年时最高.(4)RD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全磷和速效钾是林下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对灌木和草本层其作用效果不同,灌木层具有更高的耐酸能力和速效钾吸收量,而草本植物对全磷需求更大.可见,林龄对桉树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5年生林下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土壤结构最好,肥力最佳,具有最高的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价值.(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